多媒体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2018-01-29◇谷兵
◇谷 兵
语文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对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当然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也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相互整合,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要求。有一句俗语“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教学是一门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如何科学地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等这些强大的功能去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汉字的演变是源远流长的,由古代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汉字印刷体;由图画到线条再到现在的标准字体,这一系列的变化如果单纯地由教师通过口述讲解,笔头写画是很难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文字的由来的。但是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些识字教学就显得方便简单多了。我们每篇课文都有识字教学,如果教师一个一个地讲解字形字义、笔顺等,那么一节课下来可能也学不完一篇课文的生字。比如教学“休”字,我们以前学的时候是老师画了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跟我们讲解说这就是休息的“休”的意思。还要讲解这个字的结构和笔顺,非常麻烦。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只要教师在课前利用多媒体备好课,做好本课的生字教学课件就能轻而易举地教完一课的生字了。多媒体的生字教学中,有些象形字是配有图画的,让学生可以看到图画就能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然后还有生字的笔顺写法、字义、组词、造句等一应俱全。多媒体教学生字附带上声音和图文,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去学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和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活教科书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很多课文内容都不是当今社会或学生身边的事物,而小学生又是一群不成熟的群体,他们的思维能力低下、心灵幼稚、抽象认知发展能力缓慢,如果只靠老师的只言片语去描述是很难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历史背景、生活环境的,且枯燥且苍白的描述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中,其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多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无声无色的教科书变成有声有色的教科书,让它活起来、动起来,以其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的特点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教材课文内容相一致的画面、视频,有效地将抽象的课文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具体的内容,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课文作者描述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文章的运用的词句也很优美,但是要学生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西沙群岛的情况那是非常抽象难理解的。而我利用多媒体先制作好课件,把课本知识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想象西沙群岛的美景,再用一幅幅图画把西沙群岛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景象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生动的图画很容易就想象到西沙群岛的情景,学生就像置身于文中作者用优美的语句所描述的西沙群岛的美景一样。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阅读能力。而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得先培养欣赏能力。教材中的诗歌情境多数都是抒发作者当时的感情的,学生很难体会得到,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背景画面,配上合适的音乐旋律背景,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一下作者当时的思绪,体会文章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真正做到声音、图文、感情相结合,让欣赏者情不自禁地沉浸在课文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以其趣味性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文中的重点、难点,再在此基础上联系到生活实际仿写课文内容。例如学习完《燕子》这一课后,我让学生学着课文中描写燕子的外形的方法,去认真观察身边的动物,应该怎样把它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来。当我提问到观察物体的顺序除了从上到下外,还有什么观察顺序?学生们就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我再利用多媒体投影一个小鸭子的图片,指导学生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小到大、从上到下等顺序认真细致地观察,引导他们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结合起来,观察完后让他们开展讨论,互相交流,这样就为写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更多彩的平台;以它立体感强,色彩鲜明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