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式美法则在电影中的应用
2018-01-29张肇墨
张肇墨
(江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电影艺术中的形式美法则结合了平面艺术中的形式美法则理论,但是由于电影是由连续的平面画面组成,加入了镜头运动、帧数拉伸、剪辑等电影特有的手法而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法则理论。张乐平的连环画《三毛流浪记》后来改编为动画和电影,直接证明了连环画与动画的联系,即平面设计与电影之间的延续性关系,平面设计是电影的基础之一[1]。本文从静态层面和动态层面来分析形式美法则在电影中的应用。
1 对称与均衡
对于经典电影来说,平稳、和谐、均衡是基本的构图原则,这种原则也符合人们的日常心理。在这样一种构图中,画面中各个元素处于协调状态,显得主次分明而有序[2]。从静态的层面来看,电影构图的对称与均衡,保证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以平稳的心态来看待剧情的发展。让电影主要人物在画面的中心点、次要元素在周围的构图方式能够最大化地突出主体人物的行为,又不会给观众不安定的感觉。例如,《泰坦尼克号》中杰克从后背拥抱露丝的经典镜头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从动态的角度延伸对称与均衡则是通过平稳镜头运动,保持画面的对称与均衡,每个画面都是在一个均衡的运动中连贯起来,不会因为画面的晃动给观众造成视觉中心的模糊。一般情况下,镜头都要保持平稳运动,因此在电影拍摄中外置的稳定设备是必须的。例如,电影级的稳定器斯坦尼康在电影拍摄、电视栏目制作中都是为了保持运动镜头的均衡与平稳。所以,为了让观众视觉舒适和影片内容表述清晰,大多数情况都会选择使用平稳的镜头运动,除非导演因为剧情需要,利用镜头晃动和构图的倾斜来增加观众的紧张感,例如《谍影重重3》有许多对话镜头,导演巧妙地利用镜头的小幅晃动,来增加观众心理上的不安定感,借此渲染话语中对抗的紧张气氛。
对称也是电影镜头中时常运用的手法。除了一些用于渲染氛围而拍摄景物的空镜头,电影中的对称并不像平面设计中的翻转后完全重合的对称,而是指人物站位、人物走位、镜头运动上的对称,这种镜头同样能够给人心理上安静的感觉。特别是许多爱情电影,例如《莎翁情史》《一天》等电影中,男女主角对视、相拥的镜头往往是左右站位的特写或者近景。
2 对比与统一
统一指的是各要素之间有共通的因素,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对比则是各因素之间相互对立、形成反差。统一的组合也具有差异性的部分,但当差异性表现显著时,统一就向对比转化了。变化和统一可以体现在画面的很多方面,例如各要素的颜色、明度、形状等等。在电影中,整个画面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出戏,因此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导演需要有对画面足够的把握力,在复杂的镜头中突出需要观众接受的信息点。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主人公自述时,少年时期的主人公在沙漠中身穿灰色衬衣,行人统一穿着黑色衣服,与背景沙漠的高明度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对比。在紫外线强的沙漠地区人们一般穿明度高的衣服,电影中导演如此设计是为了让电影画面在视觉效果上能够与浅色的背景呈现出更强对比度的反差,从而不会让主体人物在画面中被背景明度较高的黄色所同化。
《功夫熊猫3》中的反派人物天煞是来自灵界的强大对手,动画对天煞的人物设计采用了灰色,但是在眼睛和所使用的武器上采用了高明度的绿色,与灵界的色调相互统一,第一眼就能给观众造成来自灵界的强大对手的印象,同时也给人一种神秘感和冷酷无情的感觉。画面的统一以及人物的统一不仅能够让电影画面看上去更加和谐,也能使观众对情节和人物的设定更自然地接受,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3 节奏与韵律
节奏决定着电影的生命。电影中的节奏狭义的解释就是每个镜头所持续的时间,能最直观地给人以心理感受,而相对广义的解释则是通过运用编剧节奏、摄影节奏、剪辑节奏、灯影节奏、景别节奏、声音节奏、表演节奏等组合穿插在综合艺术中的各部门,构成团结在一起的富有魅力、扣人心弦的影片旋律[3]。例如,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时长104分钟,平均每个镜头都在10秒以上,给观众一种像是读一篇散文的感觉,得慢慢品味。相比之下,《拯救大兵瑞恩》这种战争题材的电影镜头切换就很快,平均只有1.5秒,这钟快节奏的镜头切换使得电影画面更加紧凑,能使人体会到战争中的压迫感。
电影中的韵律起伏则取决于影片的内容和人物的内心状态发生的运动变化,松弛有度的电影节奏能够被视为有美感的韵律。例如《谍影重重3》中,伯恩为了保护他的线人,一路跟踪对方来到一个狭窄走廊并且有一段精彩的打斗。这一段时长4分30秒的片段,从伯恩与线人接头开始到打斗的过程中,节奏逐渐加快,在走廊打斗的时候镜头切换能达到1秒几切。但是当打斗结束的一瞬间,伯恩看向了监控摄像机,场景切换到监视器前的反派,节奏又回归平静。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节奏的变化其实一直在推动着电影剧情的发展,影响观众的心理,这也是电影的韵律美所在。
4 空白与虚实
电影中的空白与虚实除了平面中留白和虚实的应用方式,还有电影中独有的表现方式:空镜头和对焦。空镜头不表现人物,只有对主观或者客观景物的表现,常常用于交代场景环境。空镜头相对普通镜头更具多义性,表达的意思更加含混,也常具有隐喻意义,以增加对周遭环境气氛的渲染,因此空镜头更能体现作品的情调和境界[4]。空镜头在承接镜头转换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中,德国记者彼得在和同事们的对话中得知韩国光州被戒严后,一组飞机降落的空镜头后,彼得出现在了韩国的海关。
虚实在电影中的运用也是很广泛的。一组对话镜头中的前后人物关系,就会用到对焦和虚焦。通过摄像机焦距的变化来突出电影中主体对象的地位,这一点与传统平面上主体物的概念不同。占据画面大部分面积亦或中心点位置的人或物体不一定就是主体,如果摄像机不给这个主体一个清晰的对焦,就不是主体物。例如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许多对话镜头,虽然在空间关系上主体人物在后方,但是仍然利用对焦让前景背对镜头的人物虚化来达到突出主体人物的效果。虚化也常用来突出空间关系,交代次要信息。例如《阿甘正传》中,阿甘抱着身负重伤不省人事的战友痛哭,此时的画面主体是阿甘和他的战友,但是他们的动作幅度小,在画面中相对静止,背景虽经过虚化但仍然能看到美军直升机从远到近,直升飞机螺旋桨的声音也由小变大,暗示着阿甘暂时脱离危险,但是战友却没能挺到战争结束。
5 比例与尺度
电影中的比例与尺度在电影画面中的差别就是电影景别的不同。景别作为体现不同的视距,能够使观众看到不同的细节,接受不同程度的信息量和丰富的情感。观众在看影片时,与银幕的距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影片中景别的变化,使电影的画面时而呈现全貌,时而呈现细部,满足了观众的视觉感知分析,清楚地建立起对呈现的物的印象[4]。
不同的景别给观众不同的情感,在影片中也有不同的表达作用。全景近景中景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远景画面能对事件和景物表述有一种量的冲击和震撼,提供一种广阔的视觉空间,以浩大、壮观的视觉感染观众。特写能够渲染和放大人物的情感。例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禁卫军和皇子叛军交战的片段就使用了很多的远景大远景镜头。当镜头中身穿黄金战甲的皇子军和身穿银色战甲的禁卫军交战时,黄白两色分割明显,再加上皇城的宏伟,突出了场景的宏大气势。还有《钢琴师》中破烂的城市远景表现出了二战对于世界人民的沉重伤害,从男主人公翻过城墙开始不断拉远镜头,慢慢让大家看到这个大远景,使得气氛慢慢渲染,最终主人公消失在破烂不堪的城市中。《战狼2》中,中国海军舰长向敌军发射导弹,电影给了舰长一个怒吼的特写镜头,持续时间不到一秒,却利用近距离的拍摄面部表情强化了人物情感,使得观众也有同仇敌忾的体验。《闻香识女人》中双目失明的中校想饮弹结束生命却被主人公查理拦下后绝望的表情,导演也利用一个特写来渲染。
6 黄金分割律
电影中的构图很多是延续摄影中的构图,因此摄影中的“三分法则”也常常用到电影摄制中,而“三分法则”其实就是简化版的黄金分割。在拍摄风景镜头的时候常常将天地分界线有意识地放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以寻求画面的美感。在许多经典电影中,也不乏导演巧妙地运用黄金分割的方式来构图,使得电影中的画面更具有美感。例如,电影《教父》中马龙·白兰度坐在老板椅上逗猫时,导演运用马龙·白兰度对面的椅子正好遮挡了画面的三分之二,只留下三分之一的画面给观众,既保留画面的美感,也给观众一种有人在窥探的感受,增加了剧情的刺激性。
黄金分割比其实不仅仅运用在构图上,甚至在电影的动态叙事结构上也有充分的应用。我们在上文已经分析了节奏在电影中的应用,而黄金分割比在电影节奏中的应用也赋予了电影一种特殊的韵律之美。在分析许多电影时间线时我们不难发现,剧情转折点亦或者剧情高潮点的位置常常会落在整个电影时间轴的黄金分割点上。在黄金分割点上推动节奏,并不是电影行业的首创,而是开始于音乐领域,而电影的节奏又与音乐的节奏有许多共性[5]。转折点的位置非常重要,它是考验剧作结构中每一个元素的效用的试金石。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太太万岁》中至少有五个故事的中间点是符合“黄金分割率”的,在合适的比例节点上变奏会使电影拥有独特的张力,不会让观众觉得剧情拖沓或者冗长,甚至能将观众的兴趣点推动到最高值。
7 联想与意境
联想在平面设计中是指通过特殊的形状设计使人的思维延伸到另一个事物上,例如红色给人喜庆、热情的感受,绿色则使人想到生命,通过特殊视觉要素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心理感受。而意境是联想的一种结果,是联想造成的一种心灵感受。我们不难在各种电影中看到具有意境的镜头,例如《十面埋伏》中就有许多传达中国古韵的镜头。
在电影艺术中应用最多的联想手法,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一种独特的剪辑手法,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由特定的画面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联想。这种剪辑方式可以忽略情节、画面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电影中与叙事内容相呼应,使观众对叙事画面和蒙太奇画面产生心理链接,将蒙太奇画面带入到叙事画面中,利用镜头语言来表现比喻手法,更加艺术地表达导演想要传达的电影内涵。
选择作为蒙太奇的镜头需要具有很显著的象征意义,或者是两组镜头具有很明显的相似性。例如,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工人们在上班时间拥挤着进入工厂打卡的镜头。在这个镜头之后却接了另一个使用同一角度同一构图的镜头,即刚出圈的羊拥挤着进入屠宰场。这组镜头暗示了工业时代下工人阶级就像羊群一样,只是其他人赚取财富的工具而已。
电影需要用视听语言去传达主旨。具有思想深度且富有艺术美感的电影失去了联想和意境都称不上两全其美。电影中表现联想和意境不单单靠画面的内涵,它有表达联想和意境的独特方式,这种方式是动态变化的。
8 结语
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发展。在这个长期的内容向形式积淀的过程中,包括心理、观念、情绪诸多因素的沉淀。因此,红色表热烈、直线表刚硬等意识,归根究底来自心理的沉淀,是社会内容的累积实践。形式美法则在不同的创造美的活动中有不同的运用方式,不管我们从事何种创造美的活动,当我们能够自觉运用形式美法则来进行设计活动时,我们的设计能更好地达到美的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在我们探索美学原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将这些原则应用在静态的设计作品中,在创作影像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将其结合。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形式美法则在影像中的应用,切勿生搬硬套,既要遵循这一创造美的规律,也要在影像设计中根据自己所表达的内容灵活变通,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