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技术清除胆红素的探究
2018-01-29李正莲
胡 芬,李正莲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前 言
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患病后,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疾病,则难以对其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使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下降。而血液净化技术借助于半透膜原理,能够有效达到这一效果,在当前的血液净化技术中,主要包括生物型和非生物性两大类别,具体包括透析、滤过、灌流、置换等手段。
1 生物型血液净化清除胆红素
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就是将与患者同种或不同的动物肝脏、细胞等进行移植,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发挥特异解读的作用,而且有助于生物合成,提高肝细胞活性。在人工肝技术中,肝细胞属于核心要素,已当前研究现状来看,可供患者使用的肝细胞类型相对较少,主要有成人或胎儿肝细胞、猪肝细胞等。人工肝技术是通过体外培养,为患者提供亿元肝细胞,因此引发异体排斥的几率较大,而且会出现人畜共患的问题,再加之肝细胞培养技术、材料质量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人工肝技术的应用范围较窄[1]。
2 非生物性血液净化技术
2.1 血液置换
血液置换的原理就是将患者体内含有胆红素的血液抽出,在区分明确后将血浆成分去除,将剩余白蛋白、细胞等成分回输,以此来使患者体内致病介质全部清除。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在清除胆红素、毒素等成分的同时,还能够为患者注入一定的生物活性物质1,促进患者体内代谢水平的改善,避免代谢紊乱问题的出现。通过临床实践结果显示,该方法清除胆红素的有效的可以达到60%以上,将其英语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死亡率,而且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命时间[2]。但是血液置换技术对于新鲜血浆的需求量偏高,而且可能出现肝炎、过敏等并发症,而且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停止血液置换后,其体内胆红素水平会出现回升。
2.2 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的技术原理在于血液吸附,也就是将患者血液内的致病介质进行溶解,从而发挥消除毒素的效果。在血浆灌流的临床应用中,如果使用全血进行灌流,由于吸附剂难免会对患者血细胞造成一定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使用范围;而血浆灌流评价无需补充血制品的优势,大幅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应用。以当前的医学临床来看,血液灌流中常用吸附物包括活性炭和树脂,其中活性炭的优势在于广谱,对于内毒素、抑制因子的清除效果显著,使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比例降低,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者相容性差、损害有形成分的问题。相比之外,树脂属于一种高分子花歌舞,虽然吸附能力相对偏低,但是在作用于胆酸汁、胆红素等成分时的吸附效果较强,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比例,而且安全性更佳[3]。
2.3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指的就是借助于半透膜使溶质通过,促使溶液有高浓度转向低浓度,其移动成分涉及溶质与水平。血液透析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等优势,血液透析可与其他血液净化方法配合使用,数据调查显示,将血液透析运用于胆红素清除的临床应用中,其有效率可以达到45~50%,而且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但是可能会出现血液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当前临床实践结果显示,血液透析不会造成大出血或休克等并发症。在联合运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的临床实践中,不仅有助于胆红素清除有效率的提升,而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率,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升。
2.4 分析吸附再循环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加速发展,一种将白蛋白循环、树脂、透析等方法综合运用的分子吸附再循环方法,被愈加广泛的运用到胆红素清除临床中,该方法将血液透析与血液吸附进行结合,能够实现针对性的清除患者体内胆红素,并促进水电解质的调节,改善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在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使用分析吸附再循环治疗中,70%~80%患者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及致死率均实现了大幅度降低。
3 混合型血液净化清除胆红素
近年来,部分学者尝试将生物型血液净化与非生物型血液净化进行融合,推出混合型人工肝这一概念,该治疗方案中综合运用了血浆分离、氧合、生物反应等技术,其中生物反应器的作用在于协助血液与血浆的物质交换,起到人工肝治疗效果。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运用该方法进行治疗中,患者体内胆红素水平普遍降低50~70%,治疗有效率达到90%,且未发生并发症,但是治疗后死亡率偏高,达到20~30%。其中血浆置换对于胆红素的清除效果较强,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的作用在于降低血氨水平,加强对肝性脑疾病患者的防护。相信随着医疗水平的改进,该方法治疗效果将得到改善。
结语:综上所述,目前在胆红素清除中,非生物型血液净化技术的方法较为多样,主要包括置换、灌流、透析、分析吸附再循环等,而且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清除有效率也相对偏高,为医学临床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胆红素清除并不能够起到病因治疗的效果,但是可以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性成分,为其注入大量的有益成分,改善患者机体平衡,为患者争取肝移植及手术机遇,为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及康复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