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8-01-29刘芸
刘 芸
(岐山县医院,陕西 宝鸡 7224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该病症多发于老年群体,且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病死率,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本研究,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7例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筛入者均根据脑卒中相关标准确诊,使用随机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本组93例患者中,男50例,女4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0.24±5.71)岁。两组资料分析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脑卒中患者均给予相关基础治疗;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给予对照组患者干预服务,观察组则使用延续性护理服务干预,护理方法:(1)健康教育:采用小群体方式于患者出院前1周实施健康宣教,为患者仔细讲解脑卒中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预防方法、危险因素、家庭康复训练、健康生活等多方面,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出院时熟练掌握。(2)制定居家康复训练方案:出院前3d由两位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全面评估,并建立个人档案,存档内容包括:患者家族史、精神状态、服用依从性、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生活习惯及治疗情况。并根据患者个人档案,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①记忆力训练, 采用日常活动常规表强化训练患者记忆水平,表格内容采用图文并茂形式,主要包括:吃饭时间、饮水时间、入厕时间等;并叮嘱指导家属,依照日常活动表格给予患者提示,患者使用完成后,需将图片复原,进而训练患者记忆力。②活动训练:对此,课题组可根据患者情况,编制两套可行性高的运动操,并有专业护士教导患者家属学习,帮助患者出院后进行反复练习。(3)出院随访护理: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档案,每周对其进行1次随访调查,随访方式可采用电话随访,对患者近期饮食情况、家庭康复情况等进行了解,并对患者家属存在的疑问仔细解答,详细记录随访情况。
1.3 观察指标
随访6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估使用Barthel指数量表(BI)判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总分100分,分为4个等级,0分、5分、10分、15分,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用(x2)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统计显示,对照组BI量表评分干预治疗前(36.74±20.50)分、干预后6月(45.17±23.12)分;观察组BI量表评分干预治疗前(40.70±21.10)分、干预后6月(68.17±20.60)分。对比两组治疗前BI量表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917,P>0.05);随访6月后,观察组BI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2,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症主要由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所致,其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且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运动、情绪、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不仅对患者心理、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增加患者家庭负担。据有关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维持长时间的康复护理,对改善预后效果至关重要[2]。
既往传统护理模式因只能够在住院期间实施,其存在较大局限性,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微乎其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理念的不断发展,延续性护理干预被运用于临床中。据有关研究显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智力、推理、思维、理解、注意及记忆等活动具有显著作用[3]。该护理模式通过将康复护理干预延伸至院外,是住院护理的延伸与继续,可使患者出院后得到正确、持续的康复治疗与保健知识,从而对患者病情恶性化进行预防,最大限度避免其再次入院的几率。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从出院前健康教育、居家康复方案的制定、出院随访护理等多方面的保证患者出院后,可持续的接受康复治疗[4]。研究结果显示,随访6月后,观察组BI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对脑卒中患者运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