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未成年人犯罪现况与预防对策

2018-01-2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犯罪教育

芦 丹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陕西 西安 710068)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日趋丰富,各种各样的诱惑纷至沓来,不良文化、思想、行为悄然而至,逐步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不断侵袭着未成年人的思想,致使未成年人犯罪率剧增。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况分析

当前,在我国刑事犯罪中,未成年人已成为主力之一,因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首先,犯罪日趋低龄化发展。很多未成年人未完成正常的社会教育,一旦流浪到社会,极易沾染恶习,受到不良分子的诱惑、引导,陷入犯罪深渊之中。有调查显示,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之中,多数自10-11岁起便劣迹斑斑,有些12-14岁便开始违法活动,而犯罪高发期多为18岁左右,14-15岁的未成年犯罪占总数的5%-10%。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初始年龄呈现下降趋势,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递增。其次,暴力犯罪比重上升。由于未成年人心理还未成熟,极易冲动,加上不良挑唆、影响,一旦出现犯罪念头,会立即实施,毫不考虑后果,手段异常凶残,极具社会危害性。再次,共同犯罪情况越来越多。据统计,自2013年来,共犯案件的未成年人占总数的70%以上,个别地方已超过80%,团伙作案占60%-70%,也是未成年人群最为青睐的犯罪方式,这主要是由于多人作案壮胆、责任分散、心理压力小。就未成年人而言,其具有合群性特点,极易互相影响,一旦一人产生了犯罪意识,极易达成共同作案的共识。最后,犯罪手段日趋成人化。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方法、手段等日趋成人化。加上求知欲、接受力强,因而很多人会模仿成人犯罪手段,在作案之前进行较为周全的部署、准备,明确分工、互为配合,作案之后主动毁灭证据,因而犯罪手段日趋成熟化、专业化。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其犯罪过程具有一定的共性,均因某种原因被正常人孤立,继而引发思想偏颇,出现较为恶劣的行为习惯,进而诱发不良行为,走上了犯罪之路。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原因:(1)身心不成熟。由于未成年人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心理均不健全模,特别是很多还处在青春期,因而一旦身心发育速度超过其自我及社会认知水平,极易导致其由于肆意妄为、认知错误而误入歧途。(2)法律意识不强。很多未成年人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有些甚至不懂法,只知跟着他人一起胡闹,导致走上违法之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害。((3)遭致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化,道德底线愈来愈低,思想愈加扭曲,不利于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上各种暴力行为盛行、多元化不良文化肆虐侵染,导致未成年犯罪行为日趋增多。(4)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很多家长不重视未成年孩子的教育,不注重引导其培养良好的品性,导致子女三观不正。加上很多家长不以身作则,甚至行为不端,不利于子女良好思想、行为的培养。(5)学校教育不当。很多学校不注重素质教育,只关注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身心发展滞后,很多未成年人因得不到老师的关怀,而彻底放弃学习。加上学校治校不当,各类校园暴力事件升级,很多教师综合素养不高,使校园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

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对策分析

(一)完善立法,加强组织建设

首先,在原有组织外加设专职小组,负责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明确其岗位职责与执法权利,协助组织进行相关研究与经验探讨,将预防工作规范化、日常化;以书面化的形式明确、细化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形成既独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成立专项资金并纳入预算,专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以确保防范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其次,立法机构要出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条文,强调政府与家校各自承担的责任,增强法律约束力和震慑力;同时,注重对文化类场所进行分级管理,在网吧、游戏厅等场所采用不良信息过滤等方式,杜绝思想毒品,营造健康积极的文娱环境。最后,扩充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组织人员,强调其在司法部门中的重要意义与地位,保障组织活动所需的人、财、物充足,使组织人员无后顾之忧。能够充分利用其专业法律知识,针对未成年犯罪实施案例分析、研究与追踪跟进,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动机、思想动态及服刑表现,据此进行评估与整理,作为重要参考资料应用于预防工作中,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从而切实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概率。

(二)发展职教,注重政策扶持

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性功能,就未成年人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撑,就其就业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需要增强职业咨询服务以外,还应提升就业补助。注重在教育制度方面提供支持,除了全面改善贫困子女的就学、就业问题以外,还应适当降低此类学生的入学门槛,逐步改善义务教育升学路径,使所有未成年人都能接受教育,为其营造相对稳定、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同时,应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注重强化就业、择业训练,使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尤其是对还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着重加强政策扶持,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就业、职业观念,顺利找到人生的奋斗方向。此外,还应增强农村等基础地区的教育力度,完善当地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育环境,最大程度地消除城乡教育差距,使外来未成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使其远离孤立、自卑心理,避免走向犯罪之途。

(三)立足学校,深化素质教育

对于学校而言,其为多数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时间最长的地方,因而对于其思想、行为的影响很大。因此,对于学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注重提升警惕意识,树立人文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成才。首先,应注重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整体科学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加强德育教学,杜绝其出现心理偏颇,避免出现犯罪心理。同时,培养未成年人健康的人格素养与乐观的品德性格,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重视,帮助其寻找成绩差的原因,鼓励、引导其不断改进方法,提升学习信心。其次,应注重定期召开心理讲座,对未成年人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提高其抗挫折、抗打击能力,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夯实基础。最后,注重增强法治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应组织、开展不同的专题讲座、讨论会,以活泼、生动的教育方式,还原法律案件,鼓励其思考犯罪的危害性,避免走上类似的道路。此外,还应注重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注重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联手遏制违法乱纪的行为,使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接受教育与惩戒。

(四)注重关怀,打造温馨家庭

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很多家长迫于生计压力,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中,造成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监管失利,致使很多未成年人因家长疏于管教,没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判断,因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家长在为孩子创造物质基础的同时,还要履行自己为人父母应尽的管教责任,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与关怀,掌握孩子思想动态,引导其懂事理、明是非,加强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温暖家庭氛围。此外,还应注重及时疏导子女不良情绪,与之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加以沟通、交流,切忌过分将自我期望强加在子女身上,避免粗暴、宠溺等不良方式。通过沟通,提高其自我反思能力,从而在日后遭遇困难时掌握科学的解决与处理方式,避免偏激心态与行为出现。

不仅如此,家庭教育中还应注重融入法治教育,使子女从小构建起科学的法律观念,做到知法、懂法,能够以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也能避免出现违法心理,防止触及法律的行为发生。

(五)促进宣传,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也十分重大,因此还需从社会方面构筑良好的环境,避免未成年人走向犯罪。一方面,应注重加强法律知识宣传,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警惕意识,宣传时应避免传统的被动模式,全面拓展多元化活动,积极调动未成年人的参与热情,可以组织学生等深入监狱参观、列席旁听庭审等,使其真正体验之,增强法律宣传的意义。另一方面,应注重净化不良风气,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不良影响。对于文化、执法部门等应相互合作,构建联动协调工作机制,严厉打击不良文化组织,还应对学校等周边游戏、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排查,一旦发现涉暴、色情、反动活动,必须严厉处罚。还应加强学校周边地区的管理、巡逻,避免不良青年、不法分子出没,诱导未成年人行不法之举。此处,还应以社区(村)为单位,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为其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娱乐氛围,构建社区(村)矫正机构,针对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资讯、辅导、干预等服务。

一言以蔽之,未成年人是祖国和社会的未来,其健康成长直接关乎国家的繁荣发展。但纵观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现况日趋严峻,如何加强预防和治理,成为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因此,还应注重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联动,共同促进未成年人群体的健康成长。

[1]崔邵华.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基于山东高院司法数据和案例的实证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3):71-72.

[2]岑菲.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探析——以中部地区A县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2-94.

[3]李磊.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预防体系构建——基于河南的考察[J].决策与信息,2018(3):59-68.

猜你喜欢

犯罪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公园里的犯罪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Televisions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环境犯罪的崛起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