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8-01-29陈伟伟
陈伟伟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350)
国家大力推行城市化建设,加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的购房需求急剧增长,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就相应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也使得房屋建设的质量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房屋建设中的一大问题——渗漏,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防渗漏技术多种多样,能够准确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是对施工团队的基本要求,也是解决渗漏问题的而根本途径。
一、房建施工中渗漏问题分析
房屋渗漏无疑是居住者十分厌恶的问题,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产生连带作用,产生更多不好的影响,因此,解决此问题刻不容缓。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门窗拼接处的渗漏问题
门窗拼接处也就是指房子外面的门和窗与墙面拼接的地方。这个位置的建设因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如果处理不得当,很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拼接处的缝隙填充不够严密,这样在后期就会很容易发生问题。每当雨季来临,总可以看到不少住户的房子门窗拼接的地方湿成一片,也许短期只是美观问题,但长久如此,必将对墙面甚至地面造成一定程度不可恢复的损伤。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操作安装不够仔细认真以及用材没有达到标准等因素。一旦施工的质量不能达标,就会导致门窗与墙体的拼接不到位,很容易产生缝隙,雨水也就很容易渗入。而且这样的渗漏问题很难得到好的解决和处理,不是简单地修补或遮挡就可以让渗漏不在发生。
(二)凸线槽的渗漏
所谓凸线槽,即为了追求更加美观的建筑,施工者依照某种风格,在建设过程中,将建筑物的外形设计成具有层次感的样式,一般需要制造凹凸感以追求立体的视觉冲击,这些认为设计的凹凸部分就会形成很多的凸线槽,凸线槽也是渗漏的高危点。凸出墙面的部分,除了美观的优点,还有容易磨损和开裂的缺点,若遇上大雨,势必难以抵挡雨水的冲刷,进而导致渗漏问题的发生。其中多发部位有阳台和墙体。
(三)预留孔洞的渗漏
从字面意思就可以很容易理解,预留孔洞也就是为了后期一些需要安装的东西所留下来的接口,比如某些管道、电线等,在厨房、卫生间等多处地方都会有。这些接口在后期需要安装的东西都安装完毕以后,有施工人员进行填补,填补工作需要细致到位,才能保证不留缝隙。但是往往房地产公司将工程整体外包,不是按照时间来结算工资,工人都着急完工取得收入,对于这种细致严谨的工作,操作不达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这种漏洞在外观上很难发现,只有等遇到雨水的冲击,出现的大小不一的渗漏点,才能知道当时的建设是不合格的。这种不合格没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有“破镜不能重圆”。若不能在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完美解决,后期只会麻烦不断。
(四)卷材问题
卷材是房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施工材料,在房建中起防水作用的主力军,如果卷材出现问题,建筑物肯定不可能有好的防水性能,那么发生渗漏是不可避免。由于卷材的种类多,功能全,合理正确地使用能够保证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开裂
环境中可能对防水层不利的条件有很多,例如高温、严寒等,如果不能在施工完成之前对防水层进行良好的保护,导致其裂开等的出现,漏水问题将十分严重。再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回影响卷材的使用寿命。例如:在应用卷材是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就是找平。众所周知,找平对一个建筑物的根基的牢固性多么的重要,同时对卷材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若出现地基高低不平,墙面对卷材的压力就会不均一,进而容易导致破损。还有很多不规范的操作会引发蝴蝶效应,牵连更多的问题。
2.粘结不牢
防水层是要与地基粘连在一块的,如果不牢固,就会导致水进入卷材。这样只会引起恶性循环,水进入卷材导致粘连更加得不牢固,然后使更多的水进入卷材,周而复始,后果严重。
3.空鼓
空鼓跟黏连不牢固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不下雨,没有水进入防水层,土壤中的湿气也会进入其中,引起空鼓,当有撞击时,空鼓变大,进而导致渗漏。
二、对渗漏的检测
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及时地对渗漏进行检测,将会避免后期很多不必要的工作。
(一)现场目测
现场目测是最直观、最简单的一种检测方法。这个方法所需要的辅助工具就是雨水,可以选择在一场大雨过后去观察,如果在墙体或者其他地方发现了水痕,那就说明有渗漏存在,然后找出问题所在,及时地解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水痕所对应的位置并不一定就是有缝隙的地方,还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走势去分析。
(二)储水法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对卫生间等有管道的设备进行检测。做法很简单,就是先将排水的管道封死,然后加水至一定的深度,并保持足够多的时间,以此来测试管道有没有渗漏以及管道是否能承受应该承受的重量。
(三)流动水法
这种方法和前面提到的现场目测原理相同,但它的辅助工具是人工接过来的流水,可以用于检测一些不外露,雨水淋不到的部位,操作起来也是非常简单。
(四)超声波法
当肉眼无法实现检测时,利用一些物理知识来检测渗漏也是比较常用的,检测结果更加具有科学依据。超声波就是很好的选择之一,就像蝙蝠定位的原理一样,发射出去的超声波在没有缝隙和有缝隙时所传播的路径和速度会存在明显的不同,通过仪器分析,辨别是否存在缝隙以及缝隙所在位置。由于超声波的特性,该方法的使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只能进行小部位检测。
(五)红外热法
温度也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渗漏的依据,具体原理如下:水的导热性远远不及建筑材料,因此发生渗漏的建筑物在给予同样的加热操作时,会比没有发生渗漏的建筑物升温慢。利用这一原理,不难检测出建筑物是否存在渗漏问题。
三、防渗漏技术的应用
(一)门窗拼接处的渗漏
要想避免门窗拼接处的渗漏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门窗用材的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门窗用材是防止此类渗漏问题的基础。选材问题落实到位以后,其次就是加工环节,门窗都有一定的尺寸和要求,针对不同的建设面积、建设风格,设计师都会给出十分精确的尺寸,严格按照尺寸加工才能保证后续步骤的成功进行。最后就是安装,安装要求施工人员操作规范,不能马虎对待,任何一个小的零部件的安装都要做到准确无误。这里要特别强调窗户排水口的设计,合理地留出窗户上的排水口,可以保证下雨后雨水的顺利流出。排水口在窗户上的位置决定排水的效率,应在飘窗面以上。门的安装要求更加的严谨,既要考虑对称性、安装的顺序性,又要兼顾美观和方便。
同样重要的是安装完成以后的工作,包括空隙的填充和清理。门窗安装完肯定不会是密不透风的,这些空隙是需要后期修饰和填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嵌填法:若窗户周围不够严密,可以用此方法来修补,将原有的材料清理干净,嵌填新的材料。(2)涂抹法:对外墙的处理可以用这个方法,在有空隙的地方直接涂抹上防水的材料即可。(3)有机硅法:这也是经常会用到的方法之一,有机硅因其独特的防水性,在建筑行业深受欢迎,可以填补较大的空隙。
(二)凸线槽渗漏
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凸线槽的存在意义和形成历程。对于这部分的渗漏问题可以这样来处理:对于建筑外层凸出墙体的部位,应采用更加耐磨损和耐腐蚀的材料,如条件允许,可在表层添加防水材料,尽量减少水分在建筑表层的停留。
在设计造型的时候,可以在兼顾美观的同时,设计一些坡度可以让水迅速排掉。
(三)孔洞渗漏
孔洞渗漏的防止工作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孔洞的填补工作是需要技巧和耐心的,在安装完毕以后,应该首先做到将孔洞周围进行彻底的清理,为后续的修补工作做好基础。安装留下的空隙要用混合有胶类物质的水泥填充,对于微型的小洞留下的空隙,在外部整体进行处理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聚酯物发泡适用于对屋内的处理。
预埋件是房建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操作,对其各方面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如果出现差错,会导致居住时的诸多不便,而且难以修改。由于预埋件都是走的内部线路,所以要求在安装其他的设施时,特别注意不要与其发生大的碰撞。
(四)卷材问题
1.开裂
根据文章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防水层开裂的原因主要是地基不平整。知道问题根本所在,解决起来就容易很多。施工人员只需要在建设房屋的时候认真对待地基的铺垫工作,在保证地基坚实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地基的平整度。在一些特殊的位置,比如一些拐角,适当增加卷材的用量。
2.粘结不牢
在卷材铺垫平整的前提下,黏连剂以及粘连技术的选择也是保证防水层可以密不透水的关键。防水层不可能是整个的一大张,肯定要用到多张防水层进行拼接铺垫,拼接地方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差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当施工出现差错的时候一定不要将就,应当将出错的环节重新来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在这里形容也是非常贴切的。
3.空鼓
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有空鼓问题存在,就将空鼓的卷材层重新铺垫,如果没能及时地发现,在其他都已经完成的时候才发现,重新铺垫已不能实现,补救措施是:将鼓起的防水层剪开,排出气体,再粘连在一起,注意一定要做好拼接工作。
四、展望
通过总结,尽管发现了很多房屋建设中的防水问题,但是就整个行业来看,房建正在走向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很多开发商已经意识到质和量同样的重要,在各方面加强管理,对于外包工程,也会派遣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进行现场的监督和指导。
更加值得高兴的是,国家也给予大力的支持,进行宏观的调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在政府的监管以及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中,房建的渗漏问题一定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解决。
广大的购房者也不必太过担心,整个建筑行业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房建质量业一定会跟上时代的步伐,给大家一份满意的答卷。
[1]夏黎明.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实践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5):124-125.
[2]涂强.基于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8(5).
[3]唐国标,唐华飞.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250.
[4]张志臣.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