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优势及具体实践
——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1-29陈晓凤
陈晓凤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校县合作是精准扶贫有效途径之一,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优势,积极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以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源源动力。永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步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地方政府主动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开展工作,积极巩固永泰县脱贫攻坚成果;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也充分正视自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永泰县政府主动进行精准对接,深入实际分析永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与实际优势,采用“一政、一户、一校企、一班级”四个维度力量,在校县合作中打出“特色牌”,把扶贫、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推动永泰县帮扶户就业创业,提高脱贫品质,强化扶贫实效,为永泰县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一、高职院校投身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意义
精准扶贫是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任务之一。习近平同志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在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思想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成为党和政府指导贫困治理的战略性思想,在十九大中进一步明确了重点攻克深度脱贫的历史任务。精准化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所在,高职院校则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之一。高职院校主动投身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职院校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之一,自身拥有巨大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开展校县合作,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使产业行业在架构初期阶段就具备一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实现稳步快速发展创造更多的便利。二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优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高职院校是“最接地气”的教育类型,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十分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挂钩,充分利用所对接贫困县这一实践基地,促使学生在实际中能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更快地成长为精准扶贫的中坚分子,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二、高职院校与精准扶贫对接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意义毋庸置疑,利用高职院校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一)精准扶贫缺乏长效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尚未建立长效机制。高职院校积极投身县级地区精准扶贫工作,需要上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县级政府等多方利益主体就相关事宜进行探讨,上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提供一定的战略方向,在政策和经济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使高职院校与县级政府之间实现有效对接,双方共同总结实践经验,明确高职院校提供精准扶贫的方向和路径,最大限度发挥高职院校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帮扶举措的精准性,为所帮扶的贫困地区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帮扶服务,提高帮扶的实效性和效益性。
(二)精准扶贫举措仍流于表层
当前,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仍停留在表层。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客观来看,高职院校所制定的帮扶举措仍未能摆脱形式主义,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融度不高。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也没有积累充足的经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一些高职院校与县域经济的合作甚至仍停留在简单的人力、物力帮扶工作和行政挂职上,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未实现充分对接,帮扶干部不能主动深入基层。上述情况导致高职院校服务精准扶贫的效果并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与县级政府在该项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精准扶贫应注重观念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要关注地区民众的思想观念。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首先应改变的是县域中所固有的贫困观念。在长期的贫困状态中,贫困地区的民众非常容易产生固化的自卑无助、保守固执、视野狭窄的价值观念,可能会安于现状、好逸恶劳、只求温饱、小富即安,容易“等、靠、要”,缺乏积极进取的心态。高职院校在进行精准扶贫时,要高度重视对贫苦地区的观念改革,通过精准扶贫的种种举措来转变被帮扶人口的精神面貌、观念意识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在内心乐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促成与高职院校的有效对接。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所提供的种种精准扶贫的帮扶举措,才能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帮扶效果。
三、高职院校助力永泰精准扶贫的实践模式
校县合作,即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与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形成新的高职教育与县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充分考虑到自身办学实际的前提下,由校友会办公室牵头,组织校友企业参与,对帮扶对象进行筛选、分类、调研,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选取永泰县白云乡作为帮扶点,以点带面,有针对性地构建精准帮扶体系。一年来通过各方的努力,多项措施的落地,白云乡帮扶户年总收入平均上浮30%。比较可取的做法有以下几个,希望能够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一)转变致富观念
观念的转变才是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前提。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中,强调观念意识的转变,努力在县域内营建良好的致富氛围。一方面,传递学校校园文化中的“爱心文化”,成立以在校生为主精准扶贫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帮扶户中,积极与广大帮扶对象谈心解惑,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困惑和苦闷,为他们指明扭转困局、实现脱贫的方向,帮助他们建立起发家致富、奔向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决心,使他们从内心乐于接受帮扶,更乐于依靠自身努力来谋求幸福。另一方面,学校在县域内积极开展政策宣讲、系列活动等。由本校教师、优秀校友、县内帮扶典型共同组成宣讲团,开展一系列积极上进的活动,如科技文化下乡、精准扶贫政策专题讲座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来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使整个永泰县白云乡内洋溢着良好的向上气息。
(二)增强致富本领
“授人以渔”才是真正的帮扶之道。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为永泰县白云乡帮扶对象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共计330人次,帮助他们长本领、增智慧、谋出路。一是电大与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实施了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需要,涵盖了“家政服务培训”“电商运营模式培训”“电工技术培训”等10个培训体系,加大对帮扶户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帮扶户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帮扶户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在实际帮扶过程中,强调技术性帮扶,利用校友资源,把农业和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安排相应企业能手派驻白云乡,为广大帮扶对象提供实操的技术指导,传导互联网思维,使他们共享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助力脱贫致富的种种便利,为其独自开展致富项目创造打下坚实基础。
(三)发展增收产业
产业化经济是提高精准帮扶效益的关键举措。产业化经济具有规模性的重大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集合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努力帮助永泰县白云乡帮扶户发现机遇,充分发挥“一户、一校企、一班级”三方力量,聘任校友担任创业就业导师,挑选永泰县白云乡具有劳动力、创造力优势的20个帮扶户,覆盖养殖业、种植业、特色产业等项目,根据帮扶户的实际需求,出点子、想法子、趟路子,以头脑风暴法来激发思路,寻求破题之法,共同谋划新思路和新举措,坚持以产业建设为支撑,整合白云乡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帮助帮扶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比如:白云乡盛产李果、槟榔芋、青红酒等产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统一包装设计“白云乡系列品牌”,通过学院成立的“福职院电商基地”和校友企业“海丝农、茶、旅、特平台”,打造“一县一馆”品牌——永泰馆,应用互联网运营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品质优先,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为市场提供健康优质农副产品,构建起有助于帮扶户实现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拓宽就业渠道
就业渠道是提高精准帮扶的重要环节之一。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永泰职业中专学校联办五年专科,招收中职学生,依托福州市职教联盟,发挥盟主单位的牵头作用,建立示范校“一对一”帮扶重点县职业学校机制,为县域经济发展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助力永泰县经济发展。一方面,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提高人才的就业能力。充分考察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对未来人才就业进行科学预测,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增加人才实践性培养的权重,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借助各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就业。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组织相应的校友企业根据帮扶户的具体情况,利用企业资源和社会力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针对企业需求提供就业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负有义不容辞、不可推却的社会责任,具备直接和独特的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优势,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工作之中。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平台资源优势,创新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新机制,努力探索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金融帮扶等新模式,架构起校县精准对接、高度融合的对接模式,取得一定的帮扶成效,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笔者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实践为例,总结学校与地方实际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种种做法,希望为高职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1]李惠民,郑强,刘永记,等.高职贫困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精准扶贫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2017,31(6):59-61.
[2]宋正富.开展校地校校合作实现高职教育精准扶贫[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44-45.
[3]王雪,祖国锋,孙福智,等.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价值与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8(5).
[4]贾海刚.共享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