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建设的路径
2018-01-29林珍爱
林珍爱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依赖一线教学的教师,也离不开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从某种层面上讲,高职院校教学秘书是高职院校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和人才培养的“协调器”,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素质直接影响甚至主导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只有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强、职业道德高的教学秘书团队,其整体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优势才会得以凸显。这也是各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应对新形势的竞争、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的必要性
学者张维迎指出:“如果一个组织无法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任何宏伟目标都将无法实现”。管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来说,教学管理的完善离不开其实施主体——教育教学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高职院校竞争优势意义重大。
(一)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高考扩招,高等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愈发激烈。高职院校必须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才有可能招收到更好的生源。影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中,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的整体水平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这支队伍建设。教学秘书团队得到高效、务实、科学的管理,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各种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毕业生输送到社会,能较好地赢得各用人单位的认可,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良性循环。
(二)有助于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能力,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增强、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推进十分有益。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好似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在各自授课过程中闪闪发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而高水平的教学秘书们好比一根根丝线,通过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资源等方式,把零落的珍珠串起来,提升学校教学工作的协同发展。没有高素质教学秘书及教育管理团队,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推进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建设对于实现高职院校学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努力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最初使命,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的培养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是高职院校立足的根本。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必须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建设,坚持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不断培养高素质、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执行者和引导者,肩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他们可以划分为来自三方面人员:第一类是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老同志,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第二类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干部,文化知识高、创新意识强;第三类是具有大专以上的中青年同志,年富力强、思维开阔。他们对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作出很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存在重视不够、人心不稳、科研与创新不足、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建设
在思想观念方面,仍存在简单片面地认为教学管理仅仅只需要根据某种原则、方法组织授课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只要管理者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即可做好工作,认为教学秘书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没有专业性可言,可以由教师、科研人员兼任等错误观念。在管理政策方面,部分高职院校仍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的管理理念,许多高职院校在收入分配方面,明显存在向教学、科研岗位倾斜等现象。同时,各高职院校为专业教师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再深造、培训学习的机会,却甚少为教学秘书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高职院校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必然最终会影响到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的正常发展。
(二)人员流动性强,教学秘书队伍不稳定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琐碎繁杂,事无巨细,任务繁重艰巨,需要教学秘书辛勤付出,认真完成,一旦某个环节出现纰漏,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教学秘书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现实中,又存在对教学秘书重视不够、甚至歧视和偏见的情况。他们的辛勤付出没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时无法得到保障,使得教学秘书总感有后顾之忧,这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对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性极易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教学秘书团队过于频繁流动,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三)人员组成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高职院校对教学秘书的选人“门槛”不够合理,缺乏专业背景,队伍人员组成复杂。其中,学历上有大专学历,也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还有高层次引进人才,以及中途转行的老师等,一些不具备教学管理能力的转岗人员也在教学秘书队伍当中。上岗后,又缺少深造培训、与同行交流、向优秀管理人员学习的机会,工作中更多地只能依靠平时的经验开展,相对机械地执行学校的有关政策,导致教学秘书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出现教学秘书服务意识不强、业务能力不精、创新意识缺乏以及科研能力不足等。有研究表明,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发表在教学管理及改革方面的论文人均不到0.3篇。这些现状都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
三、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建设的思路
基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秘书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科研能力等方面考虑,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建设。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一方面,作为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战略高度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政策,尽可能地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应加强教学秘书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认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教学秘书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只有破除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思想认知上的障碍,抛弃错误的观念,才能使教学秘书积极主动地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二)完善制度建设,确保队伍稳定发展
当前,要想强化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制度建设,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制度设计:一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能极大地调动主观能动性。竞争机制有利于教学秘书保持积极心态,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激励机制要求对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学秘书进行适当的奖励,并将他们工作中的业绩纳入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的考核中,激励他们不断进取。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使教学秘书队伍在优化中保持稳定发展。二要建立人才选拔制度。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是提高教学秘书整体综合素质的有效保证。选拔教学秘书的首要基本条件应该是热爱教学管理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及使命感和服务意识,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要不断优化教学秘书队伍的结构,形成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选拔真正适合教学管理的、优秀人才。
(三)加强教学秘书队伍的教育培训,提升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学秘书应该加强学习,利用各种途径和机会充实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方能适应学校教学改革需要,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业务培训则是提升教学秘书职业能力,提升整体综合素质的最好方法,有助于教学秘书更新知识,充实自我。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有计划、分批次对教学秘书进行培训,既可以邀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座,也可以组织教学秘书到其他高校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秘书的综合素质。培训内容方面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管理知识。如高等教育管理学、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内容。二是公文写作、计算机基础知识、系统论、信息论等方面内容。三是竞争激励机制。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用以提升教学秘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其主动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否则容易出现“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导致教学管理水平低下的恶果。
(四)提升教学秘书队伍整体科研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秘书普遍存在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的问题。改变教学秘书“不需要做科研、按部就班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旧观念,培养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教学秘书能将工作经验及时总结上升为理论层面,并将工作总结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教学管理实践,从而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学秘书科研能力提升搭建必要的平台,例如:提供专项科研经费,鼓励教学秘书开展教学管理方面的专项科学研究,引导和激励教学秘书对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提炼总结,指导教学秘书将日常工作经验形成专业论文,以此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总之,教学秘书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和具体执行者,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各高职院校应把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建设摆在中心工作要点中,力求不断提高教学秘书职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武装他们,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学秘书队伍,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和学生培养,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1]洪茹燕.教学秘书职业能力体系专业化、职业化与高校竞争优势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5):71-74.
[2]顾健辉,施亚贤.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4):70-72.
[3]张丽丽.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3(4):48-50.
[4]郑秀红.论教学型大学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2-155.
[5]冯方盛,刘吟.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