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出说理文的“理”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65期
关键词:问路待人礼貌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下的一篇说理文。笔者因参加区级、市级赛课,曾先后执教该文13次。下面,笔者以此课为例谈谈如何教会学生说理,并习得说理文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1.立足文体特点,学说理之“文”。

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带领学生读懂说理文,就要帮助学生在弄清文体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例证与观点,引领学生把握文本的内在结构,梳理文章的表达脉络。

在学习《谈礼貌》之前,学生四年级时学过《说勤奋》,五年级上学期又学过《滴水穿石的启示》,对说理文的文体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悟,知道说理文一般开头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最后总结观点。鉴于此,教学伊始,在揭示《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明了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结尾得出的结论——“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同时,概括出论证观点的三个事例——“问路”“踩脏裙”“刮破脸”。这样一来,首尾对照,学生便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为后续的精读做好铺垫。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再带领学生走进三个具体的事例中,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就事论理”的。最后将课文所选的三个事例进行比照阅读,感悟作者选择事例的典型性和合理性。如此,学生便会对说理文是如何说理的有清晰的认识。

2.挖掘文本特质,明语文之“理”。

《谈礼貌》这篇说理文浅显易懂,似乎没有什么可教的。但认真推敲,仔细挖掘,就会发现这篇课文的特质:三个事例都采用“叙述+议论”的结构,即叙述完故事之后,都用一句话概述其中的道理;三个故事在叙述上都聚焦于当事人的对话,用以突出礼貌用语的作用和意义;所举事例均围绕观点不断深入。

事例论证是学生学习说理文时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师应帮助学生感知事例的特点和论证的效果,进而探究文章的特质。

在教学“问路”“踩脏裙”“刮破脸”这三个典型事例时,笔者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就事论理的写法。在单个事例的品读中,笔者让学生体会说理文所具有的紧扣中心论点的叙事特征;同时,还要让学生发现文章每叙述一个故事,就阐明一个道理,领悟事例和结论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教学“问路”这个故事时,学生很快发现这是对比写法,交流时,他们自然地抓住牛皋、岳飞问路时动作、语言以及问路结果的不同进行分析:一个是“马上吼道”,一个是“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一个是“老头儿!爷问你”,一个是“请问老丈”;一个是“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一个是“耐心地给他指路”。在品词析句中,学生深刻感受到牛皋的粗鲁无礼和岳飞的彬彬有礼带给老者的截然不同的感受,于是很自然地理解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俗语。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知道了文本的主要内容,且顺利地理解了说理文说理的两大法宝——“摆事实”“讲道理”,继而学生能弄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充分感受到“事实”加“道理”所产生的强大说理效果。

3.聚焦学生思维,悟表达之“法”。

《谈礼貌》一课安排了习题“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就提醒我们,教学时要在“学会表达”这个环节做到“读写结合”,且应在读透的基础上写好。

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比较三个事例,看看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进而总结:每个事例都是先叙述一个故事,然后发表自己的议论,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更能让人产生共鸣。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学生在研读中发现三个事例中的人物很具有代表性,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群。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礼貌待人。在研读和比较中,学生了解了说理文所选取的事例决不能在同一角度、同一平面上机械重复,而应该从不同的维度与视角出发,层层递进,如此才能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出示凯末尔将军的故事:1922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将军为了争取国家独立,亲自带领大军与希腊作战,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当时有两位希腊将军来投降,凯末尔接见他们时,不但没有骄傲轻视的态度,反而握住他们的手,诚恳地说:“ 。”面对两个投降的将军,凯末尔会说些什么呢?笔者启发学生将心比心,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紧接着出示凯末尔将军的回答:“胜败是兵家常事,许多名将遇到时运不好,也会打败仗的,请两位不要在意。”此刻,学生深刻感悟到凯末尔将军礼貌待人的品质,然后笔者引导学生给这个故事加上一句说明道理的话。该练习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联系生活进行写作,并强调叙事时要紧扣人物言行。

4.优化教学策略,显让学之“念”。

本节课,在三个事例的品读与比较中,笔者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去发现、探究、汇报。

在理完该文的脉络结构后,笔者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在明确了作者的观点,了解了列举的事例之后,接下来我们该研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就能领悟到,接下来应该研究作者是怎样用这三个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于是,笔者让学生先研究作者用这三个故事分别说了什么理?并浏览课文的2~4自然段,然后用笔画出每个故事中说明道理的句子。接着,再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事例进行研究: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个故事把相应的道理说明白的?研读中,笔者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三次举例论证都是采用先叙事再议论的方式。在研究了单个事例是如何就事论理的之后,笔者又启发学生思考:刚才我们研究了单个事例是如何就事论理的,接下来我们又该研究什么问题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应该把这三个事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三个事例?三个事例的叙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课堂上教师多次提问,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教给学生阅读说理文的策略,即说理文的学习不仅要关注说了什么理,更应关注作者是如何说理的和事例选择的奥秘。

总之,对于说理文的教学,教师可以用浏览来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用默读引导学生感悟文体,用对比读指导学生揣摩文本意蕴,用精读帮助学生掌握写作风格,从而在多种阅读方法的变换中,发展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问路待人礼貌
日子
问路
日子
日子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明明问路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大腹便便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