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预决算管理制度建设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8-01-29石素霞
石素霞
(辽宁大学 计划财务处,辽宁 沈阳 110036)
高等学校预算与决算是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和内容,科学严密和规范的预决算管理制度是高校规避风险,预防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保证,也是高校正常运转和实现较快发展的前提。因此,加强高校预算决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尤为重要,应积极推进这方面的制度改革和建设。
一、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及相关问题
高校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财务行为,强化预算管理的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科学配置办学资源。预算是高校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并按规定程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年度综合性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的制定以学校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由收入和支出两部分构成。
高校预算要严格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财务状况,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科学的分析,在综合各层级意见基础上制定。
预算编制和审议权要科学划分。一般来说,应在各二级单位和职能部门预算初稿的基础上,由学校财务部门拟定具体的年度预算方案和预算调整方案,形成草案后提交校长办公会和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校长办公会审定和实施预算具体方案和预算调整方案。校党委常委会要研究确定学校预算编制的方针、指导思想和原则及总体方案。校法人代表对学校预算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分管财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计划财务处和各业务主管部门是学校预算管理的执行和实施部门。计划财务处具体负责编制学校预算草案及预算调整草案,预算指标的分配,预算的执行和控制,编制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定期上上级主管部门和机构、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报告学校预算执行情况。
高校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总原则。具体原则应当包括:第一、全面性原则。学校预算要体现综合预算的要求,所有应纳入学校预算管理的收支,必须全部纳入年度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全面反映各项事业计划和任务的需要。第二,稳妥性原则。学校预算要坚持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要优先保证基本支出,安排项目支出要量力而行,严格控制预算风险。第三,效益性原则。学校预算要协调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第四,重点性原则。学校预算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学校总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优先保证高校发展的重点工作需要。
高校预算编制要循序科学的程序。计划财务处要根据省(自治区)财政厅和教育厅的预算编制政策和学校事业发展计划提出学校年度预算编制要求。经费归口管理部门根据业务工作开展情况申报预算。计划财务处汇总并提出学校总体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重大支出项目需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程序后申报预算。计划财务处对经费使用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申报预算初步审核之后上报校长审查,形成初步方案。学校要召开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修订预算草案。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学校年度预算,并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预算安排情况。
预算编制一般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一般包括:财政补助性收入,主要指学校从省(自治区)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财政教育拨款,财政科研拨款,财政其他拨款;事业收入,主要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主要指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主要指学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有关规定上缴学校的收入;经营收入,主要指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他收入,即上述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基本支出预算包括:工资福利支出,主要指学校支付给在职教职工和长期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各项津贴、奖金等),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障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主要指学校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公用经费支出,主要指学校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项目支出预算是学校为完成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要对备选项目进行分类、排序、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严格遴选。
年度预算指标一经批复下达,就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各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未经规定程序核准不得擅自调整。各单位须及时足额上缴各项收入,不能截留、挪用和拖欠。各单位须建立预算指标管理责任制度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审批制度,自觉遵守国家财经法纪,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按预算安排的内容、额度和进度执行。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更改项目内容,突破预算额度。相关支出预算的执行也要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有关规定。
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各种因素可以调整。预算调整是指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的变动,临时事项的发生和预算差异分析等原因,需要对后期的预算数据和支出范围及内容进行调整或增减,以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配置资源。追加的支出要有相应的收入来源,减少收入时要压缩相应的支出。审批程序同编制年度预算审批程序要一致。需要进行预算调整时,应将预算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有关说明报计划财务处。计划财务处审查后,对必须调整的项目要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预算监督是保证预算合法有效执行的重要环节。计划财务处要定期检查分析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上报分管校领导,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和审计,计财处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预算收支项目、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高校决算管理制度及相关问题
高等院校在一个财政年度结束后,要制定年度决算。财务决算是如实反映高等学校财务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高等学校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加强财务决算管理全面、系统和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高等院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相关的文件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决算管理制度。
财务决算是编制下年度学校财务收支计划的根据和基础。财务决算编制须符合国家法律和财经法规,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说明充分。财务决算要切实做到账证相符、账表相符、表表相符,有理有据,不估列代编。计财处负责学校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财务决算报表以人民币为计量单位。
资产、负债、净资产以及纳入学校财务核算的所有收支均属于财务年度决算范围。反映学校事业发展计划和发展规模的基础数字资料,包括学校各机构现有情况、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资产增减变动状况,国有资产收益情况,非税收入征缴情况,“三公”经费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等都要纳入决算。
财务决算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表及文字说明三部分组成。财务决算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决算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支出决算明细表、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支出决算表、资产情况表、基本数字表、机构人员情况表、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等。财务决算文字说明要依据所有报表数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写出详细分析说明。包括重大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经济事项说明,资金收支情况分析说明,以及校内经济制度建立、完善、实施情况的说明,也包括学校在本年度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改进建议和必要的措施,下年度主要财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说明等。
财务决算是在年度终了,根据省(自治区)财政厅和教育厅的决算编制工作要求,在对各项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年终清理结算,办理年终结帐的基础上,编制财务决算报表。学校各二级财务单位应按时编制本单位财务决算上报校计财处,供编制学校财务决算使用。各有关单位必须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决算所需资料。财务决算必须按照财政厅、教育厅规定的格式、内容填报,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上报主管部门。
财务决算报表应当根据完整、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来编制,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说明充分。任何人不得随意篡改或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财务决算报表的有关数据。财务决算各表间关系须相互衔接,不同年度会计报表中各项目的内容和核算方法有变更的,应当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中加以说明。对外报送的财务决算报表应加具封面,并按目录顺序装订成册。封面上注明决算年度、单位名称和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填报人、电话号码、单位地址和报送日期,并加盖学校公章。财务主管对财务决算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财务决算表按财务档案管理的要求,定期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保存。
财务决算要依法进行审计与审批。财务决算应经学校内部审计机构或社会计审计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财务决算上报省(自治区)财政厅和教育厅审批,审批后需调整决算数字的,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