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推进公共考古的几点思考

2018-01-29张英伟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敖汉旗史前考古

张英伟

(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公共考古是利用各种方式使公众了解考古、体验考古,知晓考古学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从而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主动性。正如贺云翔①先生所说:“公众考古”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它的发生和发展的运动机理就是: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揭示从人的诞生到不同文化或文明发生发展的科学事实及其原理、规律等,是一种宝贵的现代科学资源,也是一种稀有的公共知识资源,它有条件让人民享受先人的文化创造,以树立尊重、感恩、敬畏、传承的社会公众道德和文化高度;让历史遗产变成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确保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交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要迷失自我;让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均衡发展,促成和谐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

博物馆是公共考古的一个重要载体。立足博物馆的资源,大力开展公共考古,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对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如何继续发展公共考古做出几点思考。

一、丰富的资源是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推行公共考古的基础

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始建立于1984年10月,原名敖汉旗博物馆,新馆于2004年竣工使用。新馆建成后,成为内蒙古全区建筑面积最大的县级博物馆之一。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资源丰富,具有如下特点:

(一)遗址点众多,有多个史前文化在此发现和命名

该馆在全旗境内已经发现了各个不同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和墓葬4000余处,居全国县级之首。同时有多个史前文化在此发现和命名。

小河西遗址是小河西文化②的命名地,1987-198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考古发掘,房址均为圆角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相对年代距今8200年以远,是目前已知我国北方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兴隆洼遗址③是兴隆洼文化的命名地,绝对年代距今8200-7400年左右,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于1983-1994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发掘,发掘房址188座,出土文物3万余件,其中玉器有30余件。揭露出全部居住址,聚落有椭圆形环壕,面积约4万平方米,130余座近方形半地穴房址成排分布,面积多在70平方米左右,最大面积房址达140余平方米,居中心。兴隆洼遗址是“八?五”期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大发现,时代早,保存好,面积大,誉为“中华始祖聚落”。赵宝沟遗址是赵宝沟文化④的命名地,绝对年代距今7200-6400年左右。赵宝沟遗址于1982年敖汉旗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发掘房址17座,面积2000平方米,均为半地穴保存深度在0.3-1米左右,房址面积一般在20平方米,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00平方米。正中的居住面上挖有一圆形灶坑,绕灶址旁有四个柱洞,最大直径和深在0.5米间,柱洞底部夯拓加工十分坚硬,赵宝沟遗址尽管发掘面积很小,但出土的陶器素面很少,周身均布满精致的各种几何纹饰。显示出高于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工艺水平。尊形器上的动物纹饰有鹿、鸟、猪、鱼等,头部多为写实,躯体部分以抽象或变体手法刻画出来,其鹿、猪的躯体卷曲,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龙的形象之一,这些神秘的动物有时绘于一器,向同一方向作飞腾状,并有透视关系,是原始图腾崇拜的生动描绘,被学术界誉为“第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小河沿遗址是小河沿文化的命名的,因1974年发掘敖汉旗四道湾子镇(原小河沿公社)南台地遗址而得名。年代距今5000-4500年。它晚于红山文化而早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接轨的时期。大甸子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1973年敖汉旗博物馆发现。197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墓地进行第一次试掘,清理墓葬57座。1976年进行第二次发掘,共发掘墓葬233座。1977年进行第三次发掘,共发掘墓葬370座,1983年进行第四次考古发掘,也是最后一次发掘,共发掘129座墓,累计先后共发掘墓葬804座,遗址发掘面积2200平方米。2001年大甸子遗址被评为“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被誉为早期国家出现的实证。

它们的发现和命名,填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还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3000年,敖汉旗成为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中心。

(二)馆内文物具有藏品多、文物品类全,品级高等特点

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有馆藏文物30000多件,文物标本重达10余吨,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0件,二三级文物500余件,其中出土的一部分是在全国仅见的国宝级文物。如2012年发现的敖汉陶人,头部和面部比较完整,戴有完整的冠,有发髻,双目圆睁,鼻梁高挺,特别是他的嘴部唇部突起,两腮下凹,呈呼喊状,双臂弯曲,右手握住左手,双腿盘坐。此陶人像是目前所发现的红山文化时期最具写实特征的人像,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宗教祭祀崇拜方面的意义,为研究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发展阶段原始宗教崇拜信仰体系,特别是红山文化在中华文化5000年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提供了最直接的、重要的考古实证。

正是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具有藏品多、文物品类全,品级高等特点,使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在全国县级博物馆排名第一位。

(三)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有一批业务熟练、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

敖汉旗大地人杰地灵。正是因为敖汉旗有丰富的遗址、遗迹、遗物,在长期的考古发掘、文物整理和修复等实践中,造就了博物馆有一批业务熟练、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

古代壁画的揭取和修复是难度大。敖汉境内多辽墓,敖汉的辽墓又多壁画墓,这些壁画是辽代绘画艺术的宝库。由于该馆有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在壁画揭取、文物修复、资料整理与研究诸方面独具优势,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先后揭取收藏的80余幅辽墓壁画,这些壁画分别在北京、包头、呼和浩特市展出,有些摹本还在海外展出。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先后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的报告和论文50余篇,有些作品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社会科学机构和学术团体奖。

二、取得的成绩是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发展公共考古动力

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自建立以来,一直注重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重视把文化、文物推向公众、推向社会。20世纪90年代,由于在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采用办流动展览,放映幻灯等宣传形式,在农村牧区,机关学校的社会各层面,尤其是中学生,进行宣讲敖汉旗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曾多次受到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赤峰市政府的表彰。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文化的更高追求,公众对历史、文化、文化遗址有了更多的关注。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发扬优秀传统,通过不同方式、途径向公众展示考古、文明、文化、文物。

(一)公共考古中基本的宣传工作不放松

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宣传公共考古知识方面,不放松基本的宣传工作。如常年在馆外专门张贴图片处张贴馆内精品文物,进行文物图版宣传,并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等。

(二)利用电视台、电台等媒体资源进行宣传

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利用电视台、电台等媒体扩大考古成就和文化,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敖汉旗和敖汉文化。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在敖汉旗拍摄《敖汉问祖》专题片,⑤对兴隆沟发现的陶人做以报道,并在新华网首播;2014年,《探索发现》栏目拍摄《敖汉旱作农业探索》专题片,⑥对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距今八千年的碳化谷物颗粒的研究等进行报道。这些节目的播出,让全国的观众了解了敖汉旗、红山文化和在中华文明中的意义。

(三)利用博物馆资源举办大型展览

举办大型展览是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在发展公共考古的又一项途径。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利用自身优势,不仅自己举办文物展、精品展,还联合内蒙古自治区以外的单位合作办展览,打破区域界限,促进不同地区的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2014年-2015年间,为纪念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和展现大甸子特有的丧葬习俗及丰富的出土文物分别举办了红山文化专题精品展及大甸子专题文物展。2017年,中国早期玉文化论坛暨“玉出东方—敖汉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展”⑦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福建省福州市昙石山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由浙江省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赤峰市文物局、敖汉旗人民政府、(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既促进了南方长江流域与北方辽河流域文化的交融,又推动了两地在遗址保护、科学研究,为宣传弘扬传承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薪火做出了贡献。

三、关于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继续推进公共考古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共考古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推进公共考古,使社会对文物古迹和考古学知识感兴趣,让公众了解考古学的社会作用和科学精神,将考古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好地展现出来,为此对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继续推进公共考古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利用反向思维设计文物简介,使知识目标化

根据文物情况设定预知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科学的编写脚本和介绍,包括文物的出土地、地理方位、周边环境、原始地层、与其一起发现的其他集合物以及与这些集合物的排列布局关系等,同时注重学术、知识的通俗化、趣味化、简明化。再根据文物的展示规律和表现方式,把文物故事讲给观众,使安静的“躺“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变得立体和丰富。

(二)利用现代创意将馆内的重要文物变成文化创意产品、地方文化标识、旅游产品

对文物进行文化创意开发,将文物、文化与美学相结合,形成图片、符号、文字、手工类等文创产品。这类产品重视文化品牌和文脉价值,艺术、人文、技术结合,造型简约优美并富有生活情趣,把高高在上的博物馆文物变成“接地气”的亲民产品。满足公众需求,树立品牌效应,给社会带来价值。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入日常实用的文创产品中,使消费者在使用这一产品时,能够用更轻松、有趣的方式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将考古、文物实现纸质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以往重视纸质成果的同时,利用网络、媒体等将考古成果、馆藏文物做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开展专题片拍摄、微电影等征集活动,或者组织考古摄影比赛、考古文博知识竞赛,也可组织带有考古元素的随笔、诗歌、绘画等活动,遴选出优秀作品在适合的场合展示、播放。两者结合实现了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成果的相互转化。

(四)设计考古体验项目或考古教育项目,强调在传播手段上做尝试

依托博物馆资源,开展针对儿童、青少年、成人开发多种考古体验项目或考古教育项目,如模拟考古、考古探险、陶器修复体验等等,与公众分享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知识,促进公众接触和了解考古工作过程、了解文物,拉近考古与现代都市生活的时代距离。

博物馆是公共考古的一个重要载体,利用博物馆的丰富资源,让考古不“古”、让文物“活”起来,有效地宣传文物保护工作,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扩大考古成果的社会影响,推广考古学方面的知识和思维模式,使考古学科学化和大众化,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 释:

①贺云翔.“公众考古”的兴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成就[J].大众考古,2015,(08).

②小河西文化:因位于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而得名,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

③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5公里的台地上,是西辽河流域和内蒙古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④赵宝沟文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西北,出土的陶器质地多为夹砂陶,尊形器是赵宝沟文化的典型陶器之一.

⑤《敖汉问祖》专题片:2012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在敖汉旗拍摄,对兴隆沟发现的陶人做以报道,并在新华网首播.

⑥《敖汉旱作农业探索》专题片:2014年,《探索发现》栏目拍摄,对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距今八千年的碳化谷物颗粒的研究等进行报道.

⑦中国早期玉文化论坛暨“玉出东方—敖汉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展”:2017年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福建省福州市昙石山博物馆举行.

猜你喜欢

敖汉旗史前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三星堆考古解谜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每一片绿叶都有黄金的质地——内蒙古敖汉旗绿化大地三十年
史前人,都画啥?
2018中国BMX自行车联赛第四站在敖汉旗成功举办
考古与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