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剪纸艺术审美研究

2018-01-29余彩霞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皖北剪纸纹样

余彩霞

(亳州学院 美术系,安徽 亳州 236800)

皖北剪纸艺术创作构思源于生活,它是皖北剪纸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其丰富的艺术形象体现着皖北淳厚朴实的风格和寓意深厚的内涵。皖北剪纸题材多样,内涵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概括性、夸张性和装饰性等特征。由于剪纸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一方面为了满足创作者自娱自乐的需要,所以创作者会随心情变化生发出随意性和偶然性的做法,使之带有十分强烈的主观性。另一方面是满足我们现实生活的需要,特别在重大节日、主要节气和婚丧嫁娶等中,一般妇女们喜欢用剪刀和纸剪出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以此来表现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因此,它具有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

一、内涵美

近年来,学界对皖北剪纸艺术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成果多集中于皖北剪纸艺术特征及剪纸大师的个案研究,对剪纸艺术审美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可以探寻其创作理念、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特别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厚重的历史文化

皖北剪纸艺术内涵丰富。皖北地域文化厚重,艺术内涵丰富多彩。其中楚汉文化、淮河文化、老庄文化等元素融入剪纸艺术作品中,彰显着皖北剪纸艺术特色和时代精神特征。

皖北剪纸艺术厚重的文化体现在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地方传统文化,如传统的民间传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等,通过剪、刻等传统技法,或通过吉祥图案、或以中国传统的书法等,再配以剪纸的丰富多彩的样式,将传统中国优秀的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巧妙结合,充分体现新时代精神,弘扬传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凸显皖北特有的开拓进取和革新的时代精神。

就皖北剪纸创作题材而言,经典历史故事是其主要的内容。如剪纸“红楼梦”“八仙过海”“七步成诗”“文姬归汉”“老子降诞”等是剪纸艺术家常见的题材,从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看,把经典的历史故事、传说等的主要情节作为表现的主题,内容均以反映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为主,所表现的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和爱国奉献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就具体剪纸作品而言,王炳华先生的剪纸艺术作品“文姬归汉”所描写的曹操爱才的高贵品质和文姬为保存古代文化所付出的奉献精神,很值得学习的一种精神品质。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姬的奉献精神,重点刻画了文姬将书稿交给曹操时的真实场景;为了表现主题,以竹简为背景,以中国传统的几何纹样进行装饰,在变化有序的空间中衬托出单纯而又热烈的气氛。作者采用单纯大方的造型表现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汉代才女蔡文姬的精神风采。

(二)鲜活的时代精神

在传统的剪纸艺术创作中,剪刻不仅是剪纸艺术语言特有的美感、而且是表现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从皖北剪纸艺术创作的角度看,皖北剪纸艺术家主要来自农村,创作者大部分是农村妇女,他们所表现的对象均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作品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这些艺术家中,主要以淮北的丁兰云、亳州吕凤毛和王炳华、阜阳的程建礼等代表,其共同点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创作。如皖北剪纸艺术家吕凤毛“四季图”和“对花瓶”,淮北剪纸艺人丁兰云剪纸“耕作图”,亳州剪纸传承人王炳华剪纸“赶城归来”等,他们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突出表现皖北鲜活的生活场景。其中“赶城归来”的创作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采用了象征寓意的手法,他用春风拂面和杨柳依依的造型寓意春光无限美好,用电视机、洗衣机和电风扇等烘托出满载而归的好日子。“春牛图”也采用拟人和象征性手法,表现皖北农村田园特有的景象。如用初春嫩柳、紫燕衔泥和桃花初开表现春意盎然的画意。这是皖北剪纸艺术家多寄情于美好生活向往于剪纸中,画面传达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皖北剪纸艺术家把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所思、所感和所悟,用剪纸的表现方式进行表现,表现出时代精神。如亳州剪纸艺术家陈晓思剪纸作 “中国梦”,从新时代审美视角出发,以强军梦、强国梦、中国梦为表现主题,通过对整齐队伍、不同军种、不同民族等客观的表达营造出富强、和谐、民主、和谐的氛围。作品追求生动自然的构图方式、阴刻和阳刻的线条飘逸、形象生动逼真、紧贴时代。作品既借鉴了现代美术造型元素又结合了时代的精神特征。

(三)美好的生活祈愿

我国传统剪纸的内涵美是通过吉庆寓意的图案来表现的。同样,皖北剪纸艺术家就是通过象征性与寓意性的人物、动植物类图案等纹样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吕凤毛先生的剪纸“平安富贵四条屏”就采用了这样的表达方式,每幅剪纸中都运用了葡萄、梅花、祥云图案作为装饰图形,旨在传达吉祥如意。同时,还采用谐音的艺术处理手法,如在“平安富贵四条屏”中取“瓶”与“平”之谐音,借此表现“平安富贵”之意。另外用蝙蝠图案纹样作为装饰,也是采用“蝠”的形象寓意福寿双全;类似于以动植物纹样作为造型语言,通过象征寓意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剪纸艺术的装饰美,而且是作品耐人寻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在皖北剪纸艺术创作中,也采用拟人化的植物图案纹样表现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作品传达出浓厚的生活气息。王进铨作品“一双情侣”就是一例,其剪纸作品中两只嬉戏的鸳鸯,怡然自得,毫无夸张变形的成份,自自然然的生活场景,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再现了涡水岸边顾盼有神的鸳鸯脉脉传情的瞬间,显示出皖北剪纸艺术家热爱生活,用剪纸艺术表现手段表现“以象寓意,以意构象”之美。

闵霞女士“好日子花开红艳艳”中,画面由鲜活的人物、理想化的色彩、吉祥的鱼、小鸟、石榴花等构成,画面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气息。类似于这样艺术处理,在她的“生命树”中同样把树进行拟人化的处理,显然是为了体现她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寄托,画面由两颗似人似树的植物图案组成,画面用树叶和果实进行装饰,在两棵树之间饰有象征性石榴图案纹样,其中可爱人物形象装饰,着实表现出生动活泼孩童的造型美,无不引发我们队美好生活的回味与思考。

二、形态的装饰美

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内涵美是依靠剪纸造型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若深入研究剪纸艺术的语言特色和装饰之道,可从原始的岩洞壁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中探寻其造型特点。我们可从该时期的图案纹样中剖析蕴含其中的朴素审美意识;至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饕餮纹、凤鸟纹、云雷纹等的艺术表现手段不止于二维的装饰表达,而是追求浮雕式三维的立体装饰。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纸为剪纸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物质基础。之后各时期剪纸艺术呈现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纹样,她“是通过夸张的手法从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对美的追求的体现过程”[1]。

(一)艺术形象的重复性

关于重复概念的解读,《汉书·艺文志》记载: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或反复说或做。就剪纸艺术的重复而言是指人物、动植物等图形的反复出现。比如,我们为了获得重复的图形,可以通过折叠的方法,只要在折叠后的品面中剪出一个图形,展开后就会产生重复的图形。这种方法作为剪纸的一种技法一直沿用至今并被灵活运用。在长期的剪纸创作中,除了上述艺术家注重作品的内涵美之外,“工艺装饰性也是它之所以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艺术形象的装饰美成为剪纸创作一种审美追求。

由于剪纸自身条件的束缚,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剪纸艺术家常常用多样折叠的方法,通过剪刻,获得了重复的形象,在形象与形象之间再进行加工处理,使得作品单纯不失单调,在统一中追求变化,从而获得重复的装饰之美。皖北剪纸艺术家们对重复之美情有独钟,善于在重复图形中表现重复美。如亳州剪纸艺术家杜鹃女士“娃娃坐莲”,从画面中心的荷花图形设计到外圈的娃娃造型设计,用重复形象表现主体,用重复的图案纹样构成重复的装饰之美。古军女士的作品“运动员”“八骏图”和李克武“宝中宝”均采用了重复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中“宝中宝”作品以“宝”字为圆形的中心,在画面四周用“宝”字内容的铜钱形进行重负装饰,用同样的形象有序排列,使其产生匀称的美感,达到了剪纸图形的重复美和秩序美。

为表现剪纸的艺术形象的重复美,剪纸艺术家通常通过折叠的方法获得的。一般用对折或五折等折叠方法进行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剪刻,就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对称的图形。如王炳华先生剪纸《祖国颂》,主要运用了对折构图形式:国徽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左右对称,为烘托出建国三十五周年的欢欣鼓舞的热闹场面作品中部及下部分均以中轴线为中心采用左右对称的方式。同时将人物及花卉进行艺术处理,营造出祖国的繁荣昌盛的场面。

(二)变中求统的装饰性

皖北剪纸艺术创作因不受自然形态的束缚,所以在创作中形成了在变化中追求统一的美感,具体呈现为朴素自然的造型、符号化的语言、平面装饰的表现手法以及超越时空的构图特征。正如杨玉峰先生所说:“剪纸是装饰性的艺术,由于实用和工具材料的制约,形成了不同于一般绘画的特点。”[3]王炳华先生剪纸艺术作“花戏楼”,虽取材于古建筑花戏楼,但他不拘泥于花戏楼砖雕艺术的细节,而是对砖雕进行几何化、符号化的处理,即采用对称式的处理,把复杂的砖雕细节进行概括化处理。如他以直线为主要的造型语言,发挥剪纸镂空的技巧,靠阳刻和阴刻等技巧表现复杂的客观对象。

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即用概括的表现手法,在剪刻技法上紧紧围绕物象的主次关系,灵活运用阴阳相生的艺术处理,剪刻时,既考虑花戏楼客观的结构,又照顾剪纸表现的视觉美感。因此,他创作出变化中追求统一的美感。单就王炳华先生剪纸作中铁旗杆的处理,同一根旗杆剪刻得富于变化,从线条上看,上实下虚;从技法看,上阳下阴。这是创作者创作观念的集中反映。

若从阴刻阳刻的角度看皖北剪纸艺术作,我们发现在作品中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局部刻划得十分精巧细腻,整体有粗犷的线条和大色块,通过对比产生了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进铨先生的剪纸作“喜鹊报喜”,所剪刻的喜鹊线条细腻工整,画面右下角石头采用粗犷的线条,石头大面积的色块和喜鹊的造型线条装饰进行对比,为了使画面达到变化中追求变化的艺术效果,画面其余部分同样采用疏密、大小、方圆、直曲等对比,从而获得动中寓静、阴阳互补的艺术效果。

(三)丰富多彩的纹饰

皖北民间艺人在生活中发现了动植物身体上天然的纹饰之美,并把它提炼出来用在剪纸的创作中。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如连珠纹、回纹、如意纹、万字符等除了具有一定的文化寓意外,它还有独特的造型之美。在剪纸中连珠纹是一种以圆形或S型形式排列的装饰纹样,它的丰富性多以圆形图案中再设计小圆形的装饰手法,画面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回纹不同于连珠纹的装饰特色在于它用几何形的线条作为造型语言,追求直线的对比与统一。如意纹和上述纹样装饰不同在于它则以自由的不规则的形态进行装饰,一般多用螺旋线渐变的组合方式,追求曲线之美。

从王炳华先生剪纸作“花戏楼”中钟鼓楼门楣上的纹样处理看,他既用了几何形的线条,也用了曲线式线条纹样进行装饰,获得了曲与直的对比效果。再从他的剪纸作“文姬归汉”纹样装饰看,作品右下方笔筒腹部的纹样装饰正是“如意纹”变化多样的处理方法。同样,在“七步成诗”剪纸作品中人物衣纹纹样处理用波浪纹V形纹与窗帘的回形纹,它与画中曹丕头部上端的素扇上的祥云纹进行呼应,更加集中地烘托出画面的氛围衣纹装饰表达,对曹植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上所述,皖北剪纸艺术广泛吸收了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运用了对称、重复和均衡等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出图案纹样的形态美和装饰美,无疑给皖北剪纸艺术增添了强烈的视觉美感,烘托出鲜明的主体形象,使剪纸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富于变化,装饰图案纹饰丰富多彩。

三、结语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样式,它以象征性、装饰性、寓意性等艺术表现语言和镂空的表现形式见长,展现出民间剪纸艺术家对自然、生命热爱的感情。皖北剪纸艺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活的时代精神和美好的生活祈愿,展现了皖北艺术家们对剪纸艺术的热爱,皖北剪纸艺术作品题材丰富,造型形象生动自然,剪纸艺术家以多元化的视角,用重复之美、对称之美以及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展现出皖北剪纸活态性、群体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猜你喜欢

皖北剪纸纹样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剪纸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袁飞纹样设计
剪纸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