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8-01-29王欢
王欢
(博州人民医院设备科,新疆 博乐 833400)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及对医疗质量服务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更多的依赖不断更新换代的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各级医院不断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引进,使得医疗设备占比医院固定资产较大,故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降低停机率,避免不良率,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价值,既能做到维修及时有效,又能为医院增收节支,成为医院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
1 医疗设备维修现状
(1)维修技术垄断,自主维修被动。设备生产厂商为确保自身利润,在设备营销、采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以一种方式,即一定限度降低购置成本,低价营销,却采用以垄断维修技术,严密限制设备配件销售渠道,杜绝院方自主维修的可能,大幅度提高设备售后维修服务价格的方式取得更大利润,使工程技术人员对设备的理解和掌握仅限于理论与应用层面,设备维修只能依靠售后维修服务完成。
(2)重投入使用,轻维护管理。目前,级医院应把握机遇,大力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但因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导致医院按照“重投入,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错误理念,维修保养工作落实不力,使得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直至提前报废,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3)维修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低,维修技术手段落后。生物医学工程属于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因此有着人员发展不平衡、专业性不强、技术及科研水平不完整的局限性。然而,实际工作中又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跨度广,技术水平高,从而导致设备的要求与医疗水平的发展不适应。虽然陆续有院校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但因该行业发展不够成熟,相应的带教、实习工作仅限于理论实践的摸索阶段,培育的学生难以与实际工作接轨。此外,受医院待遇及行业地位影响,仅少数毕业生选择就职于医院,导致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极度缺乏,无法满足现代医疗设备的发展及维修保养工作需要。在人才的培育和管理上,医院仅重视对临床、医技人员,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认识不够,加之维修人员在医院地位普遍偏低,常被视与后勤人员为伍被边缘化,待遇较差,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人才流失严重。现有人员大多技能单一、知识面窄、维修技能提升较慢,这不能适应不断更新换代的医疗设备应用发展速度相形见绌,是制约医院设备发展的重要原因。
2 医疗设备维修存在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虽然一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不断引进并广泛应用,使得医疗质量得到保证,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由于医院管理层长期以来,存在重装备采购,轻管理维修、重医轻工的现象,使得医院管理体制不完善,职能分工不明确,管理混乱,造成设备的购置、管理、使用与维修各环节脱节分离,导致医疗设备运行成本无谓增加。同时,设备管理各个环节流程未进行全面有效的建章立制,维修工作仅靠个人主观意识及经验进行维修调试,造成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维修工作落实不力。此外,相应的监管不到位,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责任制及奖惩制。
(2)重视事后维修,缺乏定期维护保养及预防性维修意识。医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磨损,其损耗程度日积月累,要保障其正常、高效运转,必要的定期维护保养及预防性维修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为节省人力,降低工作量及维护成本,维修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事后维修阶段,在故障发生前,缺乏风险及控制意识,不能提前进行常规的定期检查维护及预判,及时消灭引发故障的各种隐患,既加大了维修成本,而且还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3)自主维修技能低,过于依托售后服务。在医疗设备现行的维修体系下,受利益驱使,设备生产厂商对医疗设备采取资料封锁及技术垄断,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院方往往无从下手,不得不求助于设备生产厂商的售后服务。同时受人员专业素质及培训力度的制约,导致院方整体自主维修技能较低,造成维修时限的延长,降低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在这种体系运行下,使得院方自主维修范围越来越少,维修技能水平越来越低,相应的对售后服务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强,当厂家提供高价维修服务时,医院只好接受。
(4)缺乏维修档案及配件供应。相关医疗设备资料主要有线路图、技术说明手册、维修手册,这些资料代表出厂的合格指标,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巡检、维修、保养设备的主要依据。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其结构复杂,原理涉及多学科多专业。有部分厂家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技术保密现象,不提供电路图、维修手册等,这使得医疗设备维护难度大幅度上升。大多数医疗设备配件,需要经常更换,由于缺乏供货途径和渠道,使维修人员需要花费极大的功夫和代价去查找损坏的原件和配件,致使停机时间延长,影响了设备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的开展及落实。
3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1)重视维修管理,健全管理体系。医院管理层要转变“重使用,轻维护,重医轻工”的理念,切实把设备维护保养作为医院管理重要课题摆到议事日程上来。根据医院规模发展及设备技术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从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使用、计量、维护、保养等环节出发健全领导层、设备管理部门、使用科室组成的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各级设备责任制,建章立制,明确职能分工,加强沟通配合,定期监管各级落实情况。同时,根据发展或工作需求适时改进或补充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流程,有效保障医院各类设备正常、高效运转。
(2)重视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学习力度,完善奖惩机制。为了切实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养护水平,必须要建立健全专职维修队伍,根据医院具体的规模及医院当前所有的医疗设备的数量,确定合理的人员配置。同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及维修技能培训,理论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此外,通过专家讲座、外派学习、技术交流等方式让维修人员及时获取最新医疗设备技术信息。不断加强知识更新,使医院维修人员维修技能与医院医疗设备先进程度相匹配。医院内需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做好传帮带工作,从而提高整体专业维修技能。制定和完善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从维修工作量、技术难度等方面建立奖惩机制,不断增强维修人员的自主维修积极性。
(3)定期维护保养与预防性维修相结合,提高维修工作效率。为切实保障医疗设备的高效运转,可将工作重点向定期维护保养、预防性维修及维修质量控制转移,逐步以预防性维护取代固化的被动维修,根据设备种类、性能制定相应的预防性周期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落实巡检保养工作,即进行必要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的检查和校验,做好相关记录,对设备故障早发现早维修,从而有效提高维修工作效率。
(4)做好档案及配件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撑服务。在设备日常管理中,要重视设备维修档案的管理。对各类线路图、技术说明等档案资料要安排专人、专柜保管,并建立详细的档案管理目录。对于一些重要的技术档案,有追索相关档案的意识,在采购文件中,对档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防止设备供应商以各种理由拒绝提供档案或所提供的档案资料不全。对于设备配件,在对设备功能配置及购置成本进行把关的同时,有必要将核心配件、易损件的价格及后续售后服务的内容纳入遴选条件,并通过采购合同进行约束,后期设备故障时可有效避免厂家的不合理收费,同时确保厂家对所购设备配件的正常供应。
4 结语
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和养护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如何对医疗设备进行行之有效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故障率和维修费用,已经成为控制运行成本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设备运行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医院综合效益,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而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