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课标》体能技能内容特征对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2018-01-29卢聚贤
卢聚贤
(广东省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广东 广州 526040)
在论及“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纲要时,习近平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中小学体能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把学生的体能作为一切人类活动和目标行为的动力基础,中小学生的体能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将决定中小学生未来是否参与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领域都备受关注。我们针对中国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近年来持续下降的现实状况,在中小学《新课标》中发现如下问题:(1)中小学体能教学内容不够系统,主要表现在体能教学内容不能为提高中小学生未来参与竞技运动所需要的专项技能打好基础;(2)没有结合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安排提高体能素质的教学内容,造成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教学的效益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3)体能的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田径和以“玩”的游戏教学,没有把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能、技能和提升身体健康的质量结合起来。为遏制中国中小学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问题,本文以美国《K-12标准》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小学体育课程体能、技能教学内容的特点,寻找中国新版《课标》存在问题,试图以提升中小学生跑的能力为突破口,为增进中小学体能、技能,促进体质健康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
1 美国《K-12体育课程国家标准》中体能与技能教学内容特征
美国《K-12标准》中对于不喜欢参加运动的儿童和经常参加运动的儿童两极分化的倾向及儿童体力下降的问题进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重点是如何提升儿童的体能和技能方面。美国新版《K-12标准》修订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终身亲近运动的资质和提高儿童体能、技能能力为基础,这是儿童未来能否保持终身参与运动、保障健康体魄的基础,也是儿童体能,即体力提高的基础。因此,美国《K-12标准》提出新的规划:(1)75%的儿童每周参加3次体育运动,每次20min以上;(2)50%的青少年每天参加体育运动;(3)小学体育课,要以提升儿童体能技能的游戏形式提高体能素质,不断促进儿童的体能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小学阶段:美国新版《K-12标准》体育课程目标把身心合为一体,通过对儿童体能练习和健康、安全教育,培养儿童终身亲近运动的资质和提高体能、技能能力为基础,同时增进儿童健康、保持良好的体力,并形成快乐、明朗的生活态度,围绕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美国《K-12标准》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由重点提高儿童体能、技能运动领域和保健领域组成。从表1中可见,所有内容均是以提升学生的运动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能力为重点,并且在课程教学内容组建方面也有重要特点:(1)美国《K-12标准》在语言表达上具体清楚,使标准的结构更加具体完整,便于体育教师和学生阅读和理解;(2)以提升运动体能、运动技能的能力作为课程内容教学理念,让体育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有了更加明确的依据,充分体现中小学阶段儿童体能练习重要性,对儿童未来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和控制体重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才能使儿童始终保持良好的运动能力,这说明了美国《K-12标准》从培养儿童终身的体育意识为目标,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在用体能练习的手段来控制儿童体重和提升健康水平,这对未来养成运动习惯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所学的运动体能进入应用阶段,学生开始对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做出选择。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为培养平时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首先,在体能、技能的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尽可能把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化,把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与预防疾病联系起来,特别对经常感冒的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有目的的体能训练后,使身体的抵抗能力增强,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每年感冒的次数减少,这些专门具有针对性的体能练习,能够让学生克服在体能练习中的枯燥无味。其次,体能课程内容应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应重点提高速度、力量练习,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男学生在一起运动时,经常比速度,也就是看谁跑的快,看谁有力量,那么,对这方面体能素质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速度、力量课程练习之后,使初中学生在速度、力量方面得到不断增强;最后,由弱者成为强者,使初中学生真正体会到只有通过速度、力量的练习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可以说初中阶段有目的进行体能练习,将对未来一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非常重要。
在高中阶段,把运动技能能力的发展日益变成个性化,基于兴趣、参与机会、动机和天赋,把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发展成为终身应用阶段,主要表现在学生掌握范围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能力,为终身参加体育活动服务。(1)强调高中学生的个人发展、健康、体育锻炼,体育教学要围绕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重点,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必须要通过促进训练才能获得,这就是个人发展;(2)对高中的学生,他们处在身体素质快速发展阶段,提高运动技能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学方法要改进。例如,在篮球的传球和运球技能教学中,让高中学生通过跑动练习来提高运球技能和短跑的速度练习;在投篮的练习中,结合俯卧撑练习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这些练习方法都有助于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特点。
2 对中国中小学体能教学的启示
2.1 中国《新课标》应构建小学、初中、高中统一的体能、技能教学内容
中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性突破。它改革了中国传统指令性较强的统一的全国教学大纲,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相互联系的学习领域;建立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层级递进的目标体系。但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争议不断:(1)中小学教师感到体能与技能教学内容匮乏,例如,我国现行《新课标》中没有建立小学、初中、高中3个层次相互衔接和系统的运动体能、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更没有将增强小学生的体能、技能教学内容始终贯穿在各个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会选择体能、技能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了中小学生体能锻炼中力量、耐力素质的目标难以实现,最终结果造成身体弱和肥胖儿童人数不断增加。(2)一线中小学教师感到教学内容匮乏,正如毛振明对《新课标》存在的问题指出,把运动参与作为学习领域目标是不合理的,提高学生的体能与技能的目标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是不可能在教学情景下达成的。这些目标难以与提升学生体能与技能教学内容相结合,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一直游离在学生体能与技能教学改革实践之外。在“三维健康观”的指导下,应去掉不适合作为目标的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中国《新课标》只剩下运动技能传授和身体健康2个目标。中国《新课标》在目标领域所建构的具体的5个目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难以促进儿童体能与技能提高的现实情况,依然困扰着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因此,我们建议中国中小学《新课标》应构建小学、初中、高中统一的体能、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保证。
表1 美国新版《K-12体育教育标准》课程内容
2.2 中国《新课标》应构建培养具有体育素养人的教学理念
美国新版《K-12标准》中把养育有知识、技能和信心的具备体育素养的个体,让他们把享受终身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作为目标。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新课标》,(1)要学习借鉴美国新版《K-12标准》对中小学生年级水平结果指标的制定主要基于运动体能、技能能力的提高,并制订年级水平结果,指标和明确各个阶段学生运动体能、技能应达到的标准,明确不同年级学生水平的基本体能、技能能力标准,这样的规定不仅是学生运动体能、技能提高的参照物,而且是学生运动体能、技能能力提高的依据。(2)培养具有体育素养的人,必须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系统的体能、技能能力的教学方法和具体标准,要保障每个儿童都要具备跑的能力,因为从儿童到成年人的过程所出现的肥胖、体弱的学生都是因为失去了跑的能力而产生的现象,对培养跑的能力,在小学、初中阶段要依据个体身体情况而定,对于肥胖和体弱的学生必须规定慢跑的时间和在一定时间内减肥和增强体弱学生的标准,这样可有具体的奋斗标准,练习的效果能更有效。(3)要构建小学、初中、高中系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清楚体育课是教育活动,遵循教育的原则,体育课首先是以提升儿童、少年的体能、技能为基础,使儿童、少年的运动能力不断提高,保持良好的运动能力。(4)建议中国《新课标》对初中、高中学生而言,在体育教学中以围绕如何提高体能和技能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初中阶段,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情况,学生可以结合提高体能和篮球、排球等项目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在篮球的技术练习中,可以采用运球折返跑练习来提高运球技术和跑的能力,排球可以结合跳起扣球技术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在高中阶段,在篮球全场跑动低手投篮的练习中,可以结合运球跑低手投篮,传球跑低手投篮,再结合快速运球急停跳投等技术练习,把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与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种有意识的把体能和技能结合的练习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球类项目的技术水平。
[1]张赫,唐炎.美国2013版《k-12体育教育标准》的特征与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2):115-119.
[2]潘绍伟.如何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 ].体育学刊,2012,21(11):28-30.
[3]何建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困惑[J ].体育学刊,2012,19(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