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与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2018-01-29陈永存
陆 娟,陈永存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192)
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告诉我们,科学的结合自己的身体特点状态去锻炼,很多疾病和亚健康状态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现在的在校学生不喜欢参加运动或运动很少,体现在多病,身体素质下降,身体机能降低,从高校体育教学中反映出,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忽视学生发展体能,学生每天的活动量达不到维持自己正常的新陈代谢水平,更达谈不上主动进行身体锻炼。以往研究,在超重、肥胖和正常组不同身体形态的学生中,证明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与身体形态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关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于本文相关的健康管理文献及相关书籍等文献资料。
1.2.2 实验论证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北京高校学生男100人、女100人为测试对象,进行比较分析(表1)。
针对学生的特点,本实验测试学生的平均心率在135~155次/min之间。本实验每周选取一套耐力组合进行3次练习,每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3次,时间为20~30 min,其强度用脉搏进行监控,分别对实验前、后健康指标和机能指标进行测试。身体活动练习内容见表2。
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BMI(kg/cm)、人体体积(m3)、体表面积(m2)、闭气实验(s)、肺活量(ml)、肺活量/体重(ml/kg)、肺活量/体表面积(ml/m2)、肺活量 / 人体面积(ml/m2)。
采用仪器为韩国百斯人体成分分析仪、欧姆龙HEM~6011血压计、加速器。输入学生基本信息和编号后,学生赤脚站立仪器踏板上,脚跟接电极,同时双手握两侧电极,双臂自然下垂略分开,测试时保持安静。
1.2.3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 2013软件构建数据库,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SD)并取值,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正态分布进行组间检验。
1.2.4 比较实验法 通过8周实验研究,比较实验前、后的身体成份指标、心血管机能指标和身体代谢指标数据变化。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统计±SD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统计±SD
性别 年龄/y 身高/cm 体重/kg 体脂率/%男(n=100) 19.61±1.76 173.67±7.64 65.48±15.38 35.48±5.3女(n=100) 19.64±1.45 163.18±6.13 54.96±17.47 32.23±5.1
表2 身体活动练习内容
1.2.5 学生体力活动中步态指标的确定步态参数包括:步长和跨步长、双脚支撑时间、步态周期时间以及步速。每次测试取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进行比较。听到测试信号后,参加实验学生用正常步速在指定区域向前行进5~6步,熟悉3次后,进行有效的8次测试。根据文献资料,ICC值在0.9以上说明实验的数据可靠性好。表3中的5个参数指标除第1~2步不符合要求外,其他ICC值都达到0.9以上,说明实验数据比较可靠。
2 结果与分析
目前,关于学生能量代谢方面的研究结果有很大差异,如测试者的身体特征、性别、身体成份分析以及测试因素的把握和要求有差异。本文首先对学生进行诊断,利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运用持续训练法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全力完成规定的数量和强度,训练结束后学生乳酸堆积痕迹明显。
2.1 体力活动水平对学生基础代谢指标影响
以往研究证明,在18~30 岁之间,人的基础代谢占人体总新陈代谢的70%以上,在健康体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的年龄范围适合用本方法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身体基础代谢率受疾病和其他诸如人种、年龄、性别和环境以及饮食情况的影响。以往的实验验证认为,如果身体脂肪含量高,身体基础代谢率就会低,消耗的热量就较少。
从表4结果看出,只要与身体活动相关的能耗,体态肥胖组显都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体重正常组与体态偏瘦组也呈显著变化,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占总能量消耗比例为,偏瘦组为26%、正常组为28%、肥胖组为33%。无论是以单位体重消耗还是以活动量消耗,体态肥胖组都显著高于体态偏瘦组和体重正常组。
从表5数据得出,参与测试的男女大学生身高无变化而体重降低,t检验结果为P>0.05,差异不显著。派生指标BMI主要反映超重和肥胖的程度。实验后得出,人体体积预测值和体质指标相关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参加测试实验的男女大学生平均体重与脂肪体重无明显下降。经重复方差分析得出,无论是体脂百分比、脂肪重、腰臀比P<0.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6得出,男女大学生不同体态的静坐时体能消耗,在步行和跳绳以及台阶试验的运动中,体态肥胖组的男女同学能量消耗高于体态正常组的男女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偏瘦组与正常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男女大学生运动后肥胖组的排尿和排汗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体态偏瘦组且乳酸生成明显;偏瘦组和肥胖组学生运动后极点出现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3 步态参数均值及不同测试次数的ICC情况表
表4 分组受试者身体活动水平(RT3测试数据)表±SD
表4 分组受试者身体活动水平(RT3测试数据)表±SD
注:*表示肥胖组、偏瘦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小于0.05。
活动能耗 偏瘦组Kcal/d 正常组Kcal/d 肥胖组Kcal/d P值每日能耗0.05 0.001中等强度能耗0.001中等以上强度能耗0.001活动累计时间/(min/d)2 960-3 410 3 212±302 197-485 309±178 485-1251 642±231 30±10 3 221-4 354 1 084±238*202-789 325±137*516-700 742±212*30±7 3 123-4 026 3 201±256*314-865 432±148*548-828 974±257*30±8
表5 体力活动前后身体各项指标比较
2.2 身体活动水平对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不一样,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对自身体机能指标会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身体肥胖的大学生静止不动时的身体代谢率有可能低于正常体态者,在安静状态下、进食以后以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肌肉动用身体脂肪的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实践证明,如果人运动太少,身体内有害物质就不能及时通过新陈代谢的方式排出体外,人出现焦虑、倦怠、烦躁不安的状态。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耐力项目的练习是培养这些素质的重要手段。
表7的数据可以得出,学生BMI低体重检出率女同学占31.6%,远远高于男同学的9.3%;学生WHR较低腰臀比检出率女同学占75.3%,高于男同学68.1%;腰部脂肪超过腹部脂肪堆积检出率为男生20.9%,女生20.4%。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从调查和实验的测试数据分析,8周的体力活动,学生除身体形态外的各项指标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在体脂率和BMI上有统计学意义。学生由于日常运动的不足导致代谢综合症及各种疾病的发生。女大学生代谢综合症的低于男大学生,而男大学生营养不良和偏瘦的情况低于女大学生,这与女大学生的不科学的健身和减肥及爱吃零食的习惯有直接关系。
表6 不同体态大学生完成相同活动的能耗比较±SD
表6 不同体态大学生完成相同活动的能耗比较±SD
活动内容 正常组K c a l/d 肥胖组K c a l/d 偏瘦组K c a l/d P值坐步行/3 k m/h 1 m i n跳绳台阶试验1 0 0.8 0±2 1.8 0 3 3 8.3 7±4 3.6 5 9 8 6.6 7±1 6 4.2 0 3 4 1 2.6 5±3 2 5.3 0 1 2 0.9 0±2 7.5 0*4 6 5.4 6±4 7.2 3*1 9 7 2.3±2 3 1.5 0*4 3 5 4.5 7±2 5 6.3 2*9 9.5 6±1 9.5 0*4 3 3.6 4±3 9.3 7*1 0 7 4.1 2±1 2 5.7 0*4 0 2 6.4 6±2 8 9.2 6*0.0 0 1 0.0 0 1 0.0 0 1 0.0 0 1
表7 运动后身体形态机能变化表±SD
表7 运动后身体形态机能变化表±SD
偏瘦组指标运动前 运动后运动后正常组运动前 运动后肥胖组运动前腰围臀围心率B M I 8 6.5 4±5.0 1 8 1.8 7±5.3 9 8 5.6 7±6.9 9 8 2.2 1±5.2 3 8 5.4 5±6.0 2 8 2.1 5±5.3 2 9 2.3±6.0 2 9 0.8 8±8.0 6 9 4.8 7±8.2 1 9 2.6 7±8.3 7 9 1.7 1±8.1 3 8 9.7 9±8.3 5 7 1.1±1 0.6 7 1.1 2±9.0 3 7 1.1 0±9.4 5 7 1.1 0±6.0 5 7 0.1 5±9.0 5 7 0.8 7±7.5 8 3 2.8 6±4.3 8 3 4.9 8±6.2 1 3 6.0 1±4.3 5 3 8.9 9±5.2 2 3 5.1 0±5.6 2 3 6.9 9±6.2 1
3.2 建 议
学校在进行学生体质监测中应正确看待学生测试成绩,充分了解学生测试成绩差的原因。根据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为学生制订运动处方。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的运动行为培养学生健康的行动能力是关键核心。今后在高校中体医结合的形成,应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和重点。
[1]钟旭敏,熊卫红.中医体检初探[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4):71.
[2]屈宁宁,李可基.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 3):265-268.
[3]HALLAL PC,REICHERT FF,SIQUEIRA FV,etal.Ekelund U.Correlates of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differ by body~mass~index status in Brazillian adults[J ].J Phys Act Health,2008,5(4).
[4]STIEGLER P,SPARKS S A,CUNLIFFE A.Moderte exer~cise,postprandial energy expenditure,and substrate use in var~ying meals in lean and obese men[J ].Int J Sport Nut Exe Metab,2008,18(1).
[5]陈永存,许晶.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与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J ].运动,2013(2):51-53.
[6]陈永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子分析及应用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5):83-87.
[7]陈龙伟,王珏,高琳,等.正常青年人步态时空和运动学参数的可靠性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2):83-85.
[8]张杰,颜非非.健身路径对大学女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7):82-84.
[9]蔡志强,高洁,杨光.代谢综合征与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142-145.
[10]张永军.包合营养视角中的健康,运动与减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