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

2018-01-29正言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1期
关键词:建设

□撰稿/正言 策划/高文生 编辑/厉飞

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2月1日在沈阳召开。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省委委员83人,省委候补委员17人。省纪委常委,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分基层代表列席会议。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全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辽宁省委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施意见》《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辽宁省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省委书记陈求发就《实施意见(讨论稿)》《若干规定(讨论稿)》《实施细则(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并就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作了讲话。

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定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回顾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了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确定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省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同贯彻落实总书记对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辽宁振兴发展的具体任务和实际举措,认真加以项目化、具体化,排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切实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

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时时处处事事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始终做到一个声音、一个步调、一致行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辽宁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坚定不移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振兴和现代化目标迈进

根据党的十九大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和中发〔2016〕7号文件提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目标任务,今后三年,辽宁要紧紧抓住新一轮振兴机遇,全面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各领域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力争达到或部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人心,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健全,到2020年把辽宁建成厉行法治、崇法善治、崇德向善的先进省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面振兴,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再创辽宁辉煌,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那时,全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全国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辽宁基本建成;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省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辽宁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辽宁要不懈奋斗,全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沈阳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持之以恒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重点突出城市非主城区和县城的商品房去库存,通过实施差异化供地政策、推进棚改安置货币化等措施,使房地产去化周期保持在合理区间。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开展债转股,促进企业负债率降低,金融市场杠杆率保持合理水平。调整农、林、牧、渔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和工业八大门类产业发展政策,组织实施《辽宁省重大工业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建设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强化质量和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加快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企业上网工程”“跨境电商工程”,重点培育辽宁特色产品本土电商平台。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培育旅游“航母”企业和旅游领军企业。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发挥辽宁在支撑带建设中的重要增长极作用。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25%;到2022年,建成以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为核心特征的装备制造业体系。积极推进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发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作用,提升原材料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推进石化、冶金、建材等行业绿色改造升级,到2020年,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占原材料工业比重达到9%。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现代种业。积极推进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依托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着力构建国内一流的科研体系、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转移体系,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省份。

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大力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临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港口整合进程,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整合沿海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大力推动沈阳经济区建设,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发展现代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专业物流体系,推进社保、就业、医疗等领域一体化发展,共建智慧城市群。加快推进突破辽西北战略,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建设辽西文化走廊精品线路,构筑辽西生态屏障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到2020年,辽西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力推进沈抚新区创建东北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制定实施《沈抚新区招商引资政策》和《沈抚新区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完善《沈抚新区招商引资产业指导目录》,细化招商和产业扶持优惠政策,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区、示范区。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制定实施《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工业产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共建,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并举,构建“一县一业”“一园一区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完善现有工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

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强化基础研究,解决一批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推进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塑造更多的引领性发展。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力推进高新区转型升级,认真落实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形成“两核驱动、一带支撑、多点辐射”的发展格局。深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统筹布局全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深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创业带头人培育力度,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建设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大力加强企业家和工匠队伍建设。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严格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推动科技创新人才总量、质量、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乡村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宜居乡村建设。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村电商县、电商乡镇、电商村建设。建设宜业宜居小镇,培育一批特色乡镇和现代化产业特色小镇。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塑造小城镇宜居环境,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乡挂职,解决农村基层人才短缺问题。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加快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员工持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支持国有企业依靠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工作的统筹谋划,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市县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抓紧出台《关于优化全省投资审批服务的指导意见》,切实提高投资审批服务行政效能。以县区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税务所等基层站所为单位,全面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完善监督员机制,推行监管清单制度,继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权力清单制度。大力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倡导诚信文化,完善信用体系,健全信用制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准入行业和领域,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大做强”,实现公平竞争,激活民间投资潜力。曝光并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坚决惩治不作为、乱作为,打造良好投资环境。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实施《辽宁省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工作计划(2018-2020年)》,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优化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配置。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整合事业单位。推进省直企业事业“双法人”单位改革,适时推动教育、医疗、科研、文化等领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创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科学合理划分省与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机制,调动乡村发展积极性。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对保障能力相对较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省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优先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国税、地税征管工作机制,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财税体制相适应的税费收入体系。深入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建设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直接融资服务体系和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增强资本市场融资服务功能,加大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一批产业牵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加强辽宁自贸区沈阳、大连、营口三个片区建设,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成熟经验,加快形成辽宁自己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8年底之前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的102项重点改革创新试验事项落地率达到90%以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推进辽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2018年底达到上海3.0标准。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重点推进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引导企业突出实体对外投资,推动对外投资平稳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支持大连金普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现有境外工业园区优化升级,重点推进在“一带一路”沿线新建钢铁、石化、船舶、建材等工业园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从单一项目向园区化转变。整合资源,探索组建进出口贸易公司。以重大成套工程承包项目为牵引,培育一批国际工程承包旗舰企业,推动企业抱团出海。积极推进我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哈国际产能合作机制、中巴印缅经济走廊等建设与合作,实现由装备产品输出为主向技术输出、资本输出、产品输出和服务输出并举转变。以深化与京沪苏对口合作为契机,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化项目对接、产业合作、人才合作,提高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凝聚振兴发展强大合力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实施《省人大促进全面振兴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三年工作计划》,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履行人大职责,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修改和完善未来五年立法规划,以立法保障振兴发展。依法加强对法律法规和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选举任命人员的监督,开展相应的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规范重大事项决定制度,针对振兴发展需要及时作出决议决定。按照建设“两个机关”要求,全面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专委会的设置和运行机制,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进一步突出人大常委会履职工作专业化,提升人大工作水平。加强对人大代表的监督管理和培训,全面提高代表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定实施《省政协促进全面振兴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三年工作计划》,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发挥政协职能。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畅通和拓宽各界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加强民主监督,促进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加强政协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政协工作水平。加强委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协界别的代表性。

深化法治辽宁建设。成立省委全面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法治辽宁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司法办案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深入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和创新法学研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各项改革任务,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司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加强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司法改革的深度融合,提升司法办案现代化水平。

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振兴发展的思想文化基础

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理论武装,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制定实施《党史系统三年工作计划》,发挥党的历史教育作用。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提高服务振兴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住、建好、管好高校思想阵地。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依法推进网络生态综合治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围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聚焦振兴发展主题,大力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全面反映我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实践成效和丰硕成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振兴发展上来。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中外媒体辽宁行”“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辽宁行”等活动,把辽宁的政策优势、环境改善、发展潜力宣传好、推介好,让人们认识辽宁、走进辽宁、投资辽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对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及时公开曝光。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精心组织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辽宁好人”等先进典型品牌建设,推动学雷锋学郭明义活动常态化,凝聚向上向善强大力量。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活动,坚持文明创建为民惠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出台《辽宁省志愿服务条例》。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深入实施“名牌、名品、名人”工程,规划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现实题材作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实施《辽宁省文化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骨干文化企业,管好用好国有文化资产,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国家级、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做好基层公共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精准实施文化扶贫,帮助贫困地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书香辽宁”建设。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文化产业服务和交易平台,在全省建成一批特色文化小镇(街区)、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立公共体育服务平台,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满足大众科学运动、运动处方、运动健康管理等多元化需求。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制定实施《辽宁省城乡居民和各类群体收入增长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我省的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在全国位次相匹配。抓好高等学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企业离岗失业人员、去产能分流职工等就业创业工作,到2020年,每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万人。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稳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群体供养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合法权益。

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教育投入,统筹推动教育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到2020年,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18所普通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建设3-5所普通高校进入全国高水平大学行列,重点建设30个左右学科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建设50个左右对辽宁振兴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优势特色学科。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

推进健康辽宁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就医新秩序。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卫生城镇向健康城镇发展,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和广告的监管,完善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建立“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实现医防结合。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做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对接准备工作。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城镇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住房供应多元化主体,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创新公租房分配方式,扩大保障范围,重点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完善公租房保障模式,加快公租房建设和分配。制定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政策文件,突出做好对企业困难职工、低收入人群和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推进开展养老院(含农村)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

1.3 指标评定 呼吸功能选用最长呼气时间、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来评定,采用PIKO-1肺功能仪进行检测。吞咽功能选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SSA包含临床检查、饮一勺水、饮60 ml水检查,总分46分,分数越高,吞咽功能越差。洼田饮水试验:患者坐位,喝下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的情况,结果共分为5个等级。

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加大财政预算支持力度,继续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利润充实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确保企业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落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若干意见》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组建企业集团、盘活政府债务资产项目等举措,切实减存量、遏增量。落实《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金融风险监测、风险排查和风险处置工作,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全面实施《辽宁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关于支持15个重点贫困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专项扶贫项目,积极探索科技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劳务输出扶贫等新模式。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健康扶贫覆盖面,防止因病致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教育扶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深入实施对口帮扶,统筹推进结对帮扶、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推进阜新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及时推广复制脱贫攻坚成功经验。加强脱贫攻坚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严格脱贫工作考核验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治理”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化平安辽宁建设,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综治中心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努力形成“大平安”工作格局。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深化扫黑除恶、电信网络诈骗、打击传销、金融犯罪等专项整治行动。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完善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反邪教斗争,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制定实施《保密工作三年工作计划》,严防失泄密问题发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指导意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制定实施《维护社会稳定三年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信访工作五级联动机制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和信访案件清仓起底化解攻坚行动,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切实减少存量、遏制增量,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加强边海防管理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美丽辽宁

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深化电化辽宁、气化辽宁建设,加快核电、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低碳能源建设,加大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力度,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积极做好全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继续深化低碳试点工作。全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2020年底前,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60.6亿立方米以内。支持沈阳、鞍山等地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和大连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盘锦辽东湾新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园区建设。倡导简约适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坚决治理环境污染。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海洋环境督察指出的问题整改落实。持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和农村环保工程,重拳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加大工作力度,巩固拆除燃煤小锅炉、淘汰黄标车、禁烧秸秆等工作成果。开展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控制和环境风险集中防范,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城市污水管网配套,开展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加大对火电、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生态村镇创建。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制度。

加大生态系统和资源保护力度。贯彻落实《辽宁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到2022年,建成辽河流域、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大连市、本溪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构建以辽东山地丘陵和辽西丘陵低山生态屏障区、沿海防护林带、辽河凌河流域生态走廊为骨架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实施森林、湿地、河流、海洋等重要生态系统及生态脆弱地区保护修复,实行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制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实施能源、土地、水资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和改进生态保护区管理,积极推进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建设,引入第三方治理。加强环境保护舆论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深化生态文明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按照中央部署,研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体系。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机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制定实施《辽宁省河长制实施方案》,出台省市县三级河长制主要工作制度,组织开展河湖管理保护专项行动,探索推动湖长制管理制度。严格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推动形成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落实民主集中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抓好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省市县三级宣讲团作用,深入基层搞好集中宣讲阐释。抓好干部集中培训、轮训,确保到2018年5月底前对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一遍,同时组织好老干部学习。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基层宣讲工作,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及新闻网站开辟宣传专栏专题,开展“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和网络主题活动,切实做好宣传报道。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拧紧“总开关”。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新党章,推动形成自觉学习党章、模范贯彻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坚决维护党章的良好局面。调动整合哲学社会科学“五支队伍”、理论工作“四大平台”等力量资源,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做好省市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选齐配强领导班子。加强和改进干部培养锻炼工作,推进优秀干部培养选拔“五个一批”计划,着力提高干部实际工作本领,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构建系统完备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好工作实绩考核和省管班子、省管干部年度调研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各项制度,制定实施《干部选拔培养培训使用三年工作计划》,不断提高干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制定实施《人才服务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完善人才政策,坚持项目牵动,把各方面人才聚集到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实践中来。

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建强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使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工作,办好社区干部学院、毛丰美干部学校。抓好基层基础保障,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机关和基层组织建设三年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民企振兴行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压实主体责任,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制定实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年工作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和省委实施细则,加强对作风建设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防“四风”反弹。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定期举办新提任干部警示教育培训班。强化纪律执行,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紧盯“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促进党员领导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狠抓主体责任落实,严格执行问责制度,把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把政治关、廉洁关,聚焦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严肃换届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在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上用实劲,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预防和惩治扶贫中的腐败问题。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侵占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坚决整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落实追逃防逃责任,加大中央“百名红通”和省挂牌督办案件工作力度。

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盯住重点领域、重点事、重点人,做到精准监督、精准执纪。不断深化政治巡视,健全完善市县巡察工作,构建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做到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实现巡视全覆盖。加强巡视成果运用,针对巡视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适时开展“回头看”,再杀“回马枪”。推进县一级纪委派驻监督全覆盖工作,整合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力量,完善县乡纪律检查体制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深入细致地做好方案制定、人事安排和组织实施等工作,确保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上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产生各级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推动机构整合、人员融合和工作流程磨合,坚决完成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任务。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作出的新部署,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讲话,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规范企业(社团)兼职,加强固定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办公用房,厉行勤俭节约,加强督促检查,坚持不懈改作风转作风,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以新作风、新面貌担当新使命、开创新局面。

结合实际,不遗余力抓好当前工作

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努力做好2017年收官工作,精心谋划好2018年各项任务。一是要按照这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一项一项细化措施,一项一项分解任务。二是要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聚焦突出问题,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项目建设上见实效,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动真格,在增收节支上做文章。三是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抓紧制定本地区城乡居民和各类群体收入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做好冬季供暖工作,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特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下大力气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等工作,确保全省社会大局稳定。四是要深刻吸取辽宁拉票贿选案的沉痛教训,抓好省市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确保风清气正。五是要加大督察督办力度。对各市、省直机关以及省属企业和高校进行真督实查,使中央部署要求及省委、省政府具体安排事事抓到底、件件办到位。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辽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建设
多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平疫结合的CT机房建设实践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走好关键“五步” 加强自身建设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抓好“五化”建设 促进代表履职
规范组织建设强化为民服务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