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乎性情独尚己,不待雕琢而大工
——以杨维桢漫兴诗为例分析其诗学思想

2018-01-29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杨维桢性情诗学

(江南大学 214122)

一、 杨维桢的诗学思想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是元代后期重要的诗文作家、美学家和书法家。在诗歌领域他发起古乐府运动,标举和推崇以性情为本原,以自然为至境的诗风,以此批判以理为主的宋诗和法度谨严的律诗。杨维桢的这一诗学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形成了以他为首的“铁雅诗派”,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开了晚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性灵说”的先声。

“性情”是杨维桢诗学思想的本体论。他说“诗本性情,有性,此有情,此有诗也”。“诗之状未有不依性情而出也”。(《郯韶诗序》)诗歌应自由地抒发表现人的自然天性情感。为此,他终其一生致力于古乐府的复兴。他认为“《三百篇》本性情”,“古乐府,雅之流,风之派也,性情近也”。而“宋人或本事实,或本道学、禅唱,而性情益远矣。”(《王笥集叙》)为了恢复“诗本性情”的原则、功能,他选择了复古的道路来反对束缚性情的宋诗和律诗。以性情出发,他强调作诗要有个性独创,因为“诗者,人之情性也;人各有情性,则人有各诗也。得于师者,其得为吾自家之诗哉?”(《李仲虞诗序》)诗歌表达的应是源自自己个性气质、情绪感触特有的情性,而不是剽窃模仿前人,尚己,才能写出独具个人面目情性的好诗。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杨维桢所说的“性情”是指个人独特的个性禀赋,而不是儒家所提倡的那个被传统诗教规范化了的“性情之正”。 “性情”论是杨维桢从人的个体生命和个性心灵方面对“诗言志”这一诗学传统的恢复,这样他把诗歌的功能与本质从宋诗侧重表达哲思学理转移到抒发个人本真生命上来了。

相应地,在诗歌艺术表现上,杨维桢崇尚“不待雕琢而大工”的艺术境界,反对刻意雕琢、摹拟。他说:“语弥工,意弥陋,诗之去古弥远。”(《潇湘集序》)“不待雕琢而大工出焉者,何也?情性之天,至世教之积习、风谣音裁之自然也。”(《玩斋集序》)诗歌首先是以内在情性动人,如果能得“情性之天”,则形式自然达于完美,刻意雕琢词句反而有损于内在真性情的自然抒发。这种不拘修饰不是粗陋、浅薄,而是一种天机自动,不工而工的至境。

杨维桢有漫兴诗七首,这些诗是学杜甫漫兴诗所作,从中我们可以具体感受到他的诗学观在诗歌实践中的生动体现。他在序中说:“学杜者必先得其性情语言而后可,得其性情语言,必自漫兴始。钱唐诸子喜诵予唐风,取其去杜不远也。故今漫兴之作,将与学杜者言也。”可见,杨维桢学杜最看重的是“性情语言”,这与其“诗本性情”的基本诗学思想同出一辙。他之所以学杜甫的漫兴诗,是因为漫兴本来就是不受束缚,自然而然,率意抒发的意思,在对平常景物的率性吟咏中最容易真实流露作者内心的本真性情。以杨维桢所作的漫兴诗来看,他确实达到了“得其性情语言”,也就是活泼泼地表达出了发自自己内心的“性情语言”。

二、 以五首漫兴诗为例分析杨维桢的诗学思想

我们选取杨维桢七首漫兴诗中的五首来分析。这五首诗分别是:

青画溪头翠水家,水边短竹夹桃花。春风嗾人狂无那,走觅南邻羯鼓挝。

丈人接缡白毡裁,花边下马不惊猜。环沉溪头买酒去,高堂寺里看碑来。

长城女儿双结丫,陈皇宅前第一家。生来不识古井怨,唱得后主后庭花。

杨花白白绵初迸,梅子青青核未生。大妇当垆冠似瓠,小姑吃酒口如樱。

今朝天气清明好,江上乱花无数开。野老殷勤送花至,一双蝴蝶趁人来。

就其总体特色而言,这些诗都是写眼前日常所见之景,抒闲散惬意之情,语言浅近平白,意境淳朴天真,表现了作家对日常生活的浓郁兴趣和对世俗情趣的真诚肯定,同时也从某种侧面体现了他诗歌美学的平民意识。第一首描绘了春天的景与情:春天来了,春光泽被万物,染绿了溪水,更浸润了水边的人家,青青短竹掩映着灼灼桃花。春风熏人欲狂,竟忘乎所以地大肆敲打着羯鼓去找寻南邻共享春光。这首诗前两句写自然界的春景,选取了“翠水”、“短竹”、“桃花”等眼前之景,组成了一幅色彩亮丽、对比鲜明的春之图。后两句写人的欢快之情,“春风嗾人狂无那”以通俗口语入诗,逼真地描写出了大好春光撩拨、煽动得人欢喜欲狂的形态,而那敲打着羯鼓的情景,又是那么肆意痛快啊。整首诗有景有人,动静结合、情景相生,以简率清新之语,生动描画了一片葱翠、鲜亮的春景和欢欣欲狂的醉春之人。

第二首描述了一位老人的日常悠闲生活,着意书写了一系列动态行为。请看这位头戴白毡裁成的头巾的老人是那么潇洒自在:在“花边下马”后不须惊猜,就到“环沉溪头买酒去”,吃酒之后又去“高堂寺里看碑来”,平浅直白的语言,流畅的节奏,与老人闲适自在的生活切合无比。第三首描写了一个小姑娘的活泼可爱之态。这位小姑娘住在“陈皇宅前第一家”,你看她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在那儿有板有眼地唱着李后主的《后庭花》,她哪里知道这其中的深深怨愁啊。“双结丫”描写的是小女孩的纯朴幼稚外貌,可是这么一个不暗世事的小姑娘却在“唱得后主后庭花”,用了反衬的手法,让人想见小姑娘的天真单纯之气。这两首诗在浅近自然的吟咏中不着痕迹在达成了洁净明快的节奏、意韵和浑融、亲切的诗意。

第四首是初夏之景物。这首诗也是前半写景后半写人,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两句以“杨花白白”对“青梅青青”,这两样景物的青白对比中透出了初夏的清新之气。后两句以“冠似瓠”对“口如樱”,瓠子是绿色狭长的,樱桃则是鲜红浑圆的,而人物是一个“当垆”,一个“吃酒”,在鲜明的形象色彩对比和动态中描绘人物,使形貌神态如在眼前。全诗看似随意列举几处日常之景,而实际上恰到好处地形成了如画的视觉效果和浓浓的生活气息。

第五首描绘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小场景。在清明美好的天气里,江上密密层层地开满了无数野花,这前两句是铺垫,营造了一个美好宜人的诗意背景。“野老殷勤送花至”,这句在自然美景中点缀上了浓浓、淳朴的人情,整首诗的高潮、点睛之笔是末句“一双蝴蝶趁人来”,一双蝴蝶被花香吸引,趁着送花人也扑闪扑闪地飞了进来。一个“趁”字将蝴蝶点染上了人的机灵可爱形态。这一小小细节被作者细心捕捉到加以描绘,使得这首诗看起来只是描写寻常事物的小诗立刻显得情趣盎然、生动可爱,而写诗人对生活的欢欣和陶醉之情也溢于言表。

《铁崖古乐府云》:“漫兴者,老杜在浣花溪之所作也。漫兴之为言,盖即眼前之景,以为漫成之词耳。其情性盎然与物而为春,其言语似村而未始不俊也,此杜体之最难学也。先生此作,情性语言近似矣。”如此概括漫兴诗的艺术特色和评价杨维桢此作的艺术成就是颇为恰切的。这五首诗以简朴平白之语咏日常所见之景,境界清新淳美。寻常事物经作者的慧心发现,性情点染,立刻焕发出浓浓的人情、生趣,正所谓“其情性盎然与物而为春”;同时,达成了平淡天真、本色自足的美学品格,看似粗简,实则耐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语似村而未始不俊也”。这些艺术特色也正是杨维桢所标举的“诗本性情”、“不工而工”的美学原则的具体表现。

在元末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杨维桢敏锐地觉察到了理学影响下的宋诗传统的衰微,希望通过“性情”这一抒情性特质取得突破,为诗歌注入新的活力,并通过他本人的创作实践尝试了突破前代传统束缚、自由抒发本真人性的诗歌新路径。这种以自然本真之情来取代理学正统的诗歌创作理念,也为后来明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到来埋下思想种子。

猜你喜欢

杨维桢性情诗学
背诗学写话
郏永明
周志高
徐利明
元代·杨维桢
性情决定命运
性情决定命运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芥舟学画编论山水》·避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