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幼儿园节日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1-28吴丽芳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注重幼儿实践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依据幼儿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体验式教学策略开展幼儿园节日教育,在多感官的参与下,有利于幼儿体验多元文化的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满足幼儿情感表达需求;增进家园关系和谐发展。从而使幼儿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经验,领会节日的内涵与意义,传承节日的文化与传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体验式;节日教育;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75-02
荀子《儒效篇》提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意思是: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注重幼儿实践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学习与其亲身体验密不可分。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而节日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既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又是重要的社会生活。教师与幼儿在真实的节日氛围里体验人们庆祝节日的各种语言、行为和材料与方式,具有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活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有利于体验多元文化的节日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世界上的各种节日或纪念日都包含多元文化的重要教育资源。无论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是一些具有国际性质的节日,可以在丰富多元文化内涵的同时,培养幼儿全球公民意识。在教育实践中,可增强幼儿自身的辨别能力、敏感性和理解力,从而使其学会欣赏、尊重、包容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和事。
中国传统节日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遗产,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中华文化情感的凝聚与价值观念的体现,更是民族精神文化最具特色的展示。如元宵節,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佳节,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每到元宵节这一天,一家老小都会聚在一起做元宵、吃元宵。小朋友们都喜欢吃元宵,但不一定了解元宵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团团圆圆闹元宵”的主题活动时,分别开展“喜气洋洋闹元宵”亲子活动、“大带小·甜甜蜜蜜闹元宵”活动、“瑞犬送金福·醒狮闹元宵”等活动,旨在通过观看、参与、动手、动脑等不同形式的体验式教学策略,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幼儿园多元的节日文化活动必须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节日文化的背景和意义,教师可甄选部分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国际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使幼儿树立多元文化的意识,在感知、尊重和欣赏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对异地文化也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如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这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在幼儿园节日教育中开展感恩教育既是一种人文教育,又是一种情感教育。教育幼儿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是感恩文化的体现。教师在开展“感恩有你”、“爱的传递”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美工制作、投递祝福卡等活动中感受与朋友、亲人互赠礼物的快乐,以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这种国外的节日除了注重精神的升华外,也注重个体之间的情感诉求,能培养幼儿对其他种族文化的尊重。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期是身体、想象与意志发展的活跃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正是这样一个良好的社会认知和实践契机,而在节日教育活动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策略,可为幼儿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当中学会沟通、学会理解他人、满足自我的需要,同时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独立性和意志品质的形成。
在体验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幼儿园节日教育的研究中,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需求摸索出不同的切入点:小班重在感受氛围;中班侧重认知实践;大班把握自主参与。以“三·八国际妇女节”为例,教师在大、中、小班开展“浓情三八节,暖心你我她”主题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三·八”节的来历与意义,激发他们感受爱、体会爱、懂得爱和表达爱的情绪情感,了解女性在不同岗位的付出与辛劳,培养幼儿尊敬妇女、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众所周知,幼儿园工作岗位上大部分都是女性员工,她们的无私奉献与关怀为小朋友们营造了安全、温馨、舒适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妇女节当天上午,小班级的小朋友们亲手自制一份特殊的小礼物——戒指,并一一送给幼儿园里的园长、老师、医生和厨房阿姨们,以此感恩她们的辛勤付出。礼物在手、微笑在脸、温暖在心,他们用稚嫩的双手为大家送上了爱的祝福。中班级的小朋友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到银行参观。到达银行后,由工作人员为小朋友们介绍银行的工作流程,帮助大家认识了银行内的取号机、自助取款机等设施,了解了银行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亲身体验取号的过程,之后小朋友还向工作人员提出一些问题,由银行里的阿姨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活动结束前,小朋友们为银行的女性工作人员送上自己做的爱心祝福卡,并用稚嫩甜美的声音向银行的女性职员道一声节日祝福。而大班级的幼儿则到超市开展“开心购物·我帮妈妈来买菜”的体验活动。活动前,小朋友们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超市购物清单,并自备环保购物袋和10元人民币。活动中,他们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组织下兴致勃勃地按照自己的计划挑选商品,有的挑水果、有的挑蔬菜,有的帮同伴看价钱、算价格、有的自己在一旁仔细地计算着……这些体验式的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境”中,亲自用眼、用手、用心、用身去获得最直接的感受,得到更全面的知识与经验,体会到分享与交往的快乐。
三、有利于满足幼儿情感表达需要
节日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绪往往指喜、怒、哀、乐、惧等短暂的爆发性情感;而情感具有稳定、持久的特征,如爱、认同感、感恩等。德国文化学家皮柏认为节日的本质就是爱,也就是说,节日在承载社会文化的同时,更是爱——情绪情感的表达。从心理需求上来说,在节日教育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策略,有利于为幼儿营造舒适、自由、轻松的心理环境,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有利于满足幼儿情感表达的需要。
以母亲节及父亲节为例,虽然幼儿对父母的亲情是天然的、本性的,但要发展为对妈妈深厚的爱并能自发表达是需要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上的。幼儿要感知和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要了解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教师通过开展“弘扬美德·感恩妈妈”亲子活动、“清凉一夏乐翻天”父亲节亲子活动引发幼儿的这种体验,并用一定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情感。活动中,通过观看妈妈孕育新生命的过程视频,回顾妈妈对自己日常的无私关怀与照顾,开展父子(女)亲子游戏等,激发幼儿对父亲的崇拜,培养其独立、果敢、坚强的意志品质,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情感。
四、有利于促进家园关系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第一环节,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节日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大力发动或倡导家长参与家长志愿者活动,既可丰富幼儿集体教育活动内容,又可在体验式活动中开阔幼儿视野,从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
家长助教工作:家长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教育和工作背景,教师可针对不同家长的特点,邀请家长来园担任幼儿的老师,利用自己的特长与小朋友们一起共度佳节。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腊八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北方尤其受人们重视。每到腊八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煮上浓浓的腊八粥,还会泡上腊八蒜。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臘八节,我们设计了“开开心心过腊八节”的主题活动。作为南方人,大部分幼儿都没有制作“腊八蒜”的体验,因此,教师邀请班上一位来自北方的老奶奶家长来园亲子教授幼儿制作腊八蒜。从材料的准备、制作均由这位家长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完成,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把一罐罐的自制腊八蒜带回家,每天观察腊八蒜的变化,最后与家人共同分享、品尝。对于幼儿而言,这种观感体验,优胜于从书本或电视上汲取的关于腊八节的知识。
家长义工工作:随着新一轮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大家都意识到“家园共育”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家长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人力资源,协助教师组织幼儿外出参观、在人力、物力上帮助班级解决教育所需,为幼儿外出体验提供保障等是家长义工的首要工作。如在“世界水日”主题活动中,教师发动家长志愿者向市民派发“用水常识”宣传单,提高全体师幼和市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参观污水处理厂时,家长义工们为活动出谋划策,联系厂区相关负责人、租赁外出汽车、协助教师全程组织幼儿参观活动,为幼儿的体验活动提供必要的保证。
亲子活动方面:作为亲子活动的参与者,家长们的身份有别于家长助教和家长义工,他们是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家长参与体验式的节日教育中,一方面可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同时,还在幼儿、家长、教师三方之间搭起沟通的纽带。如适逢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为了让小朋友们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传统文化,教师在中秋节前夕的夜晚开展“中秋嗨翻天”亲子赏月活动。该活动邀请全体家长与幼儿一起回园听故事、猜灯谜、放荷花灯等,最后,全体家庭成员们都围坐在一起品尝中秋美食,以别开生面的方式提前欢度中秋。这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受到家长的肯定以及对班级教学工作的支持。
此外,体验式策略在幼儿园节日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还包括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增进师幼的良好互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应用体验式策略时应重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达与交流,注重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体验,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能动性,不让体验式流于形式,避免节日教育停留在“众乐乐”的层面而忘却了节日承载的丰富内涵和教育意义。
体验式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其关键就是“体验”。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强调亲身经历。体验既是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结果。我们强调在幼儿节日教育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策略,应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机结合,真正做到让节日教育与各领域教育有机融合,相互渗透,让教师和幼儿用节日的心情迎接每一天,共同体验节日带来的喜悦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2001.9.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2012.10.
[3]蔡萍.丁卫丽.幼儿园节日课程[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5.
[4]刘洪霞.幼儿园节日活动精彩设计方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6.
[5]伍香平.陈敏.幼儿园节日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
作者简介:吴丽芳,女,广东韶关,1984年3月,本科,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节日教育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