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2018-01-28傅进发王丙林
傅进发 王丙林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85-01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一部分,越来越受教师和教育相关部门的重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数学课程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其中就包括課堂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喇雪燕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写道:“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数学教育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数学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数学教师创新数学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学改革。”[1]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的不同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也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的基础。高中数学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具有比较完善的语言和符号系统,知识体系更加严密,逻辑结构更强。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符号系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与作用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就是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考察,通过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进行测量、统计、分析、判断,从而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信息。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评估课堂教学的实效。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教学任务重,还要挤压出时间给学生用于高考复习,所以要特别注重每节课的教学效益。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估教学的实际效果,为下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2.发现教师的不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教学经验的不足和对知识体系把握的不到位,都会影响教学效果。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多角度多层次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诊断,肯定教师的优点,发现教师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提高学生“学”的效果才是课堂的关键。所以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反应、交流与合作学习情况、预习和练习的结果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评价,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这对于教师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大有裨益。
4.给学校和教育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和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学校只有了解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才能比较准确地给学校的教学水平进行合理的定位,进而提出改进对策与措施。教育部门也通过对本地区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的了解,调整和优化政策,更好地促进本地区教育水平的发展。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手段与运用
教学评价的类型很多,依据评价的方法分,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依据评价的功能分,有安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2]
在具体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既要考虑操作的便利性,又要考虑评价的有效性。要根据评价的最终目的来选择评价的类型。例如学校为了解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可以通过制定评价量表,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自评与他评的方法。如果是对教师的优质课进行评价,除了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方式外,也可以采用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果是地区教育相关部门要了解本地区各学校和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水平,那就要采用更加科学准确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比较经济便利的评价方式就是采用评价量表。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每个对象和环节进行考察,综合分析得出比较具体客观的结论,进而提出改进性的意见和建议。要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因为只有定性评价,难以精细,不能得出具有针对性的定论;只有定量评价,容易造成流水线效应,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课堂优劣,失去对人的因素的考量。
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制作
高中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与教师专业素养等。可以设置多级指标并给予适当的权重和评价标准。在制作评价量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要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科不同,评价要素也就有差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既要做到细致入微,又要有宏观大局意识,所以评价时考虑对知识细节处理的评价,也要考虑教师和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把握情况。
二是要考虑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类活动主体,每个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风格不尽相同,对相同内容的处理方式也就不一定相同;各班学生的学情也有差别,这些在制定量表时要认真衡量。
三是要考虑教师备课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由于高中数学更加讲究知识的系统性,所以在教学时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设计放到整个知识体系中去考虑,即教师处理教学内容时是否具有大局意识,能否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体系。
四是要考虑哪些评价要素适合赋权,哪些要素不适合赋权,如何恰当给评价指标赋权。给要素指标赋权时需要经过多次的实验和调整,不能凭感觉或经验随意赋权。要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有些评价要素如教学风格特色等就不适宜通过赋权去衡量。
五是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两个主体,也要参与进课堂教学的评价中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课堂的全貌,得出更客观的结论。所以在制作量表时也要为这两个主体考虑。
以上是我们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影,曾琬婷主编.《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第一版,P156.
[2]姜凤华著.《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技术·实践》(修订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