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8-01-28梁晓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培养方法小学美术

梁晓燕

【摘 要】审美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美术教学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者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合理渗透审美能力培养目标,促进小学生欣赏能力、审美意识、艺术涵养的综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显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者要树立危机意识,开展教学改革工作,逐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科教学作用的有效发挥。本研究中,笔者将集中分析借助小学美术教学契机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路径,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63-01

引言

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者需要集中分析当前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改革措施。

一、注重培养观察习惯,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促进其审美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有针对性的观察。观察力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引导小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观察某一个事物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类型事物的表征,包括结构、形态、颜色等特征,这对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构成具有积极意义。观察时,配合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如用手摸、用嘴尝、用动作模仿等,帮助学生按顺序观察事整的轮廓、颜色、结构特点等。如画白菜,结合秋收白菜,通过让学生参加收白菜的劳动,让他们观察大白菜,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画可爱的动物时,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家的家畜、家禽,回来后再启发回忆最后进行作画。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谓的基本功训练、基本功归纳起来,其实就是眼睛的观察力,大脑分析力、判断力、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手的熟练、准确的表现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审美客体,通过线条、色彩、体积、结构等外在形式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美的本质、人文内涵。如北京的故宫金碧辉煌,气势雄伟;上海黄浦大桥、北京亚运村、水立方、鸟巢体育馆等都体现了现代文明的社会艺术美。

二、深化美学思想,完善审美能力培养观念

教师对于美学思想的理解程度是影响其美术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以说美学思想是审美能力培养的理论先驱[1]。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起美学思想的重要性,在深化自身的美学思想理解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美学思想,通过具体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作力,帮助学生对“健康审美”建立完善的印象,建立一个客观、艺术、丰富的审美眼光。例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想通过线条的组合使用,进行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首先我用一段歪歪斜斜的线条画出一只小白兔,然后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这只小兔子时的心里感受。他们有的说“别扭”,有的说“丑”,这时我顺势导人,画一只线条流畅、曲线,再让学生来说出心中的感受[2]。在这时,学生的答案已经变成了“很漂亮”“很可爱”等词汇。通过两只不同兔子之间的对比,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美”和“丑”之间的区别,让学生理解美存在的形象和价值,帮助小学生树立先进的审美理论体系。

三、丰富理论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生的年龄层次较低,缺乏生活经验和鉴赏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帮助小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为其审美能力培养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美术理论教学,掌握好基础夯实和审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3]。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全面掌握线条、色彩的明暗度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了理论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厚积薄发。如,颜色系列知识,最基础的是三原色,即红、黄、蓝。此外,学生还要掌握三间色,即橙、绿、紫;三原色最基本的颜色生成规律:红+黄=橙色,红+蓝=紫色,蓝+黄=绿色。学生还要根据颜色区分色调的冷暖:暖色调的颜色有红、橙、黄等;冷色调的颜色有蓝、绿、紫等。

四、引导学生鉴赏名著,提升学生审美境界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美术欣赏课,提升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4]。例如在“素描欣赏”相关教学内容中,教师要明确教学定位,通过讲解素描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素描,即从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说,素描就是单色画,我们用毛笔、铅笔、钢笔、木炭条等工具画出来的黑白画,都可以叫素描。进而让学生自主探究欣赏和发现生活中的素描作品[4]。在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坚持问题导向,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要着力避免教学内容的空洞,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阐释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治理,将美术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审美问题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从强化学生美术欣赏基础入手,通过情感化教学和代入化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体验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结语

综上,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包括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欣赏课程以及课外实践形式等。小学美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体验学科学习乐趣,为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契机,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本研究集中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審美能力的有效路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04):170-171.

[2]李彤.关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23(01):52-53.

[3]马洪玲.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中),2014,16(O7):56-57.

[4]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34(04):170-172.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培养方法小学美术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