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策略

2018-01-28刘粉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策略

刘粉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转变思路,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积极创新历史人物教学方法,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55-02

一、明确教学目标,锁定历史人物

历史教材涉及的历史人物有很多,有时一节课学生接触到不止一个历史人物,如果没有侧重点,学生学习会比较被动,对历史人物的感知比较肤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首先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在目标预设时,锁定要学习的历史人物。这样历史人物解析更具目标性,学生能够真正有所获、有所悟。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烽火》之前,教师认真备课,系统了解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救亡运动的开篇章,其地位和作用相当重要。在设置教学目标后,教师要精心备课,让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通过对林则徐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启迪学生心智。教师以晚清时期鸦片的危害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看到鸦片战争导致整个晚清千疮百孔。这时,教师引出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借助多媒体播放林则徐禁烟的影视视频,并呈现《四洲志》的节选内容。鲜活的人物言论和活动,唤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纷纷发出感叹。随后,教师讲述禁烟后林则徐的悲惨经历,让学生了解在当时的环境下,民族英雄遭遇的不幸。这样,学生对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开眼看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被林则徐的精神和品格所折服。对于初中生而言,明确的教学目标,使他们学习更顺畅。教师锁定林则徐这个历史人物,利用林则徐的人格魅力和事迹,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培养其报效祖国的情怀。

二、创设教学情境,重现历史人物

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这对于处于认知发展初级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特别是历史人物离学生比较遥远,学生不能很好地感知历史人物的活动、思想、情感等,也很难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或者文字等,再现历史人物,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调动起来,使学生主动参与人物学习,与所学的历史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为学生深入解析历史人物创造良好条件。如在学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相关内容时,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伊始,教师先给学生展示唐太宗的画像,让学生结合唐太宗画像,说说唐太宗的外貌特点,并初步感知唐太宗的形象。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述鹞死怀中的典故:有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非常喜欢,正在把玩时看到魏征来了,立刻把鹞鹰藏到怀里。魏征看到后,走向前匯报事情,顺便讲了古代帝王安逸享乐而亡国的故事,并且故意拖延时间。唐太宗尊重魏征,没有赶走他,致使鹞鹰被捂死在怀里。通过历史典故的展示,形象显示出唐太宗的开明、虚心纳谏和尊重人才的品质。这样学生就进入了相应的学习情境中,对唐太宗在政治、经济、用人等方面的举措认识更深刻,也能够与他在位时出现的“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联系起来,从而对唐太宗产生景仰之情,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历史人物教学中,教师依靠直观图片和历史典故,再现真实情境,将遥远的历史人物变得生动、形象,为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提供了更多机会,为学生情感升华打下坚实基础。

三、组织多元活动,感知历史人物

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多元课外活动,提示学生通过历史人物图片展、历史人物专题讲座、历史人物话剧表演等,将重要的历史人物事迹系统地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历史人物。如《辛亥革命》这节课,学生将学习到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孙中山,为了让学生深入认识孙中山,了解到孙中山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极大贡献,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孙中山图片展或者撰写孙中山小传。利用多元活动讲述历史人物时,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可能会出现无序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比如组织孙中山图片展时,先让学生分组,确定图片展的主题,然后提示学生可以通过文字配图的办法,制作人物小报、人物宣传册等。这样学生在搜集孙中山的资料时,不会再盲目,制作、展示图片时会更顺利,讲述孙中山的故事也会更准确、有序。学生在参加多元活动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再次感受孙中山,与孙中山进行了多次情感交流。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学生在体验孙中山内心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了人格的不断健全。

四、渗透评价方法,解析历史人物

初中时期,学生接触的历史人物有一类是比较有争议的,学生思维较简单,评价人物时,特别容易犯主观错误,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不能做到客观公正。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人物,教师应渗透评价方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客观引导,让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如《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这节课,学生将学习到武则天和唐玄宗两位皇帝。学习这节课时,教师要逐渐渗透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充分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多变性,杜绝绝对肯定或者否定历史人物的现象。学习武则天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评价武则天,既要看到武则天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虽然武则天的统治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对中国历史起到了促进作用,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评价唐玄宗时,由于唐玄宗功过鲜明,教师采用功过两分法,让学生一分为二地对他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唐玄宗的功绩,也要看到其历史过错,尤其要看到他统治前期唐朝经济的繁荣,教会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正确解析人物的前提,让学生认清历史人物的本质。

总之,开展历史人物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教师为发挥人物教学的最大作用,应全面优化教学设计,通过锁定、再现、讲述和分析历史人物,不仅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操作机会,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童菲.论历史人物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2] 李事明.历史人物教学应充分还原其真实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