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探究
2018-01-28石小萍邹焕
石小萍 邹焕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教学成果,但在实际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对培养的重要意义、培养的欠缺、培养的有效途径给出了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46-01
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学科,讲究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现阶段的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限制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的时间段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和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培养策略。
一、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现状
小学数学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基础,更能开发学生智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客观的了解世界,在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也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调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理解能力的不足,要有意识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逐步的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教学方法老旧、城乡教育不均衡等,都会给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带来影响。一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判断数学能力的唯一标准,在实际教学中也是由教师主导教学。对于出现的重难点通常由教师讲解,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学习过程也是按照教师要求和教材内容学习,导致学生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二是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大多数学校和家长都关注成绩的提高与否,而忽略独立思考的培养。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和教学目标,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来实现成绩和升学率的增长,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形成了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1]。
二、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案
面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积极地探究解决方案,实现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了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由“教”变为“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路,教师要及时的纠正并鼓励学生改正。例如,在进行统计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自主的学习,在基本掌握后,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的统计活动。具体可以将统计的内容下分给每一个组,如第一组的同学要制作一个统计全班喜欢的球类的图表,第二组则是统计喜欢吃的水果。教师可以在这时和学生互动,将每个组要统计的内容在黑板上展示,在第一组统计时将学生喜欢的球类写在黑板上,每提到一种球类教师就记录一种,其他组别依照这种方式进行。然后,让各个组分别的展示并将制作的图表和黑板上的比对,及时的修正制作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教师对进行统计这一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想法,统一的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知识点记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开设数学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而且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正处于知识探索模仿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开设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比如,在讲解加减法运算这一章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捕鱼”的游戏,课前制作不同的数字牌,让学生抽取,并组织学生在班级围成一个圈。然后,教师出示数字,让学生进行组合相加得出,计算错误的则要退出游戏并额外的计算一道加法题目。或者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老师背向大家进行敲击,当声音停止时,花在哪位同学的手中就要站起来回答黑板上的计算式子。若回答错误,就要进行合适的惩罚。也可以按照座位排序将学生按照一纵列进行分组,如分为三组,进行小组制的比赛,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由三个组进行抢答,答对可以给本组增加一分,并且回答过的同学要歇一轮再抢答。最后,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奖励,如奖励糖果或小红花等等,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2]。
3.选取新颖的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
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穿插着图片,容易使得数学课堂无聊,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将书本上的素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数学教材作为辅助工具,引入新的有代表性的例题,改变按照数学教材顺序讲课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不断地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组织课下的活动,如数学竞赛等形式,在实践中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如在讲解除法的运算时,在讲解了课本中的口诀和运算过程后,重新的选择有代表性的例题,让学生用相同的方法运算“36÷3”和“42÷3”这两道题。引导学生发现“36÷3”在口算时是用3个10除以3可以除尽,而4个10除以3却出现了余数,然后在引回教材中的练习题目,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或者创新知识点的讲解,如讲解长度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之前向学生提问“老师想知道这本书的长度,你们能为老师想想办法吗?”然后,将课前准备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发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自主的去测量长度,量好后进行结果汇报并思考为什么结果不同。最后,得出所选标准物不同故结果不同的结论。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和实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十以内的数字组成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模拟购买文具的场景,教师作为文具商规定一支铅笔一块钱,然后让学生依次购买,并计算购买铅笔的总体金额。
总之,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作为重点。文章总结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如:开设教学活动等措施,为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美芳.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9):60-60.
[2]郭晶莹.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2-13.
[3]陈磊,徐哲.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探究[M].新疆出版社,2016.
[4]王晓庆.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J].我国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下半月),2016.
[5]陳丽丽.浅析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J].数学学苑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