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好作文的每一步

2018-01-28周晓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意境古诗词

周晓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31-02

肖复兴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谈到了叶圣陶先生为他批改作文的做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想,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像叶老那样,对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结构出现的不妥之处,都能准确的找出,并能给予恰当的修改,那不也是知识水平的提高吗?为此,我大胆做了尝试:丢掉作文全是教师评的做法,放开手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先学会写作文,然后再批改别人的作文,从别人的作文中吸取精华,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就此套做法我设计了如下步骤:

一、 采取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积累的积极性,充实词库

词语匮乏是学生语言障碍之一,为消除这一障碍,必须注意词语的积累。积累是一种习惯,需要老师的引导,自己的培养,积累也需要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被动到主动,为了刺激学生积累的积极性,我采取了这样几种形式: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每一篇课文,从遣词造句到篇章结构,都是学生们习作的范文。在教学时,我除了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之外,还把文中的好词佳句划下来,让学生摘抄在一个本子上,反复读记,弄懂他们的意思和用法,再试着选几个词写一段话当众朗读,让大家评议,这样既能在同学中交换了看法,又能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2.以古诗词陶冶学生的情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宋词也是如此,脑中的诗词多了,文采自然也回来,我深信古诗词给学生写作意境带来的影响,于是就鼓励学生多背诵。例如,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背出自己熟悉的古诗词,看谁背的又多又好,同学们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因为不自信不敢挑战。做得好的学生因受到表扬会更积极,做的不好的学生有了向古诗词进军的欲望。这样,在学生词库中又多了古诗词。

3.通过朗读增强学生对词语的领悟能力。

文章的朗读也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把握住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必须熟读、读懂,使自己进入情境,在朗读时,我引导学生们:低沉处应用平和、舒缓的语气,欢乐时使用愉快的语气,感慨时用高昂的语气……一边读一边使自己进入语境,这样通过朗读增强了学生对词语的感悟,在词库中很自然把所掌握的词语分了类,使用起来会很便利。

二、作文课上重引导,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组织材料

1.围绕字眼,选定材料。

学生头脑中的词汇丰富了,并不代表会写作文。小学生作文中常有跑题现象,究其原因是不会分析作文题目造成的。为此我设计了审题的作文课,让学生找到字眼,再定出所写的范围。

例如《劳动给我带来了乐趣》一题,我先提出以下问题:这篇作文的字眼是什么?A、劳动B、我C、乐趣D、带来。学生认真思考后确定为C乐趣。我接着提问:这是一篇写A人B物C事的作文,学生们讨论后确定为C事。我紧接着发问:要写什么事?这就要学生拟提纲,选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们提供了许多素材,老师把这些材料分条记录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选出自己要写的,列成提纲。这样,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目后,就不会拿来乱写,有了分析的过程,可以避免作文跑题。

2.意境激趣,组织材料。

突出的中心,是一篇文章必不可少的,有了中心,还必须有好的材料为中心服务。小学生头脑中虽然积累了一些素材,但不会分条理的储存,用时不能随手拈来,恰到好处。特别是一些抽象的作文题目,学生看后,不知从何下手,这时老师就应通过自由谈话,意境感染等形式,激发其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全身心投入到作文情境中,找出符合作文中心的材料。

例如在教学看图作文《献给老师的鲜花》时,我就是采取了这种做法。

(1) 自由谈话,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在“爱”的世界里,人们表达“爱”的方式很多,谁来谈谈自己是怎样向亲人、向朋友、向老师表达爱呢?

(2) 意境感染,激发情趣。

先让学生听《爱心满分》的录音,然后老师要求学生说出听完这个故事的感想。通过意境感染,学生进入了角色,也找到了作文的中心是“为什么献花”

(3) 直击重点,抒发真情。

師:很明显,作文的重点就是为什么要给老师献花。谁能说说老师平时怎么关心你,爱护你?

生:雨中老师送我回家。

生:打球时,我不小心扭伤脚,老师急哭了……。

不难看出,通过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引发他们灵感的源泉,不愁没有材料充实中心。

三 分步骤反复修改作文,让学生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常言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篇作文,写完了不是目的,要最终把它写好,就必须经过反复修改。在批改作文时,我分三个步骤:

1.自改。

作文写完后,先搁置一两天,然后再要求学生拿出来读一读,就会发现有许多要修改的地方。通过自己对文章词句、文字、标点的新认识,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2.互改。

由于每个人的思想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也就不同,为此,我设计了第二步——互改作文。两个学生坐在一起,交换读作文,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再加以修改。这样取长补短,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分小组评改。

“人多力量大”是毋庸置疑的真理,我深信多人的智慧胜过一人,于是设计了组内评改的环节,把全班42人分成6个小组,每组选两名作文优秀的同学担任组长,评改作文时分三遍进行,第一遍是倾听,由组长读文章,大家认真听,听时记下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不妥之处,然后提出见解大家讨论,选出最佳的词句。第二遍是摘精华,先把别人作文中的好词佳句划下来,然后记在一个小册子上,久而久之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第三遍由老师细致审阅后,每组选出一篇最佳文章,钉在一起成为作文选,供全班同学阅读欣赏。这种作文选,因为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写的,同学们读起来兴趣会更高,从而也刺激了自己的写作积极性。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走好每一步,踩实每一级台阶,而老师则要做好他们登高的引路人。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