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小班教学方式之我见
2018-01-28吴婵姬
吴婵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20-02
自从2012年我们街道黎校长所带动的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法在街道全面开展后,犹其是在中心小学等大校实行以后,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2013年后,我尝试着把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小班的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去。
我们都知道,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犹为重要。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推动现代教学的进程,成为每个老师所能掌握的一门教学技能,在教学中可以值得尝试。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就能产生多种思想。”“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惊喜正是缘自于这多种思想的碰撞。从大班额到小班额的一个过渡,“小组合作学习”也有着悄悄的改变与不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越加,当代农村小学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小班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后,探索适应农村小班教学的有效举措,使小学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使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爱,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达到各取所需的效果,现把近五年来所尝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粗浅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针对小班的现状,如果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面对的学生也就是那么十来二十人,不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一节课中,学生主动性欠缺,教师自圆其说,是十分无趣味的一切课,所以每一节课中,我都会运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首先,我会在每接手的一个班开始,合理安排小线,明确分工,每一组控制在3个人左右,如果分到5人,一个班就只剩下2大组,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了。在小班的课堂中,学生的分布本来就良莠不齐,所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智力情况,性格爱好,能力长短等具体情况,将他们混编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小组的共同目标,小组口号,摆成品字形或方阵,并给每个组员分好工,让他们各司其职,并规定在一定的周期内变换角色。在正式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师民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跳了出来,和学生们享受着互动学习所带来的喜悦,那么在五年的不断的实操中,真正将这个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开展,也绝非易事。因为平时所看到:在许多公开课中一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临时凑合而成的,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间没有默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的一直就是优生代表组员发言,学困生往往被忽视,失去思考、发言的机会。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训练的:
一、小组合作中重视问题的引领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而引发的,没有问题,没有任务,便无从合作,所以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须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引学生主动参与。如可设计一些矛盾性的,假设性的,甚至也可以是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不得不开动脑,从多方面思考,激起求知欲望,在小组合作中才会特别投入,另外,提出的问题须有梯度,否则只有优生参与,学困生无法参与,也推动了意义。
二、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我们街道所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互探、互帮、互促、互评”中,“互探、互促”是在独立思考的前提条件下才可以开始的,但是许多教师在使用这个方法中,反而没有提前进行思考,而是直接一步提出问题,马上合作。这样容易让一些小组为了竞争,而急功近利,直接把所知道的答案告诉一些学困生。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独立学生,离开了前提,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形成组内的意见,再在大集体进行交流,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展开的讨论,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的火花,出现恍然大悟的效果,才会解决问题,否则只有少数人的成功,其他人都是陪衬,所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犹其是在小班的教学中,学生本不多,人人都可以有机会发言,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还促进了一个健康互助的关系,使组员对这个学习小组产生了一种责任感,保证小组不流于形式,不放任自流。
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懂得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模式或者形式。让学生既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放得开,也是能够需要合作时便合作,需要自主学习时便能够做到自主学习。
首先,指导好分工后,学生一定要学会倾听,既然“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的,那么好的学生滔滔不绝,差的学生张口结舌,说不出来一句话,久而久之,小组合作将会形同虚设。所以要求每一个组员学会倾听,当小组群策群力后的总结性结论得出后,学生便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了。
其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为工作者,而是合作中的一员也就是起到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参与学习中,要求严格的课堂用语,如每个学科不同,可以設定自己学科的课堂用语。如当听到“一、二、三”或者击掌声后,学生要寻事从积极的讨论中回过神来,听从老师的指导。教师也要适时从学生的参与时间、参与性中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等多种角色,促进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得以更有魅力。以前曾经听过某教师的课,也是因为之前没有做足充分的工作,平时训练不足,所以学生在讨论中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任凭你在上面讲得如何力竭声嘶,下面早已经乱成一锅粥。所以要想师生互动得好,就先要落实好老师调控课堂的基本功。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一举数得!
总而言之,在小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能恰当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从小在一个团队中长大,参与意识增强,人格亦得以完善,并在平等的关系中互帮互学,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任务,促进学习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