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运用课外阅读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

2018-01-28赵海颖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课外阅读

赵海颖

【摘 要】小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令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227-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忽视课外阅读,家长不支持等因素影响了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学审美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主动读

1.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老师要以自身为榜样,带动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每天抽出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文学魅力,或者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毛泽东闹市读书、马克思坚持做读书笔记、鲁迅讲究读书方法……用名人故事激励学生阅读;或在班级中树立典型,以争当“最美读书好少年”为动力,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故事诱导。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讲完故事后趁热打铁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这种激发阅读兴趣的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二、介绍课外阅读方法,引导读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学生如果不掌握阅读方法,就会囫囵吞枣,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先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然后看看封面题图、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以及书后的评论等。还可以从目录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浏览,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此外还有精读法、略读法、批注法等,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指导学生读好整本书。

读整本书要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注重个别指导。要做好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进行导读。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精美的诗歌,有《登鹳雀楼》这样的古诗词,也有《纸船》这样的现代诗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精彩的诗词,以提高课外阅读的量。然而农村学生往往学习经验不足,且不懂得如何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资源的搜索。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关键词搜索等。在教师进行相关技巧的指导后,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更高了,阅读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搭建课外阅读文化平台,展示读

1.与课文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农村学生能发现语文的魅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如在学习了《匆匆》《孔子拜师》等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名人故事会”活动,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和名人有关的故事。在完成课外阅读后,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名人做一张手抄报,在手抄报中可以画上和该名人有关的图画,写上与之有关的故事,并尝试编写一个和名人有关,新颖独特且引人注目的副标题。例如有学生写了以“李白”为主题的手抄报,取名为“斗酒诗百篇 自称酒中仙”,在手抄报中写下了和李白有关的小故事,并配上了精美的花朵图案。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继续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从这样的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2.给家人讲故事。

不少农村留守学生存在隔代教养的问题,因此产生交流能力弱、性格内向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教授《乌鸦喝水》《惊弓之鸟》《南辕北辙》等寓言小故事后,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我给爷爷奶奶讲故事”的阅读活动。学生展开课外阅读,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给老人讲故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激发其兴趣:“小时候爷爷奶奶给我们讲故事,现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给爷爷奶奶讲故事呢?”这个实践活动实现起来难度不大,同时充分考虑到了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和学习问题,故此会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多和家中老人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3.展示成果。

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看到一本好书,阅读中有所收获,都期望将这些收获与他人分享。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读书节、出版《学校习作集》等形式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可以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阅读的满足感。

四、引導掌握课外阅读方法,习惯读

要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必不可少,若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则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得到全面提高。教师要授人以渔,从多种角度入手,引导农村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优化阅读效果,这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有所提升。首先要上好阅读指导课。导读课——首先利用插图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出示问题,让孩子们迫切渴望知道答案,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推进课——当孩子们通读全书后,让他们对书做一个回顾。此时的阅读,需要带着一定的指向性。提出书中的一些重要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进行阅读。如给孩子们放《丑小鸭》的动画电影,不仅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思考,让孩子们思考电影与小说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孩子再读。对于小说、故事来说,故事的大意、主要情节、重要的角色、场景、关键的细节、小说的主旨等,要引导学生把手指放在作者的脉搏上,感受他的跳动,并做出自己的评价。交流课——配合阅读,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通过梳理主要内容、再现精彩内容、发表个性见解三种形式,开展读书交流会,分享读书成果。总之,需要巧妙安排,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提取信息、整体感知、评价鉴赏等方面的阅读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量扩充的重要阶段,也是养成教育的最重要阶段。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农村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教学方式,令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给农村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令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