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汉字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2018-01-28何嫣秋
何嫣秋
【摘 要】汉字文化对小学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时对汉字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都觉得识字教学课真不容易上,怎样才能把识字教学真的教到学生的心中?怎样才能让孩子记住生字?怎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字词?本文重点探讨这几个问题。
【关键词】识字教学;汉字文化;学习兴趣;文理趣味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43-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学生的压力无疑是挺大的,但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才让学生把这些字认识与理解,运用更是颇为之重,更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因此,我们都应该寻找一种双赢的方法——把汉字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一、汉字文化文理趣味丰富,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识字
1.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文理性强。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以及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作为世界文明体系中唯一没有间断而延续至今,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有古至今中华民族的血液,是有着鲜活生命的物体。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当地渗透汉字文化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折射出人文的理性的光辉。
2.汉字演变的趣味,徒增无限学习兴趣。
为了课堂需要,教师需要别出心裁,但是课堂毕竟是学生的舞台,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兴趣去参加演出,即使是再好的剧本也是纸上谈兵。那要如何才能让学生动起来,那就必须清楚了解学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直观的图片、模型实物,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汉字有一个直观鲜明的印象。然后再一一演示汉字的形成过程.现在多媒体教学走入课堂上后,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如魚得水,如虎添翼。
二、汉字文化的渗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浓
1.汉字形式的多变,自主学习识字能力得到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自主学习是适合孩子需要的学习方法。它在识字教学中尤其适用。比如在低年段《红领巾》真好一课文,我先让孩子学习“领”字的演变,首先出示一幅图画,,顿时孩子的学习兴趣骤然集中起来,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讨论着,课堂自主学习氛围很重,大家有不约而同的各抒己见,我顿时觉得汉字的魅力在识字教学的魅力真的无法形容,接着我出示了领字的字法演变,顿时孩子们更是兴奋的难以形容,这样子,孩子的自主识字兴趣一下子得到了质的飞跃,多亏了汉字文化的演变,让我班孩子对识字产生了浓浓的自主学习兴趣。
2.汉字的人文延伸,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兴趣浓。
马洛斯说过:“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指导。”的确如此,很多时候,学生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自身已经学会,或者理解文章中所要表现的,教室都过多点评及讲解只会徒劳无功。学生的有意模仿及延伸意识很强,以一推十的现象时常发生,但是,上述的前提是,孩子必须要有兴趣去学,懂得如何去学,才能言及,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在低年段的识字教学课上,我们不能单纯就是只识字,要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会语文的教育性,人文性。这种教学技术也有赖于汉字文化的渗透。如《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中,当讲解到“巢”字的时候,通过演示巢字的演变,,那么巢字的三只小鸟在叫什么?说什么?学生只要老师适当的提醒一下,学生自主也可以理解到保护动物,爱护动物这一层面上,从而可以自主理解课文,不用老师过多的去讲解,可见,汉字文化的延伸,可以大大的提高孩子自主理解课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自主理解能力。
三、用汉字文化的魅力,培养孩子积极识字的心态
1.汉字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有意注意。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发展受儿童的主导活动所制约。有意注意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有很大的成分。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但是更多的还是注意具体直观的事物。儿童的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注意的范围也比较小。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必须在处理教材和选择教法上下功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必须充分利用无意注意,对于组织教学至关重要。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直观的图片、模型实物,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汉字有一个直观鲜明的印象。有意注意提高好了,兴趣自然就来了,兴趣来了自然信心就来啦,信心来了识字就变得阳光了。
2.“看字几遍,其义自见”。
3.今天的汉字教学注重字形的识记,从传统教学中承袭着机械式的识记方法,使学生处于长期反复紧张的记忆状态,致使产生记忆疲劳,失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尽管现在的汉字教学在识记汉字时往往利用游戏、儿歌等有较强趣味性的形式,但其实质仍然是对字形的机械识记。所以,汉字文化的渗透,通过形象地展示字体的由来,以及字的引用,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识字,所谓的语文就是生活中的语文,把语文应用于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字的部件帮助学生进行识字。比如“片”字的由来,片,就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只要见到关于片的字,就自然会联想到薄薄的东西。
四、结语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注重汉字文化的讲解和渗透,让学生真正觉得识字是一门乐趣,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所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科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实教人以知识,育人以文化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让孩子拥有阳光的心态去识字,认字,享受语文所带来的乐趣,转变学习的心态,更新教育观念,师生共同享受语文的趣理性。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教育理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书[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5]俗解汉字与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2011年第1期(总第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