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安全教育

2018-01-28郝希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安全生命小学生

郝希俊

【摘 要】生命是我们进行一切活动的首要基础,就学校教育而言,实施生命与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乃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理所应当承担起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文本中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及其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感悟生命的意义,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感受生命的美丽,提升生命的质量,让孩子们的生命在语文课堂中欢歌。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生命;安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02-01

教育应关注人的发展,“生命与安全教育”在现时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我国课程方案中尚未设置这一课程的情况下,学科教学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命因素,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人。语文教师应不只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也应是经由语文教育去树立其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富有创造的实践者。语文教学就应是这一个个生命个体所进行的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活动。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充分挖掘语文文本中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资源

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课中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近安全,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学理应自觉担负起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职责。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从而达到育人之目的。

1.对学生进行生存意识教育的课文。

实际上就是珍惜生命与安全教育,这是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和首要前提。因为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发展与质量的问题。

2.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教育的课文。

生存能力,包括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等。这是个体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的课文。

即生命质量提升教育,是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最高层次。生命不仅仅意味着肉体的存在,而且是一种意识观念的载体,其价值并不在于寿命的延长和外表的美丽,而在于心灵的善良、人格的健全。因此,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使个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从而最终实现自我。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关键是渗透,即其教育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融于语言文字的诵读、品味、想象之中。其实语文课本身就是应该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只是有时我们忽视了生命而已。我想,生命与安全教育在我们平日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应该是一种很自然的习惯,这源于我们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不管是书中生命、读书的生命还是教书的生命。

1.在赏读美文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过程。例如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五彩池》、《观潮》、《桂林山水》等文章,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壮观,让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热爱之情,有了爱就无意中懂得生命的可贵;一些是写人的文章《我也是普通一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西门豹》、《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让人深切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以及关心和爱护。珍惜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这就是正确的生命观。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灌输,增强学生生命意识。

2.在品味语言文字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淡化分析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关键性词句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教师要能对文本教材做适当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升华情感,感悟生命的真实意义。在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中,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个性描写,抓住关键词句,引领他们走进普罗米修斯的内心世界,感受普罗米修斯的情感领域和精神内涵。

3.在情境争论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创设争论的情境,让学生在两难情况下的取舍问题,常常能引起学生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4.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命的美丽。

虽说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教师若能引领学生通过对纸上文字的品读想象,找到一点“躬行”的体验,也是很有教益的。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告诉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样得出来的才是自己的结论。”学生语文课文,进去了还得跳出来,沉浸其中跳不出来也并非是件好事。让学生在教育情景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一种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用更多爱心去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強生命与安全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立足语文课堂,着眼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对育人神圣的悦纳,对教学专业虔诚的敬重,也是教师人格德行无穷魅力的体现……让我们把生命与安全教育时刻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去,让我们不断地探索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让孩子们的生命在语文课堂中欢歌!

参考文献

[1]王学风.《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

[2]吴峻松.《生命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与研究.

[3]《语文课程标准》.

[4]林高明.《课堂,凝视生命的细节》《教师博览》.

[5]刘济良著.《生命的沉思——生命与安全教育理念解读》.

猜你喜欢

安全生命小学生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