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生“三问三思”教育的养成策略

2018-01-28周国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初中生

周国顺

【摘 要】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学校必须打破旧的模式,寻求适应新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构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途径,“三问三思”就是创新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初中生;三问三思;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93-01

一、三问三思的产生背景

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单亲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和隔代抚养现象大量存在,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从小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习惯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不少学生娇生惯养,好逸恶劳,国家民族观念淡漠,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感恩,举止不文明,不懂得尊重别人,心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学习上怕吃苦,不善于或者懒于思考,缺乏主动性和大胆探索的精神等,这些现状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效,特别是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在如此背景之下提出了“三问三思”这一新思路,现目前“三问三思”是学校“123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学校尝试通过“三问三思”这一新的德育途径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之路。

二、三问三思的含义

要探究三问三思的养成策略,首先需要知道三问三思的含义,了解其含义,才能有根据的去实施。三问,即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围绕“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人爱朋友”、“爱学习爱生活”等方面给自己提出三个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自我管理的要求。三思,即每天每个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对自己所做的“选择”进行反思。

三、三问三思的养成策略

1.循序渐进的渗透式教育。

通过循序渐进的渗透式教育,培养学生会生存、会生活、会思考、会学习,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心智健全、不怕困难、愈挫愈勇的良好心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亲近家人、知道感恩、报效国家和人民的朴素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习等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小绅士”。具体做法如下:

(1)“三问”,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与家长共同从“三问三思养成题”中选择三个问题(每个模块中选一个问题),作为第二天践行的思考题(每天选择的养成题要求不相同),并记入到记录本中。如果是双休日或节假日,也应在晚上与家长共同选好3个问题作为第二天践行的思考题,并记入到记录本中。

(2)“三思”,学生对前一天晚上所提的践行思考题进行反思作答。在规定的反思时间,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对照要做的三件事情分层次、有步骤地对一天的言行进行反思,并将反思的内容记入到记录本中。如果是双休日或节假日,应在晚上对照要做的3件事情,在家长指导下对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反思,并记入记录本中。无论是上学期间还是非上学期间,家长都必须在指定地方签字并写下真实的评语。每周一,为班主任统一检查和简要评价学生“记录本”时间。

(3)“三问三思”实行班主任和家长负责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得间断。学生无论是在上学期间还是在非上学期间的“三问”均由家长负责落实;学生在上学期间的“三思”由班主任负责落实,学生在非上学期间的“三思”由家长负责落实。各负责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督促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和优良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里的老师,家里的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老师或者家长可以结合“三问三思”,每天给自己提出三个问题,然后去完成它,到一定的时候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然后给孩子们分享这个过程,久而久之,这会使得它成为一个习惯。良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养成好的习惯可以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可以避免生活陷入混乱的状态;良好的习惯也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将工作和学习安排的井然有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无论是养成好习惯还是改正坏习惯,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这个过程当中,还必须注意避免以下情况:

(1)急于求成心态。

心理学中对“习惯”的阐述是:习惯是一种习得性反应,因此反应较为简单,在类似情况下,以近于自动的形式出现。又或者习惯是由于长期练习所形成的自动性行为,动作已成习惯。习惯就是在无数次的积累、歷练中不自觉而又逐步形成的。它一时不容易改变,往往是不假思索就自动做出的反应。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纠正学生的坏习惯都需要耐心,甚至要有应对学生坏习惯改正过程当中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要有恒心,急躁是大忌。

(2)一阵风教育行动。

习惯养成是有过程的,因此,需要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融各项教育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要避免寄希望于几次热闹的集中教育中获得圆满成功的幻想,要实实在在地做好做细工作。

3.良好的家庭教育。

德育工作学校不能跳“独舞”。事实上,家庭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优势。但是不难发现,农村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较多)依然很薄弱。家长的文化素质低是家庭教育薄弱的很大原因,但是还有些家长并未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课堂”,这些家长将育德的职责全部推给了学校。为此,学校应加强“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与家长达成对德育工作的一致观点,让家长明白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开展家庭教育。

结语

教育之所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是因為它总是让广大的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就对自身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塑造。对于德育工作来说更是如此,“三问三思”这项工作主要就是抓住循序渐进的特点,老师以及家长给学生们塑造了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每一天的微小点滴当中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进行追问、反思,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慢慢的收获了成长,他们也会看到学校、老师、家长对于自己的呵护与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校老师需要相互配合,并不仅仅是某一方就能达成效果的。总而言之,“三问三思”是构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途径,是创新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尝试。本文主要通过其产生背景、含义,引出“三问三思”的养成策略。

参考文献

[1]袁敏辉.“三问三思”创新德育教育途径的探索[J].小作家选刊,2016(28).

[2]奚洁.寻“三问”策略筑有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88-189.

[3]张海蓉.引导学生善于提问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5(10).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中职生数学习惯养成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