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
2018-01-28王爱
王爱
【摘 要】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经验、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不足,在学习过程中无疑也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难度的增加,教学的效果也很难进一步提高。但如今,新课程标准带来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应首先反思教学中的不足,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理念,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79-01
引言
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影响着他们语言表达、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地段的语文教学任务是繁重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找出问题,强化改革,通过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阶段,教师要向学生传递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素质终于知识。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应更加关注学生在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上。如今,落后的教学观念是阻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的一大阻碍。
2.脱离时代轨道的教育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并不是不断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早已“过时”。如今,教師与学生的课堂地位已经彻底调整,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角”,而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起引导作用。但很明显,传统的授课模式仍然“残留”于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不能在此基础上改革和创新,是很难提高教学效果的。
3.未能考虑到低龄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团体,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处于7—9岁之间,认知能力还不强,对于学习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调整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掌握,并爱上语文学习。但这一点仍有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做到。他们按照自己惯用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忽略了低龄小学生的特点及需求[1]。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建议
1.培养学生的兴趣。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尚不健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较强的毅力,如果教师把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地太过死板,就会使学生就此丧失学习语文的热情。因此,教师除了教育学生之外,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上来。
比如,利用课本中的插画来进行拓展性的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配有插画,教师可以利用插画,让学生品读课文中的词句,领略课文的意境,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分析文章的大意。
在品读小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小小的船》时,就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教学。《小小的船》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儿童诗,词汇优美,比喻形象,全诗充满了童趣。插图里有一个小孩把月亮当成小船舒服地坐在里面,并拿着一盏小灯照耀着遥远的地面,整个画面表达了孩子对天空的无限渴望,这也恰恰是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2]。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插画,自由地发挥想象力,猜测这月亮上的小孩究竟在做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们正确地品读课文中的词汇,理解课文的真意。
教师要想更有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条捷径,用有趣的插画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文字,不但让学生学习了课文。也娱乐了身心。
2.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导入谜语、童话故事和生活事例,引发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课文《两只鸟蛋》,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小鸟的习性和种类的资料,带领学生们走进大自然,来了解课文中所没有描述的知识。在读完课文后,也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小鸟的知识,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3.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语文知识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较为抽象,而语文课文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想要掌握语文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而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之外,还要鼓励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增强自我的创新能力。
《乌鸦喝水》是伊索寓言里的一则富有哲理性的故事,被人教版语文课本收录为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课文,由于小学生未曾接触过物理知识,因此在读完课文之前并不理解乌鸦为什么要将小石子扔进水瓶子里。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解释,而是让学生自行理解,针对乌鸦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分析。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了结论,才能理解乌鸦的行为和这一则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与此同时,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过程中了解了大自然的物理原理,获得了课本外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极为有利[3]的。
4.因材施教。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先要将课文的内容理解透彻,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拟定一个大体的教学思路。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比尾巴》,学生在读课文之前可能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尾巴的‘巴字在字典上念第一声,在课文里却没有声调呢?”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进行解答,而是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夸奖学生分析问题时的细致,然后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提醒所有学生注意这个问题。
每个学生的特点都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但无论学生的特点及个性如何,教师都应该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讨问题的积极性。
三、结语
学无止境,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停下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应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时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实践性与创新性,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英.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J].课外语文,2014,10:59.
[2]何建洪.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以人教版新课标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74.
[3]刘浩.紧扣有效,润课细无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