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与策略

2018-01-28彭少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彭少华

【摘 要】高中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学科,是一门善于将理论知识要点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注重实践的理科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给学生讲授物理的原始概念,教学生利用有效的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价值观来学习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核心要点,从某种程度上帮助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着力点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75-02

前言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清楚地明白学生的学习不在是单纯地在课堂中进行学习,而是需要用一种积极,乐观并且灵活多变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有很明确地提出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以及达到每个学科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为了很多教师比较关注的话题,对于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也是在一起议论纷纷。所以本文从几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与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在物理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是可以帮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是社会上所需要的,是学生通过对物理的深层研究所内化的品质,是组成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素养时,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了解教材以及物理的精髓,对于物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仔细地研究,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科的真正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成为日后自己在生活中的思维解决模式,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既学会了物理知识,也形成了自己的能力,也拥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科学精神,为字后的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在高考的应试教育的形式下,很多一线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他们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高考的时候能够在物理学科方面取得高分,所以这就导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弊端。教师在这样的情形下只会关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完全忽略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和价值观方面的建立。比如说教师为了让学生得到高分,让学生运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身心俱疲。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学科方面的成绩不仅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对于物理学科海产生了抵触心理。我们要明白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立足社会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素养。从核心素养的本身含义我们可以得知这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结合。而且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将会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学科的真实存在意义。学生的物理能力和核心素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作为基础,这样才是教师教学的正确方向。

三、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第一,教师需要围绕物理核心概念对学生进行开展教学。我们要明白物理中的概念就是为了方便学生在解题时候的运用,所以教师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将这些物理知识要点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物理认知。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节的《时间和位移》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时间的概念以及时刻的概念,从而告诉学生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有就是位移,我们知道位移和位置两者似乎很像,但是两者却又很大的区别。比如路程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而位移是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这两者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教师要然给学生知道这些概念才还让学生顺利地学习接下来的矢量和标量。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围绕着知识点的本质去将,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通过实在的现象看到物体的本质。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考试,知识给学生讲了有关位移和路程的考点,而忽视了其他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印象不是那样深刻,有时候还出现混淆的情况,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第二,教师需要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对学生的思维素养进行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要类似于传统的教学课堂,一味地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输,而没有留有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高中物理教师要利用相关的实验或者创造情境,让学生去思考自己所看到的和观察到的现象,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在课堂上知识充当一个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课的教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速度快慢的原因,以及在怎样的情况下它可以变成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对于物理进行研究,根据所看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猜想的探究方法。教师在课前的时候准备好需要的教具,比如说牛顿管、硬币、纸片、打点计时器等。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多种物理下落的场景,然学生对于下落有个初步的理解,比如石头或让水果的下落,大家都知道是因为重力。然后引出伽利略当时引出的问题—一枚与硬币等大的纸片从同一个高度同时落下,哪个最先着地,让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这时候学生就会利用之前准备的器具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最后的得出结论。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方面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維灵动起来,更好地体味学习的乐趣和奥妙。

第三,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有关的物理学士,激发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敬畏和崇拜之情。像牛顿和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学生能够从他们的身上学到科研精神,能够体会到现在物理的来由,也能够预测到物理的未来。

结束语

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认识以及策略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不断地研究,考量和实践。不管是学校的教师还是生活中的长辈,都需要引导学生对于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对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黎志蓉.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与策略[J].师资建设,2017(1):84-85.

[2]许桂清,朱燕明,张晓红.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物理课堂评价策略探讨[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34(19):7-8.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