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2018-01-28焦国胜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新时期小学

焦国胜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推动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更新,尤其是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思想道德价值理念,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但受到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感较强,增加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难度,可以说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班主任的全新的考验,作为小学班主任的我们应当及時的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与学生平等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本文就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86-02

引言

德育教育是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引导,属于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在小学时候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这个时期对其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们塑造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单单的依靠老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模式已经日趋落后,没有办法起到长久保护的作用。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时,要联系起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此来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效率得以提升。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参加各种补习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道德意识薄弱。

2.德育工作形式化。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教学理念守旧,缺乏有效的创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只是流于表面,太过于形式化,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灌输,并占据着主体地位,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仍只是单一的在学校开展,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少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对学生德育教育极少关心,只是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是学校的事,忽略了自身对学生的影响[1]。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积极优化教学理念。

要想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就要提升思想意识和管理理念,真正践行多元化管理框架,确保教学观念能得到有效的升级。第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要从自身思想意识层面提高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将其更多的精力投入课程设计,建立健全的、系统化的教学过程,确保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2]。第二,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在实际教学结构的建立和落实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充分认知德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和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要转变家长的观念,在小学德育教学机制建立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建立家校互动体系,使家长和教师形成有效的教育群体,积极引导学生最大化地吸收德育内容。教师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能获得最大化的成长。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德育教学内化。

要想提升德育教学的有效性,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品德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其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起学生的联想,深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素材,让学生深入课堂体系当中,提升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举例来说,在开展节约用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但是单纯的理论宣讲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根本无法起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中的用水习惯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搭建现实生活与品德知识之间的有机桥梁,提升学生的领悟力和认知能力[3]。具体而言,可从现实角度入手,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如果大家都不注重节约水资源,最终的恶果还是要由自己来承担,如此一来,教学知识更能入脑入心,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合理运用激励性教学用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敏感的阶段,无论是自尊心还是自信心都是初步建立的时期,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鼓励,可以说班主任的教育评价用语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形成状况[4]。鉴于此,教师应当合理运用激励性教学用语,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以及缺少自信心的学生,积极鼓励其融入班级内部,产生归属感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自尊自爱自信的品格。例如:在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班主任应当合理运用鼓励性的教学用语,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开导,尤其是“你可以的,相信自己”以及“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等鼓励性用语,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创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育氛围。

4.家长与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结合。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除了要依靠老师的指引外,还要依赖家长的帮助,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家长不能很好的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那么长时间的影响下,孩子必然也会像家长一样。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的道路上,家长和学生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的优良人格的塑造而努力。家长要对孩子讲解一些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对德育教育加深理解。

结语

新时期小学教学的重点已经由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转移到了对学生核心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上来,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教育理念的调整和转变合理运用激励教学用语,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同时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提供环境支持,全方位的促进学生核心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将学生培养成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利平.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04-105.

[2]林雪.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7(32):79-80.

[3]李方艳.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6):76-77.

[4]李洪信.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05):73-74.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新时期小学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