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8王长荣
王长荣
【摘 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初中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历史教师在实践中,应该将素质教育理念视为指导思想,落实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组织学生进行教材重点、难点知识的系统性研究,通过微课资源的整合、教学方案的优化、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帮助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增强主体优势。这样,既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支持,也有利于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做出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微课教学;有效应用;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64-01
引言
微课融合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灵动的教学方式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微课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教师将其合理的应用到课堂上,可以去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能够打消学生的认知顾虑,更方便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高效实施。在实践中,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用微课来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循序渐进中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进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
一、运用微课教学,提升学生兴趣
初中生喜欢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但是学习经验不足,生活阅历不甚丰富,遇到困难、复杂问题常常表现的十分迷茫,一旦脱离教师引导,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探究积极性不高、缺乏自学信心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课程资源,巧制微课课件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并且告诉学生,历史是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只有不断的深究,不断的探索,才能增强自身的主体优势,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绝对的有利位置[1]。其实,应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更符合以生为本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直观教具,将重点难点内容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畏学的心理就会慢慢消失,并且朝着“乐学”的方向提升思维的活跃度,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变得更加顺利。比如,在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相关内容时,教师授课绝不能简单的按照教材的顺序,而是要在微课中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或是借助微课导入一些风景图片,配上精妙文字点拨,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产生很强的求知动力,深入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努力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学习中顺势走向人生更大的成功。
二、运用微课教学,彻底突破难点
一直以来,如何突破教学难点,都是初中历史教师深思的关键问题。在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在一起,如果教师不考虑多方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带入趣味元素以及创新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优质完成学习任务,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始终流于形式,使学生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越来越有限,极大的限制着初中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2]。笔者认为,我们历史教师一定要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不断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出有效教学指导,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因为只有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學习的最大乐趣,历史教学工作才能走向更大的成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比如,《战略大决战》一课的教学难点包括:(1)让学生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2)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中共胜利、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教师制作微课时可以插入1946和1948年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对比简图,让学生了解两只军队人数变化的情况,充分凸显我国东北地区解放军在兵力上的优势,紧接着分析东北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原因。之后,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史学资料,通过精讲加深学生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开阔学生视野范围,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真正达到一个一举多得的目的。
三、运用微课教学,活跃学生思维
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领域全面深化,学生思维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历史教师也很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会运用微课启发学生探究历史文化的意识。一些历史遗物是学生无法亲身观看到的,教师借助微课为他们做出具体展示,很好的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一些历史事件和学生生活相差甚远,教师利用微课搜集相关资料加以问题论述,不断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这都体现着微课教学的重要意义,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3]。比如,学习《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在微课中讲明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还要出示《南北朝并立形势图》和《东晋十六国形势图》等图示,去揭示“民族融合”这一主题,思考讨论“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微课教学乐趣无穷,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
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属于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历史文化,对于初中教育事业长远规划目标的实现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在实践中联合多方因素加强微课指导,可以培养出更多全能型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16)22-23.
[2]王春波.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5(4)89.
[3]何秋兰,刘赣洪.新课程下的中国中小学微课教学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