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生活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8-01-28钟玉锋
钟玉锋
【摘 要】德育资源融合到教育的各个视角,教师应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既要依托教材,不脱离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又要拓展教材的内容,强化学生的认知清晰化,结合社会资源、生活资源等,构建有教育意义的德育体系,填补以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不足,灵活化应用教材,打造轻松、平等的互动空间,学生可畅所欲言的表述自己的语文意见,从中汲取教训,不断的延展思维,获得语文相关问题的创新思想,在德育资源的开发下,导入新鲜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一系列的语文命题讨论,激发学生的语文思考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生活化;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76-02
引言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内涵性,透过文字的表层面信息,能够整合语文的知识体系,获取不同视角的语文内涵领会,汲取语文的智慧,在语文底蕴的沉淀下,学生的口语表述、书面表达、思维联想、情感意志等均潜移默化的得到强化,而根本上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语文的讲解模式应从书面引导到生活化构建,营造有趣的情境空间,学生短时间被语文的生活化趣味、吸引,调动好奇心参与语文的互动,激发学生的语文潜在意识,让语文联想更加开阔。德育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教育问题,通过生活的联想与其他,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合语文的情感信息,衍生出独立的思想,对语文的认知更加深刻,社会资源是语文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关键点,教师可通过社会问题的导入,利用一些时事热点调动学生的参与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辩证心理,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代入自己的情感表述对有关社会问题的见解,没必要提供标准答案,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从社会真实的问题中思辨,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感悟到语文更深层次的意境。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在一定的现实生活场景的学习的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想要学生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那么必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挣得的理解消化,并学以致用。在此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便可真正的发挥期独特优势。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中设生活情境的目的,究其根本是为了令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中建立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学生将其所学知识更快的理解吸收,转化成自己的,达到真正的理解,并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这是优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表演可以让生活升华
语言文字就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记录和提炼,它对生活有着一定的概括和创新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经常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在一定的情景情节之下进行,这样是非常有效的。条件允许的话我们还可创造特别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体验他人的生活。角色去想一想,体验一下。比如在进行课时《一片树叶》教学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之中的小动物们,把各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到了小动物们对小椿树的爱,而观看的学生也逐渐融入到了情景之中,体会和感受更加的真实。在这样的活动之中,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显。
三、走向社会,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现在一些广告语,XX,非一般的感觉。让很多人以为是飛一般的感觉,让学生了解到同音字的音虽然相同,义却不同。通过对字的分析,了解语言的文字知识,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语,规范用字,规范说话的好习惯。新课改后,学校和教师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学习生活化也是一种培养综合素质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学习,还能够使学生增强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教学方式的实施,更需要学校外部环境的支持,学校的重视和支持能使教师更加认真,能够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对待生活化语文教学。在教师的安排下,可以组织一些活动,由学校走向社会,如给商家设计一些广告语,给街道板报写一个小通知,都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都是语文实践较好的方式。在学习一些关于美景的课文以后,让学生试着介绍自己周围的景色,充当小导游和解说,然后评比谁说得最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灵活的课堂授课方式
生活化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老师进行传授,学生则接受老师传授的这些知识,这是单向教学。而生活化教学则不然,它提倡的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更是一个引导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生活化教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也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比如运用多媒体、情景创立法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这些授课方式可以让老师所要讲授的东西更加生动、更加立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更好地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比如, “詹天佑”“中华少年”“怀念母亲”以及“用心灵去倾听”这样的学习篇目,老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对文章中涉及的人和事物进行一个更加生动的呈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结束语
语文的教学绝对不仅仅是在课堂天之上,肯定有着更加宽广的天地,生活这个大天地之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学问,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追求。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寻找到生活和教学的融合点,将生活变成学生学习的实例教材,也让学生将学习真正的融入生活之中。为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还有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在生活场景中去感悟和探索,并且最终学习和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彭敏.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05).
[2]夏佳萍.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外语文,2016,(05).
[3]刘可欣,高照辉.让小学语文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J].新课程(上),2015,(07).
[4]王佳佳,唐立芳.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华少年,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