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的融合

2018-01-28黄德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4期
关键词:全人大学英语教学融合

【摘 要】本文试图理清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全人”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鉴于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笔者强调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更需要融合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素质教育;“全人”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34-01

一、引言

目前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效果却不甚理想,是一种浪费。谷歌公司的谷歌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讯飞公司的翻译机和随身译APP以及“腾讯翻译君”翻译软件的问世让很多人觉得已经没有必要费时费力学英語了。那么,学习英语,学的是什么?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何在?“全人”教育理念解答了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困惑。孙有中(2017)、文旭等(2014、2018)提出在外语教学中实施全人教育理念,倡导外语教师要“教外语、育全人”,使外语教育真正回归其本质和原点。相比于专业英语教学,全人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讨论还比较少,本文针对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强调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合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二、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全人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

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将西欧的自由教育与美国的本土实践相结合,将以尊崇古典学术为核心的“自由知识”教育转型为以尊崇科学教育为核心的“文理教育”,从而产生的一种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创新,以本科教育的基本构架(文理教育+专业教育)为基础和保证进行实施。

文化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一种本土化创新。在汲取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文化素质教育大力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将实践列入教育过程。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重建教育的整体性,通过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杨叔子,余东升,2007:4-5)。文化素质教育比通识教育在内容上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其作用更巨大,影响更深远。

“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首先是人之为人的教育,即“通德”教育。重视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理性的批判思维能力。其次,它是传授广博知识的教育,即“通识”教育。强调在智力、情感、社会、身体、审美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个体的潜能,实现人的整体发展。第三,它是和谐发展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文旭、夏云,2014:79)。“全人”教育理念强调人的整体发展,倡导个体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关注人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关系,侧重外在价值与内在追求的平衡。总之,其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相对完善和完美的人。

“全人”教育理念是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正确定位,是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想追求。较之文化素质教育更为高质、更为内在、更为深入,也更为理想化。

“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只有内化到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中才能落实到整个教育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王守仁,2016:4)。大学英语教育在理工科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还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全人”教育理念的引入将淡化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目标中的工具性、功利性取向,强化其人文性取向,使学习者朝着“全人”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理工科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现状

韩佩曾对黑龙江部分高校就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兰州、河北部分高校的调查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理工科大学生普遍认为科学文化知识重要,致使其人文基础知识薄弱,缺乏人文阅读量;兴趣爱好较为单一,社会适应性不强;在个人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缺乏主动性(韩佩:2017:26)。

曹慧超针对北京五所理工科大学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急切想要提升的能力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60.8%),言语语言能力(37.5%),自我反省能力(31.4%)等(曹慧超,2014:35)。人际交往能力和言语语言能力的强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交流表达和写作的薄弱,自我反省能力的需要与对人生、对世界观、对生活的思考有关。

外语在我国理工类大学的人文类课程中,与马列课程和德育课程一起,约占全部人文素质教育总学分的80%以上。外语课程所占比重可见一斑。人文学科对理工科学生的意义正如J.施奥布所言:“人文学科对工科学生的基本价值是,它们教给一种方法去探讨与工程诸学科不同的疑问、看法和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以促使其心智的成长和发展。”

四、结语

在实时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向何处去?笔者认为,尤其在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只有在“全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与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发挥大学英语的人文性作用,才能实现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完人”。

参考文献

[1]曹慧超.我国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

[2]韩佩.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4]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界,2014(5):76-82.

[5]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2):1-7.

作者简介:黄德兰(1965-),女,汉族,安徽舒城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全人大学英语教学融合
健体教育显特色润泽身心育全人
——记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州大道小学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融合》
大学整全人的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旨归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我所体验的全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