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吴昌硕写意菊花的艺术特色

2018-01-28刘俊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焦墨吴昌硕巨石

刘俊梅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17-02

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他善于写意,在书法以及篆刻方面也有着颇高的造诣,吴昌硕一生喜爱菊花,他居住的地方以及他的家乡种的都是菊花,所以菊花是他经常使用的题材。在吴昌硕先生作画的时候,喜欢用岩石与菊花相伴,善于用大片墨色渲染菊花叶子的生命力,浓淡相互呼应,层次十分清楚,作画之时,经常以黄色菊花和红色菊花相间,颜色都鲜艳明亮,有一种水润丰泽之美。

一、吴昌硕写意菊花的构图特点

构图,传统的说法就是章法,构图是整幅画的中心,通过合理的安排控制画面的协调性。在吴昌硕的写意菊花中,大部分都是采用纵向轴,其中《秋菊图》采用了对角趋势,菊花从下而上,左下角与右上角的菊花十分密集,菊花有大有小,菊叶有实有虚,在错乱中交叉生长,菊的茂密与石头的厚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强了整幅画面的协调性,同时也很好的把蓬勃的生命力展现出来。1914年,吴昌硕所作《菊花寿石》布局也是采用对角斜势,但与上幅画不同,菊花在图中的右下角,且画面中有溪水,有树枝,和巨石相伴,巨石如山高,且画的是未经雕饰的巨石,有角有棱,有平有陡,淙淙的溪水缓慢地流着,有高有低,一派和谐的气象,图中的菊花用焦墨而画,笔笔稳实,菊枝也雄浑有力,左边有一枝来回交错的树枝,用笔苍劲,又加上吴昌硕一气呵成的提款,此画虽然看似只用简单的水墨画成,但在大体将要完成之时,吴昌硕经常思考很久而不下笔,他对局部的收拾,对大局的考虑,都是来回掂量斟酌,煞费心血。由于构图不墨守陈规,巧于整体的布局变化,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便使其拥有了丰富的形态特点。

在1915年吴昌硕所作的《菊石图》中,大体观看,将图中的菊花连接起来可以看到一个反S型,图中菊花分布在上中下的位置,其中也是斜对角趋势,在左下角有大簇的菊花,中间的菊花比较疏稀,在右上角虽只有两朵菊花,却开放的十分有生气,图中的巨石又巧妙地与这三处菊花相连贯,而且巨石与菊花相连是弯曲且光滑的一面,这样观看,局部十分耐看,整体配合的细致,一眼纵观全局,便感受到整体的协调感。

二、吴昌硕写意菊花的用笔用墨技法

1.用笔技法。

在中国画中,画画须构图,构图须用笔,用笔构图便有很多方法。吴昌硕在早年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位启蒙教师便是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位篆刻家,所以从小吴昌硕便接触了篆刻,但他练习书法要比篆刻还要早一步。虽然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画画,但是因为他在书法这条路上有着极厚的功底,加上他拥有着独树一格的性格,即使他的绘画别开生面,但是他却能融合各家所长,最终成就了自己的绘画特点。当时任伯年看到他画的画时,便夸赞他画的很不错,都超过自己了,而且还告诉画画不用画出来,因为他有着极为深厚的写作和篆刻的功底,所以让他尝试使用书法的直接作用,以篆书写画花卉,用草书的笔法画枝干,“变化贯通,不难其奥诀也”所以久而久之他将书法融入到了自己的画中,风格也就独树一帜。吴昌硕曾经说过:“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所以当他作画的时候,深刻的记忆并探索运用“写与画”的结合。他通常用“草篆书”来画,线条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虽然从画的表面来看,他的线条并没有那么丰富,状物不求实,但是他的线条十分具有生命力,这恰恰抓住了“写意”的特点,有一种形不似意似的表达效果,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的“大写意”的笔墨形式。一直以来都说“书画相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畫的艺术就是线条的艺术,吴昌硕直接从书写转入画画之中,用笔多用中锋运笔,笔墨相互结合,使线条苍劲有力,意蕴丰富,力求达到一种饱满圆浑的境界。如《秋实图》,这幅画看起来狂野不羁,但杂而不乱,藤蔓趋势向下,上密下疏,着重于整体气势,从枝干,叶脉等都可以看出他是写出来的,吴昌硕用篆刻书法来写藤蔓,简单几笔,却让人觉得有上百条藤蔓,而藤蔓缠绕却又显得硕果累累,这正凸显出画家笔墨的功底。藤叶的脉用线条勾画的十分具有力量感,整幅画看似装满全纸,已无空隙,但无形中又在下方留了提款的地方,整体相辅相成,十分和谐。

2.用墨技法。

写意画用墨一共五个特性:墨彩、墨阶、墨质、墨性和墨法。吴昌硕作画的时候就很好的把握了这些特性,当他画菊花的时候,墨法变化丰富,看似变化的随意,但又遵循了道理,他喜欢使用焦墨作画来体现出枝干的挺立,叶子纯用水墨大笔泼画,又趁着叶子未干的时候勾画叶脉,晕染开来又恰到好处,笔笔相连,清晰明确,毫不含糊,显得叶子体态饱满,他掌握水分恰到好处,绘画中并无脏乱之感。然后又用双勾勾勒花瓣的形状,待干以后,染上颜色,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气息,而且能在这苍劲之中,显现出来菊花瓣的柔和之美。例如《菊石图》,这幅画是庭院秋景,盛开的菊花与岩石相伴。图中菊花一共分为四组,每组菊花形态各异,颜色大不相同,离画面近一些的一组菊花菊叶以焦墨为主,大片勾画菊叶,焦墨画茎,力道十分雄浑有劲,而随着离画面越来越远,菊叶的颜色便用墨色来区分,叶子随着墨色的变化逐渐变淡,整幅画色泽有浓有淡,画面感十分强烈。花瓣的颜色也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以水墨为五彩,所以色彩变化十分柔和,显现的花瓣也非常柔美。岩石用淡墨勾勒,加以点染修饰,虽颜色较淡,但却能让人感受到十分有份量。这种有虚有实、虚实相映的画法,吴昌硕把握的力度十分到位,整幅图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厚,后虚而浅淡,由于浓淡相互呼应,用墨变化丰富,用笔豪迈潇洒,豪放自如,所以有着十分高雅的乐趣。

三、吴昌硕写意菊花的用色特点

千百年来,古代文人总喜欢用水墨来作画,觉得墨色入古,用彩色太过于俗气。而吴昌硕作画用色上和赵之谦相似,喜欢浓丽的颜色,他突破了一直被文人名士垄断的传统的艺术观念,不守陈规,独辟蹊径,喜大红大彩作画,用西洋红画花卉,用水墨为五彩,用重墨为重彩,金黄色的菊花,红艳艳的菊花,甚至还用绿色作画,用色夺目鲜艳而又精雅浓重,在雅俗之间把握的恰到好处,具有文人风骨的金石之趣。曾经上海的大画家蒲华多次告诫吴昌硕画画需要多用水墨,少用一些颜色,因为在那时评价画的高雅就是用“颜色”来评判的,但是吴昌硕对艺术的追求、对作画的探究十分执着,他善用复色,用红与黑相协调,加上利用宣纸的白色相对应,在画面中变化,在变化中得到统一,让人感觉既沉稳又丰富。吴昌硕用重色的绚丽斑斓与大气磅礴的画面相互协调,用浓墨重彩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画画风格。吴昌硕也经常使用赭色,绿色作画,所作之画,墨色与彩色交辉相映,曾经潘天寿夸他是大写意花卉最善于用色的能手。

就如《菊石延年》图,以篆书入画,草书入叶,在用色上,吴昌硕突破了传统观念,他大胆地使用了前人在中国画上不敢使用的西洋红,图中有着大片的红色菊花,双勾花瓣用的是焦墨,花蕊用的是重墨,花与花直接互相交错,在填充颜色时,菊花密集,相互遮挡,所以较为完整的菊花颜色要重与其他菊花,但每朵菊花深的颜色都偏于外围。菊叶并不是使用单纯的水墨来画,而是在水墨里加上了西洋红或赭石的颜色,用色滋润,在浓厚的叶子的衬托下,菊花也被映衬十分有生气。在画的顶部还有金黄色的菊花,菊花有大有小,颜色大抵相同,但每朵菊花深的颜色也都偏于外围,而且菊叶也用了金黄色以此和菊花瓣相互映衬。白色的菊花又与金黄色的菊花叶巧妙地相伴在一起,白色的菊花瓣并无上色,但花蕊用了西洋红和重墨协调点缀,显得格外好看。而作为相伴的巨石的上色也不同于其他画家,吴昌硕先用水墨方笔勾勒出巨石,加以修饰以后,在水墨中加一点花青淡淡地晕染在石头的上部分,而红色菊花挨着的部分则用了三绿轻轻染了一层。若不见画,只听别人议论,便会觉得此幅画太过于绚丽,毕竟在当时的文人墨客眼中觉得“大红大绿”是中国画的大忌,但真正见了此画,才明白什么叫做“雅俗共赏”。他冲破了重围,达到了古人所达不到的那一步,即能拥有水墨之美,又能将色彩缤纷之美把握的十分到位。由于他的大胆尝试创新,对当时绘画的冲击力极大,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昌硕的画在继承创新之间把握的十分到位,推动了整个中国画的进步,创造了中国画新的审美意境,很多绘画大家都是受了他的影响才成功。吴昌硕的出现提高了艺术的境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成为了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

猜你喜欢

焦墨吴昌硕巨石
“素墨丰盈” 首届当代中国焦墨画作品联展开幕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巨石:千古之悲痛,书法之绝唱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崔振宽作品
用劲刻
搬开“巨石”,笑面考试
如何搬运金字塔巨石
洪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