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课堂的构建
2018-01-28林庆源
林庆源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已经将“核心素养”纳入了其中,这说明了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一线语文教师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确保文言文存在价值最大化时,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呢?通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内容的学习,加上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就这个问题给出答案。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言文;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重点内容之一。但是,文言文因其本身的特点,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学习的兴趣,这严重影响了文言文价值的发挥,也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通过恰当活动的组织,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确保高效文言文课堂的顺利实现。本文就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文言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文言文: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诵读
诵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基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并没有诵读的习惯,也就是说,很多学生诵读文言文就是在读汉字,不能将汉字连成词句、不会断句,自然也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同样,也不利于学生借助文言文进行表达与思考。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在教学时,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诵读,通过诵读达到记忆的目的,进而形成语感。
例如,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先组织学生按照所学的知识将整篇文章进行断句,目的就是为学生正确地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做好前期工作。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或者是早读课的时间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一来学习孔子的仁政主张,二来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表达方式,这对日后学生尝试进行文言文写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复述
复述是锻炼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少有这一环节,其主要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进行基本的文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生很少有表达的机会,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提升学生基本的语文学科素养,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复述来达到锻炼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目的。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文言文文本的复述过程中,我们强调的不是让学生以“文言”的形式进行复述,而是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同时进行白话文复述,進而确保学生在复述中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这篇文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所以,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中心思想,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先借助相关的资料对这篇文章尝试着进行翻译,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之后,组织学生尝试对这一文言文本进行复述,这样一来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二来能够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基本的文言文语感,进而为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作出努力。
(三)写作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其实我们并不提倡学生用文言文写作与日常交流,但简单的写作训练还是有必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使学生在尝试写作的过程中锻炼其语言的建构能力。例如,在日常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用文言文描写一些句子,如,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写一写短信、写一写小片段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感受文言文的简练美,同时也为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中其他方面的基础,所以,借助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除了上述的几种方法之外,还有文言文情境表演、文言文概述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建构与应用,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文言文: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解读句子
句子解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自主对句子进行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是促使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进行句子解读的方式,给学生搭建自主解读的平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与思考,进而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做好基础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劝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本节课的一些重点句子,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分析,并且学习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积累”的重要性,而且这些句子从结构上来说比较整齐,也有气势,更能体现出文言文的精练美,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自主分析与思考中形成一定的逻辑,进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作出努力。
(二)分析中心思想
不论是文言文的阅读教学还是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分析、总结中心思想或者是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都不会让学生自己去“浪费时间”总结,宁愿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能真正地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不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让学生在自主理解中掌握文本中心思想,同时也让学生在思考与分析中提升语文素养。
还以《劝学》这节课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提出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的含义,也为了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为了让学生能够用“积累”“坚持”“专一”的思想对待自己的学习,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总结,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结合自身对学习的认识真正理解文本所传递的中心思想,进而在提升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归纳概括思维等都得到提升,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而文言文的教学又不同于其他文本的教学,所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句子解读,自主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分析与思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思维的逻辑性,对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作出贡献。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分析文章中一些字词的用法,分析文本作者,分析文本故事发生的背景等,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三、文言文: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自然美
自古以来,我们就常常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方式对景物进行描述,我们通过运用恰当、优美的语言将我们看到的景物进行描述,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景与情的融合中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描述方式一来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二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本中寄予的情感。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的“自然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兰亭集序》时,由于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就是让学生欣赏文中所描繪的自然美,进而在自然中汲取生命的活力,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所以,为了让学生感受这篇文章中的自然美,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先对文章中的一些句子进行勾画,尤其是对描写自然景色的句子,如“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等。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在反复阅读这些句子时想到了什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文言文文字的简练,也能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进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为学生形成基本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作出努力。
(二)情感美
随着三维目标的贯彻落实,情感美的研究也就成了一线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之后,形成健康的、具有学习意义的情感价值观。也就是说,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的情感美为每位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作出努力。
例如,在教学《苏武传》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也为了让学生体会文言文文本中的情感美,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先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了《苏武传》这一故事的前因后果,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武”其人。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并通过总结分析学习苏武身上的英雄气概,感受苏武身上的爱国情怀,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思考与交流中不仅能够感受古代人物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怀,也能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这一人物形象中感受和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体会那份情感美。
四、文言文: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对文言文来说,坚持学习文言文,能够借助文本中所表达的思想、人文情感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就是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该如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呢?
(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传输
文言文中的文字内容本身就是发生在过去,里面有很多知识都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素养的时候,我们要做好教材的挖掘工作,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输。例如,在教学《赤壁赋》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宋代文人的思想,领悟传统的文人精神,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在“江水”和“月”这两个意象的应用中体会事物之间的相辅相成。总之,我们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文本,通过有效的分析促使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得到传承。
(二)注重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
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篇文言文向我们传递的思想,比如《陈情表》中传递的“孝道”,《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大局观”等,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精神,都是值得学生学习与传承的。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精彩活动的组织确保文言文教学价值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总之,本文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分析。
参考文献:
[1]郭亚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9):93.
[2]薛文坤.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45):117-119.
[3]张治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3):83-84.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