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需求

2018-01-28宁洋

大经贸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

【摘 要】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改革任务。而社会管理性服务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组成,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政治導向性, 政府无法按照常规的供需逻辑来决定社会管理性服务的购买。本文将大数据理念嵌入到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有效需求的识别和测量中,试图从需求的角度, 首先对有效需求进行识别, 包括梳理识别的逻辑和构建识别模型。研究得出政府采购某项社会管理性服务的综合有效需求分别由服务对象的有效需求、购买主体的有效需求和承接主体承接的有效需求构成。

【关键词】 大数据背景 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 有效需求的识别及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对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 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的有效需求

1、服务对象的有效需求。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满足服务对象——公民对社会管理性服务的需求。这些需求有很多种类和层级要求,而这些要求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例如在公民心里某项社会管理性服务是紧急的还是不紧急的, 对公民来说是重要的还是不重要的,是否可以被其它服务事项替代等等,都影响着公民的有效需求。只有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 抓住主要因素,才能科学识别服务对象公民针对社会管理性服务的有效需求。2、购买主体的有效需求。除了首先要满足服务对象公民的需求,购买主体本级政府在决定购买行为时也不是孤立决策的,本级政府的购买需求还受到了诸如上级政府、本地发展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影响,首先,上级政府是否购买了同类服务, 某类服务领域是否是上级政府重点考核的。3、承接主体的有效需求。根据之前的阐述,承接主体对社会管理性服务也有其承接需求。具体来说影响其承接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首先,承接主体的承接能力有强有弱, 在竞争中它们会根据自身的实力对具体的某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承接决策, 它们对承接服务内容的规模、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有不同的承接需求;第二,社会管理性服务包括的内容也很丰富, 相应的承接主体也有各自擅长的领域。第三,承接主体各自的信用不同,国家越来越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数据背景下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有效需求的识别

(一)大数据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需求。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在不知不觉中被上传、分享、查找, 大数据几乎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首先, 大数据的运用可以帮助更高效地识别出公民的有效需求。大数据的运用打通了政府和普通公民之间的信息通道, 政府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公民日常的各种留痕数据进行收集、整合、挖掘和分析等, 准确了解公民的需求。政府是拥有绝大部分信息的最大的数据生产者和拥有者, 公民对公共服务的有效需求将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等,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其次,政府可以运用大数据,进一步明确本级政府的购买需求。本级政府可以运用大数据工具实时捕捉本地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事件, 群众矛盾突出的领域, 选择本地方发展过程中当前最重要最紧急的社会需求,有重点有层级地进行购买服务计划的制定。

(二)大数据背景下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有效需求的识别逻辑。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有效需求识别逻辑关系包含:明确需求主体;分析主体需求的影响维度;各维度有效需求的识别;综合有效需求的确定。由此推理,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需求识别的逻辑关系包括:明确购买主体的需求;分析影响购买主体购买行为的各个维度;各个维度有效需求的识别;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有效需求的确定。

(三)大数据背景下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有效需求的识别模型。1.构建模型。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的理想状态是公民的需求、购买主体的需求、承接主体需求趋同, 即“三维需求一致”,才能确保供需匹配高效。为此,创建“三维需求一致”的识别模型, 据此评估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的综合需求度,明确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项目的重要次序、标准级别以及动态准入退出机制。2.大数据收集与处理。依据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三维需求一致”的识别模型结构, 模型中所使用的大数据主要涉及政府社会经济大数据、承接主体的大数据、公民需求信息大数据三方面。

政府社会经济大数据涵盖了上级政府社会管理性服务要求、本级行政区内经济结构组成、社会公共信息、人口结构组成、资源资产清单、生态环境信息等信息。其中, 经济结构数据包括GDP、不同产业产值、地方财政收入等,社会公共信息包括交通、医疗卫生、能源供应、社会消费等信息,人口结构组成包括性别比例、不同产业就业情况等,资源资产清单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包括植被覆盖率、植被生物量、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等。

三、结论

本研究首先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的有效需求的构成:分别由社会管理性服务服务对象的有效需求、购买主体的有效需求及承接主体的有效需求构成,并且分别深入探讨了服务对象、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和主要构成。进而,本研究将大数据与政府购买服务相融合,分别将大数据的理念框架嵌入到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有效需求的识别逻辑中,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性服务的有效需求的识别模型。

【参考文献】

[1] 杨慧.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研究[J].南方论刊.2016(10)

[2] 何继新;李原乐.“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探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8)

[3] 韩兆柱;翟文康.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整体性治理理论应用研究[J].行政论坛.2015(06)

[4] 张康之;张桐.大数据中的思维与社会变革要求[J].理论探索.2015(05)

[5] 赵敏.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精细化路径研究[J].理论观察.2015(04)

作者信息:宁洋(1990—),女,汉族,山西长治人,山西财经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猜你喜欢

大数据背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旅游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大数据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途径探索
精细化、科学化——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机制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工作问题与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