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生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8-01-28郑春燕

大经贸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益生产人力资源

郑春燕

【摘 要】 近年我国许多企业引进了精益生产方式,推动了企业生产变革与持续快速发展。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实际状况和人力资源现状,严重影响了精益生产变革的成效。因此,企业应着重研究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问题,探索满足精益生产变革需求的企业人力资源优化措施。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精益生产 合作管理

精益生产是针对日本丰田的准时化生产方式所提出的一种生产理念,最早是由美国的专家学者提出的。从字面上来说,精益主要是指更近一步,具体来说就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观念和技术,避免一些无效劳动的产生,减少浪费。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求企业以创新为指导,通过良好的沟通合作,去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企业浪费。

一、精益生产变革下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

精益生产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生产方式或者生产模式,其与我国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就使得精益生产對于企业员工的要求也与以往有很大的差别。精益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精益生产变革是社会的大环境和大趋势,精益生产变革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这就表明了在精益生产变革的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和责任意识方面

精益生产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精益生产要求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消除无效劳动,避免各种浪费行为的出现,而这种生产方式的实施和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在这支队伍中的人群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但是,在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还不完善,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责任意识相对较低,尤其是在许多的民营企业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一部分人群对于自身工作的稳定性要求不高,企业管理松散的情况下常常会消极懒散,一旦企业管理严格就会主动离职,另谋出路。正是企业中的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加大了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的管理难度,更加不利于精益生产变革的实施和发展。

(二)员工技能素质方面

精益生产是日本丰田准时化生产的一种美称,是从日本丰田企业中发展和盛行起来的,这与我国传统的生产模式有巨大的不同,而精益生产变革也是一种新的社会变革,是一种新的思想和理论,而这一新的思想和理论要在我国推行和发展,需要逐渐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被广大劳动者认可和接受。

我国企业的数量众多,中小型企业占据极大的比重,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由于受他们自身素质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于一些新知识、新技能的了解、接受和掌握的能力较差,持续学习的素质较低,这就造成了他们惧怕技术进步、生产改革和设备创新等情况的出现,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他们反对生产变革,甚至社会上出现了企业在退出新制度、新工序时,他们难以适应转变而离职的情况,企业员工的流失率较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难度愈加提高。而精益生产变革的实施和发展则要求企业中的员工必须要有勇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的态度和习惯,要有相对活跃的思想动态,而企业也必须要不断的培养出技能不断拓展和提高的人力资源队伍,进而去满足精益生产变革的要求。

(三)创新意识方面

精益生产的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和内容就是要实施持续的改善工作,不断的减少企业的浪费,而这恰恰要求企业的员工在面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状况要及时的提出自己的新意见和新见解,并且能够把自己的一些新的改进观点和意见落实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去,进而通过不断的尝试去解决问题,使得企业的生产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这些改善和提高的最终目的还是帮助企业减少浪费,降低生产的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创新活动不仅仅是企业中技术人员的工作和使命,而且是企业中所有员工的责任,那些现场的工作人员更加容易通过日常的工作去发现问题,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进而去推动企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虽然来说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勇于和敢于创新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但是我国现阶段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现状和素质与精益生产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这正是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二、精益生产变革下企业人力资源应对策略分析

精益生产变革是社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一个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精益生产变革活动的开展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为了推进精益生产变革,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必须要明确精益生产变革对企业人力资源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发展和探索出精益生产变革下企业人力资源应对策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提升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一)强化企业内部团队的合作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精益化生产变革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和强调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号召全体员工都积极的参与其中。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都是以最基本的班组为生产单位的,在每一个班组中建立其内部的管理小组,进而去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而一旦出现或者遇到那些涉及面广的、重大的问题时,就需要多个部门、多个班组共同组建临时的合作团队去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单纯依靠一个部门或者个人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和精神,这样才能促进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精益生产变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团队的整体合作,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的参与到生产活动中。

因此,精益生产变革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根据每一个员工自身的不同特点和能力素质来分配工作任务,并且要帮助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充分的认识到团队协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要在企业内部中营造出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和谐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奖惩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公开公正进行。也需要为员工提供可以实现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维持员工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矛盾的滋生,促进企业员工的健康成长,留住人才。

(二)注重員工多种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我国的企业种类繁多,其中传统的工业企业占较大的比重,在许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充分的提供企业的生产效率,往往采用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生产,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被高度的专业化,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内容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是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或者重复工作的内容,这种生产方式的开展容易使员工感到厌倦,而且也使员工自身的技能单一化,这种环境影响了员工的发展,提高了员工的流失率,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但是在精益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员工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员工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能够胜任多个类型、多个方面的工作。

在精益生产变革中,企业在开展人员管理,尤其是员工培训时,要以员工自身素质和技能的综合提升为目的,根据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去为他们安排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可以根据员工自身的条件,为员工打造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通过这些系统的培训学习员工自身在满足岗位需求的情况下,自身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员工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三)为员工提供广阔的晋升渠道和晋升空间,提高员工满意度

在我国传统的企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晋升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尤其是那些从事一线生产的员工或者技术人员,没有专门的完善的晋升制度,只能在自己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工作,长此以往,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也造成了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失。在精益生产变革的背景下,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要充分的根据岗位的特征和员工的需求,去设计更加丰富和完善的晋升制度和晋升体系,让各个岗位的员工都可以公平的享受晋升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安宏民.推进生产型企业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J].现代企业,2018(09):17-18.

[2] 杨保战.人力资本生产模型及其与物质生产关系的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8):88.

[3] 陈立涛,闫红彩.丰田生产方式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综述[J].中国市场,2017(20):170-171.

猜你喜欢

精益生产人力资源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寻找医院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