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探究
2018-01-28吕尚臣
吕尚臣
【摘 要】 本论文旨在将现今国内非大型公司的运营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并自此研究中发现,公司在日常运营及提升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不能很好的融资,进而致使公司资金链不能有效的循环,从而使公司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异常艰辛。本文第一步将现今国内非大型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基于研究结果从而完善出合适的发展理念以及对发展现状进行改良的方针政策,进而将不能很好的融资进行处理,旨在为国内相关非大型企业的融资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中小金融机构
一、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现今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主力就是非大型金融组织,为国内经济发展以及平衡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内的相关金钱流通打通了渠道,从而使得金钱循环过程更加高效。现今国内的相关非大型金融组织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发展迅猛,现今的非大型金融组织意识到自身应该突破旧有的体制规章从而实现创新,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结合。
(一)我国中小金融机构融资概况
现今非大型金融组织进行相应融资工作大部分是由内部融资、折旧以及其资金产生的利润来进行融资的,在间接收集金钱时会借助商业银行以及信托代理来进行。且现今的工作水平越来越高,效率也在逐渐提升,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融资体制,进而不断完善,实现对市场经济进行大范围覆盖,与其合作的公司种类也越来越多。非大型公司决策者对经济机制创新进行把握,从而实现平稳发展、步步为营,不被经济形势所影响,达到公司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关系
现今国内相关非大型金融组织的获利,主要是从融资之中獲利,这样一来非大型公司与非大型金融组织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就更加明确,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两者之间的媒介例如承销商等等,基于此来实现对市场经济变化的预估。非大型公司在融资的过程中也为非大型金融组织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相关组织将国内现今非大型公司可以进行融资的手段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得出具体手段可以细化为:直接以及间接两种,然而此两种手段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融资情况并不理想。
(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存在的限制
两种手段中直接融资旨在借以股票等等货币替代物来进行资金筹备,这种手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跨过相关金融组织,从而和货币代替物的持有组织来合作,进而依据现今存在的法律法规进行协议的签订,在签订结束后再进行资金筹备的相关工作。这种筹备资金的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货币持有方对相应的需要筹备资金的一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为关注,进而在货币转移完成后再进行后续透明监察工作。若货币转移后的透明程度高,且货币价值得到了有效利用,则货币持有方基于需要筹备资金的一方进行分析,估算出货币投入后获利以及受损的几率各是多少,以及具体的获利受损情况为多少,从而达到风险可控性。然而现今我国内相关非大型公司信息并不对外公开,进而不能达到相应的货币持有方的条件,不能实现有效融资。
(二)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上文对直接融资手段进行分析,现实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然而间接融资手段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有各种困难。此种筹备资金的方式旨在利用货币持有者自身不能及时将钱财用完,则可以存入相应机构或换成相应的证券从而将货币转移到相应的金融组织,进而中小型公司再向金融组织进行借贷申请,从而使货币转移。然而这种融资手段一般是大型公司运用起来较多且也不会出现太多的困难,这是由于非大型公司在借贷筹备资金的过程中若自身没有相应的资产进行抵押则不能实现资金筹备,现今国内大部分非大型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相应的资产可以应用进而导致了融资出现困难,对于金融组织提出的申请资格遥不可及,所以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采取将非大型公司的相应资产抵押效力增强,进而实现融资简易化。在这种筹备资金的方式之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借贷,然而借贷的多个审核进程会让非大型企业上缴资金,且最终得到的货币数量往往事与愿违,这就导致这种筹备资金所需成本较高,进而使得非大型公司对于此项方式的较为抵触。
三、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隘,融资模式较为单一
现今国内非大型公司没有多种多样的筹备资金的手法,同样不存在相应的较大规模的金融组织为其建立长期提供资金的关联,主要融资来源是金融组织以及相应的货币代替物等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市场汇率以及利率的变动从而出现亏损,进而导致公司运营出现问题。
(二)资金匮乏,缺乏投入力度
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本投入来完成最初的启动工作。一旦资金的起始动力不够,或突然失去支持,那么则会成为金融风险,为机构的发展带来潜在影响。这样一来,机构不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就无法很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就更可能因为一些外界不确定因素,作出相对不够理智和客观的判断,影响自身投资行为,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发展。
(三)融资结构存在缺陷,管理条例亟需明确
融资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融资结构不平衡,导致融资难度增大。中小型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不通畅,信息不对称,同时又没有相对规范明确管理条例,导致不仅外部的不确定因素诸多,内部的风险也增大。因此,融资结构的合理化、管理的科学化迫切需要被关注,优秀的管理人才、管理队伍迫切需要被发现、壮大。
(四)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宏观调控
政府的支持也是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机构得以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而言,发现自身独有的优势是重要的方面,与此同时,获得政府政策支持也是必要的,政府提供的政策在宏观方面能够提供的扶持,是许多其他形式所做不到的。只有寻求政府政策的支持,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解决策略
(一)明确市场定位
就关系型融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中小型企业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这种特点在特定情况下是一种无法替代的优势,面对中小企业,中小型金融机构往往能够提供更好的方案与应对策略。比如,我国现有的四大银行在面对大中型企业时,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的金融服务是很顺利的,而对于中小型企业,其所提供的资源配置效率較高的金融服务则不甚适合,相反,此时中小型金融机构信息流动性强,经营模式灵活,更加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这就说明,中小型金融机构要首先明确自身特点及优势,做好自身市场定位,投入更多精力服务于中小企业,而不是过多关注大型企业。另外,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也要有所保护,在政策方面,要尽可能避免一些政策在惠及大型银行的同时,干扰了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良好的环境。
(二)更新产权制度
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要想有一个相对稳定合理的管控制度,其中产权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方面。同时,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还能给机构的管理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高效运转。因此,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创新应当提上日程,重视产权的主体综合性,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整等使得机构能够吸纳私营工商资本成份等增加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对于出资的一方,也要加强监督,通过自身更加通畅的信息交换渠道增强信息对称性,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及时将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信用情况、经营历史等各类信息进行更新,并适当公开,构建出一个相对科学完整的风险评价与应对体系,尽可能使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有所保障。在责任明确方面,应当有一个权责对等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的待遇确定、薪酬分配也要不断追求合理,在实践中逐渐优化,从而为机构的发展避免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机构的发展,置身于市场,因此市场的波动难免会对机构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那么对于机构自身而言,如何有效地降低这些波动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将其转化成发展的机遇,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是要思考的问题。
(三)参与货币市场交易
中央银行应当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货币交易市场,这样一来一些表现优良的金融机构就不至于因为市场普遍存在的资金来源少的通病而同样受到发展限制。同时,短期的资金调整以外,相对较大规模的银行针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机构的融资代理业务也应当被鼓励,这样一来,小型商业银行等也就相当于间接参与了货币市场,一段时间后,其自身的信贷来源就会得到扩增,资金方面得到了支持,它的发展也就更加有动力和保障。
(四)注重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管理效率是所有机构或企业所要关注的永恒命题。对于机构的人员考核、录用、人面权等,人事部门应当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而非过多受到政府干预。这样一来,机构内部的人事工作就能够更好地根据业务需求来进行调整和适应,适配机构的运作和发展。同时,人事工作如果能够在各项工作中做得出色,则能够充分发挥人事制度本身的优越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杰出人才对于机构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2] 李俊武.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D].暨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