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颈椎病发病特点及预防干预

2018-01-28韩雪孟兵林

科技资讯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发病特点

韩雪 孟兵林

摘 要:通过调查患有颈椎病运动员的行为特点和生活习惯,分析运动员颈椎病发病特点,并提出预防干预办法。使用问卷调查法、量表统计法、数据分析法,对患有颈椎病的运动员进行分析,研究运动员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发病后对身体活动的影响程度和疼痛程度,提出针对运动员颈椎病的预防干预策略。在运动员颈椎病发病人群中,大强度训练不放松肩颈(84.2%)、长时间低头(71.1%)、枕头因素(39.5%)为最常见的三种致病因素。所有研究对象都有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的症状,44.7%的研究对象有颈项部乏力症状,23.7%的研究对象有头痛症状。VAS 评分1至3分占7.9%(3例),4至6分占89.5%(34例),7至10分占2.6%(1例),取中位数为5。NDI评分区间为12至16 分,平均为13.49分,说明颈椎病对生活的影响主要是轻度影响到中度影响。运动员颈椎病主要由大强度运动后的放松措施不到位和自身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起,发病时疼痛程度为轻到中度,对自理能力影响不显著,通过采取手法按摩、运动疗法、电磁光波治疗等保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

关键词:运动员颈椎病 发病特点 致病因素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a)-0204-03

本研究旨通过调查患有颈椎病运动员的行为特点和生活习惯,分析运动员颈椎病致病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干预办法。

1 临床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医疗康复中心接诊的现役运动员,符合頸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诊断依据为《颈椎病诊断与康复指南(2010版)》中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

2 研究方法

连续性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医疗康复中心就诊的患有颈椎病的运动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从事的运动项目;以及疾病的诊断、病程、相关危险因素、症状体征、疼痛程度等。将大强度训练不放松、长时间低头、枕头因素(枕头过高或过低)、受凉、外伤等作为运动员颈椎病的常见病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以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项部乏力、头痛、头晕(沉)等为运动员颈椎病症候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确定主要症状表现;运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1](NDI)评价颈椎病对运动员训练、生活的影响,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2](VAS)评价运动员颈椎病的疼痛情况,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主要致病因素、主要发病症状、体征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3]。

3 评价量表

3.1 致病因素统计量表,

以“大强度训练不放松、长时间低头、枕头因素(枕头过高或过低)、受凉、外伤”等作为运动员颈椎病的常见病因,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主要致病原因。

3.2 疼痛评价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确定疼痛情况,1至3分为轻微,4至6分为中度,7至10分为重度。

3.3 自理情况评价:

通过NDI量表评价研究对象训练、生活自理情况,得分为0分视为无障碍,得分为50分视为完全瘫痪不能自理,分值高者功能障碍情况越严重。

4 研究结果

4.1 研究对象性别、病程、年龄分布情况

研究对象共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研究对象年 龄区间为17至30岁。研究对象患病时长为4至18个月,如表1 所示。

4.2 运动员颈椎病发病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强度训练不放松肩颈、长时间低头、枕头因素为三种主要致病因素。同时发现,很多研究对象普遍具有两种以上的主要致病因素。为了便于统计分析,本研究中将每种致病因素的人数做了分别计算,见表2。

4.3 症状分布特点

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100%)是普遍症状,颈项部乏力(44.7%)、头痛(23.7%)患者的比例也很高,见表3。

4.4 疼痛VAS评分疼痛程度

VAS评分1~3分占7.9%(3例),4~6分占89.5%(34例),7~10分占2.6%(1例)。表明研究对象多数为中度疼痛,见表4。

4.5 NDI评分分布情况

研究对象的NDI得分区间全部集中在11~20分,平均得分为13.49分。表明研究对象得自理能力较强,颈椎病对运动员的训练、生活影响并不严重,见表5。

5 讨论

颈部正常的生理运动及其稳定性是建立在脊柱骨骼、椎间盘、韧带组织的基础上,并依靠肌肉得作用进行动力平衡调整来实现的[4]。颈椎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颈椎骨骼发生器质性病变,颈椎骨骼器质性病变造成椎管狭窄、椎体错位,对脊髓和颈部神经产生压迫,进而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吞咽障碍、视力下降、胸闷、心律失常,甚至下肢瘫痪等一系列症状。而对于运动员来说,长期劳损、肌肉力量失衡导致局部生物力学改变,是引发颈椎病的主要原因[5]。在我们的调查中,大强度训练不放松肩颈肌肉、长时间低头(娱乐)、枕头因素(枕头过高或过低)是目前运动员颈椎病致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大强度训练后,不做颈肩拉伸放松,会导致颈肩肌肉、韧带长期疲劳,造成颈肩肌肉力量失衡。长时间低头主要是使用手机姿势不当,长期保持低头屈颈姿态,容易造成颈肩部肌肉僵硬、痉挛,使关节囊、椎间韧带松弛,肌肉张力降低,削弱对颈椎的支撑和保护作用,长期不注意纠正错误姿势,可能造成颈椎器质性病变,导致颈椎曲度变直、颈椎间盘突出等,最终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枕头是维持颈椎生理曲线位置正常得主要工具,如果枕头过高,无论采取仰卧位还是侧卧位,都会改变颈椎生理曲线,造成颈部肌肉劳损,加速颈椎关节形变,促进骨刺形成,导致颈椎不稳定等问题,最终引起颈椎病[6]。

临床上,颈椎病的治疗康复措施较多,一般来说,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有不同的处理措施。脊髓型和混合型颈椎病,机体病变严重,病理症状明显,肌肉组织可能已经受到不可逆性病理损害,骨骼存在器质性病变,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才建议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颈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骨质病变相对较轻,表现出的症状多为酸痛、紧张、麻木,可以采取运动康复训练、按摩推拿、物理牵引等保守方式进行治疗,从相关报道看,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7]。这些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是最后一道“保险”,未出现明确的手术指征,一般不建议采取这种措施。颈椎牵引能够改善颈椎活动度,消除颈部肌肉组织痉挛,减轻脊髓和神经压迫,帮助恢复颈椎平衡。但是,由于颈椎是脊柱上机构最复杂的部位之一,对不同人群进行颈椎牵引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甚至有牵引不当反而加重病情的报道出现,需要慎重选择。手法推拿可以极大缓解颈肩肌肉组织黏连和痉挛,对运动员颈椎病的早期防治具有显著效果,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手段。颈椎运动锻炼通过强健颈肩肌肉力量,提升颈肩肌肉动平衡功能,进而带动促进加强颈部韧带功能,实现促进头颈血液循环,纠正頸椎曲度异常的目的,不仅能够预防颈椎病,而且在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时,还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电磁光波疗法利用电疗、光疗、热疗、磁疗、药物离子导入等手段,直接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解除肌肉痉挛,促进损伤的软组织修复,可疏通瘀滞、消除寒湿、缓解疼痛。

本研究中,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研究对象只是出现了颈部肌肉僵硬、疼痛等早期症状,仅有4人表示头晕(沉),VAS评价和NDI量表调查也表明,运动员患颈椎病的不适程度主要集中在中度,对训练、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也不明显。可以证实,运动员罹患颈椎病主要是颈部肌肉劳损造成,常年保持高强度运动训练,尽管给颈部肌肉带来很大负担,但是相比普通人群,颈椎器质性病症状并不明显,可以通过按摩治疗、运动治疗、物理电波治疗等手段予以缓解[8]。

6 结语

运动员作为一种特殊职业,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锻炼,容易诱发颈部肌肉劳损。运动员颈椎病主要由大强度运动后的放松措施不到位和自身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起,发病时疼痛程度为轻到中度,对自理能力影响不显著,通过采取手法按摩、运动疗法、电磁光波治疗等保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病情[9],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伍少玲,马超,伍时玲,等.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的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625-628.

[3] 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活动度的观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1):1-5.

[4] 施杞,郝永强,彭宝淦,等.动静力平衡失调与颈椎病—— 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3(1):52-56.

[5] 孟涛,叶文博,黄敏.大学生颈椎病发病率的调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3):77-80.

[6] 闵熙敬,童永祥,杨柳,等.枕头与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解剖关系的实验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0,31(2)133-135.

[7] 于岩,马光宇,齐宏革.运动疗法结合心理干预对颈型颈 椎病康复疗效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162-163.

[8] 赵兵德,林定坤,杨冬辉,等.“强筋束骨”手法改善青年颈型颈椎病活动度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2):41-43.

[9] 陈博来,宁飞鹏,许少健,等.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 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4):337-340.

猜你喜欢

发病特点
浅谈生猪疾病的防治
青冈县黄金勾豆角常见病害的发生与综防措施
商品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关于鸡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
糖尿病并脑梗塞发病特点及药物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
急性左心衰心血管硬化患者焦虑障碍及发病特点的临床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