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

2018-01-28刘宇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业意愿

刘宇娜

【摘 要】具有创业意愿的创业者不能开展创业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业所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这些知识、经验和技能要通过创业学习来完成。因此,掌握了创业所需的资源,创业者就要进行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者也要关注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业。

【Abstract】 The main reason that the entrepreneurs with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cannot conduct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s is that they lack the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skills needed for entrepreneurship, which should be completed by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Therefore, in order to master the resources required for starting a business, the entrepreneurs need to identify the opportunities for starting a business, and they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so as to better start a business.

【关键词】 创业行为;创业意愿;创业学习;创业机会识别

【Keywords】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1-0106-02

1 创业活动的作用

“创新理论”鼻祖的熊彼特(1934)认为新企业的创立及新企业的创业者将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管理大师德鲁克(1985)指出21世纪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就是“创业型经济”。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1999)指出全世界人类正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中,它就是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胜利,它对21世纪的影响将等同或超过工业革命的影响。全球创业观察2016-2017(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指出在全球62个经济体中,超过三分之二适龄工作成年人都认为社会中创业者是受到尊敬的,且地位较高,尽管媒体的评价较为平稳,但对创业的态度普遍是积极的。创业活动的巨大经济价值体现在社会經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创业除了会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也成为解决就业的助推剂,张秀娥(2012)指出,一个机会型创业者创业当年大约能够创造三个就业岗位,未来五年大约创造六个就业岗位。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对创业体现出了极大的热心,全民创业必将进入一个如火如荼的新时代[1]。

2 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作用

从创业理论角度看,创业理论先后经历了特质论、创业过程、创业机会、创业认知等主题的研究,创业管理已经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创业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创业机会发现和创业行为(Kirzner,1973,1997;Mcmullen &Shepherd;,2006;Shane,2001)。而新事业创建过程的起点是创业意愿(Shook等,2003),创业意愿是指个人计划创建新企业并在未来完成这个计划的可能性。Kickul和Krueger(2004)认为具有创业意愿的个人要有创办新企业的可能性,同时又不拒绝这种可能性,而有创业意愿和能力来完成创业行为,是完成创业行为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Gregoire,Shepherd,&Schurer; Lambert,2010;Shane & Venkataraman,2000),也就是说,具有创业意愿的个人并不一定会完成创业行为。GEM2016-2017显示利用多样本研究表明,即使个体对创业和创业意愿有较好的感知,也不能肯定这些意愿会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或地理位置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但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资源和技术的获取、市场的开放程度或者有些人不愿意承担高额的成本。创业过程需要有创业意愿的个人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2]。

3 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现代创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机会发现和创业行为(Kirzner,1973,1997;Mcmullen &Shepherd;,2006;Shane,2001)。Shane & Venkatarama(2000)指出创业研究最应该回答的问题是,那些能够创造商品和服务的机会为什么、在什么时候以及是如何存在的?哪些个人或者群体为什么、在什么时候以及是如何发现并利用这些机会的?这些利用机会的人在利用机会的时候为什么、在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方式和行为?创业研究的核心要素就是创业者和创业机会。在创业者有了创业意愿后,真正的开展创业行为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创业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是“创业原动力及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创业成功”。最早的研究是从创业者特质论开始的,Brockhaus(1989)指出产生创业原动力的原因就是创业者与非创业者间存在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创业认知理论认为,某些创业者拥有着一部分先前信息、经验和知识,这类信息矩阵、知识域就共同构成了他们的认知基础,进而产生机会识别行为。要想获得先前信息、经验和知识,创业学习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创业学习被认为是一种认知过程[3]。

创业机会识别这一过程是由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和创业环境共同决定的。Duncan(1972)提出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创业机会的产生。Busenitz & Barney(1991)提出环境变化可以提供给创业者不同类别的信息,而创业者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研究并寻找出能够导致创业的信息进行创业。因此,有创业意愿的个人开展创业行为的过程受到创业学习和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创业行为的开展又离不开创业者和创业环境而单独存在。将创业行为、创业意愿、创业学习、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者特质及环境不确定性放在一个模型中进行研究,构成了本文的研究框架。[4]具体如下:

可見,创业者在有了创业意愿后,要识别出可用的创业机会,才能开展真正的创业行为,即创业意愿及其维度感知希求性和感知可行性对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同时创业学习及其维度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创业机会识别及其维度机会可行性和机会盈利性对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这样就要求创业者进行创业学习,拥有相关的信息、经验和知识,才会寻找创业机会,即创业学习与创业机会识别分别在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创业学习和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具有链式二重中介效应;在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过程中,创业者特质会对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并且所有的创业活动都存在于外部环境中,环境的不确定性又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5]。

【参考文献】

【1】张秀娥.创业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2】Shane, S., and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 25(1):217-226.

【3】Shook C L,et al. Venture creation and the enterprising individual: A review and synthesis[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379-399.

【4】Duncan, K. D.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2, 17(3): 313-327.

【5】Krueger, N. F. Jr., Reilly, M. D., & Carsrud, A. L.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 (15): 411-432.`

猜你喜欢

创业意愿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激励因素研究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研究述评及未来方向
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
增强大学生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教育体系构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