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2018-01-28天津市河东区第二中心小学

天津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视频研究性探究

■天津市河东区第二中心小学 张 蕾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更着力于学生的学,其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教室,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而每一个研究课题要经过选题、立题、制订研究方案、社会调查,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学生要同时掌握多种研究方法,而每个学生、每组学生所选择的研究方法会有所不同,这些研究方法的学习单纯地依靠每周一节的上课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翻转课堂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各取所需,因材施教,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实践、去研究,大大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效能,加快了学生的研究进程。

二、什么是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网络视频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如下:

1.视频短小易于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个小的主题进行讲解和练习,视频长度一般为5~10分钟。符合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便于学习。

2.界面单一易于制作。翻转课堂的视频基本上采用白色背景或黑色背景,加文字和声音,一般不出现教师的画面和动画等内容。当然也有部分国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如美国的翻转课堂项目,就是把所有的微视频都做成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样的视频比微课更易于教师制作。

3.学习形式产生变化。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更多是师生间的交流、答疑以及探究实践。学生的学习主要在课前通过小视频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在备课时,教师备的是视频和与之配套的课堂活动。

四、研究性学习中翻转课堂的优势

研究性学习应当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的诸多功能将会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翻转课堂的使用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会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研究活动更高效,提升研究水平。

1.翻转课堂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能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学生在家完成研究方法、选题方法的学习,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对知识点有疑惑学生的答疑解惑和合作学习,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其灵活性、针对性、适时性和自主性弥补了集体授课单一性和限时教学的不足,更多时间开展的探究实验的讨论与研究性方法的商榷,更好地为学生搜集材料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了保证对每一类学生都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面对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教师变换自己的角色去有效引导学生,教师在不同学生群体面前进行角色的转换,这对教师的能力与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翻转课堂促使课堂更高效。

运用研究方法展开调查是研究性学习常见的手段,但学生对于五种调查方法是什么以及选择哪种调查方法更合适并不清楚。学生的理解力不同、学习力不同,已有的知识程度也不同。如果只利用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学习将研究方法逐一学习,既费时又兼顾不到个体差异。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中的集体教学转变为以教学视频为依托的一对一教学。一对一教学,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节奏和进度,促使学习更优化。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具有动态性、可视性、综合性和人机交互性的特点和优势,不仅实现了传统课堂中对教师讲授部分的替代,而且还可以实现对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的升级和换代。不过,目前大多数教师由于受到设计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录制的小课视频都是以简单的PPT录屏为主,展示内容形式也主要是“文本讲解”,还达不到精美的要求。由此可见,教学小视频的制作和翻转课堂潜藏着巨大潜力。如果小视频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制作,视频教学比课堂讲授不仅效果更好,而且大大节省时间。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和消化分开,将原先的学习方式,改为学生先通过小视频的方式学习新知识,自己主动尝试完成知识的建构,然后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一起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利用,解决了课堂吸收率和教学总量的矛盾关系。

教师按不同的知识点制作多个小视频,还可链接模拟情境体验。相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淀来说,学生一次性所要学习的比例非常小。学生会根据自身能力和研究内容选择要自学的视频。在线视频因可反复观看,给理解力偏弱的学生更多的内化时间。保证学生有能力在课前通过小视频的独立学习消化理解大部分内容。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缩短学习时长,投入下一个环节的自学,或者可以练习尝试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避免集体授课“陪读耗时”之尴尬。我们的方法指导课基本实现面向个体,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想学”“爱学”。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渐提高,翻转课堂会促进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更高效。

3.翻转课堂促进学习更优化。

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是接受式学习方式与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翻转课堂的支点,是课外、课内两个教学和学习时空的差异。前者是学生个体的学习空间,适合完成接受知识的过程;后者是学生集体学习的空间,适合于探究学习。翻转课堂的潜力,不仅体现为两个具有不同性质的学习过程安置在不同的合适的时空,还体现在两者的有机结合。翻转课堂既具有接受式学习的属性,又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是接受式学习和建构式学习的有机结合体。在翻转课堂中,接受式学习用的是直接教学法,主要通过观看精讲教学视频的形式实现,具有快速、系统接受知识的优势。翻转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自主、协作、探究”式的建构式学习。

五、问题与反思

在研究性学习中合理使用翻转课堂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也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步伐。

1.教师自身原因。

要想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观念滞后、专业不强极大地制约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所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都是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师要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才能使信息技术之器为科学探究之道服务。

2.要重技术但不唯技术。

翻转课堂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选择,但并不适宜每一节课都用,坚决杜绝为用而用。如果仅仅把翻转课堂当作一种孤立的教学手段,就没有把握住翻转课堂的内涵。为用而用,翻转课堂就会成为豪华摆设,不能发挥其作为一种教育生产力应有的作用。课堂效率高效、实效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3.给指导也要教操作。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教育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指导。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学会运用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一些计算机软件工具。当学生遇到操作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对于一些比较常用的工具软件,应该通过网络实验室进行专门培训,才能使科学探究顺利进行。

4.充分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运用多种媒体组合教学。

教育心理学家特瑞赫拉通过实验证实:人的信息2.5%来自味觉,7.5%来自嗅觉,32%来自听觉,58%来自视觉。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翻转课堂教学就是多种媒体组合教学,这种组合并不是多种媒体的随意凑合,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以及各种媒体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各种传统媒体恰当结合,构成一个合理的媒体组成系统,使各种媒体都发挥出最佳效能。

猜你喜欢

小视频研究性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Reverse Slow — Video, Live Photo, Gif Editor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挖出微信里的小视频
小视频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