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子文化资源在闽北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利用

2018-01-28邹赣华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闽北朱子朱熹

邹赣华



朱子文化资源在闽北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利用

邹赣华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福建 南平 353000 )

我国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大众参与热情高涨。乡村旅游已由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它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把乡村名人文化与乡村旅游进行一体化开发,找到二者的旅游市场契合点,创建集休闲、时尚与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形式,不仅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大大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品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文章以朱子文化资源在闽北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利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朱子文化的地位及发展的现状,挖掘朱子文化资源,探索了朱子文化在闽北乡村旅游中的开发利用及开发模式,为闽北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进行积极的尝试探索。

朱子文化; 闽北乡村旅游; 利用

20世纪末“华夏城乡游”掀起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热潮,大众参与热情高涨。“乡村旅游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已由初期的自发阶段发展到现在的自觉发展阶段。”[1]目前对乡村旅游的界定不一,英国乡村旅游权威专家Bemard Lane认为:“乡村旅游是复杂的、多侧面的旅游活动,不同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的形式也不同。”[2]业界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不下十种,但“乡村性”是共同的,乡村、自然和人文密不可分,互为依托。“乡村旅游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3]选择乡村旅游,回归乡村,不仅让人回归自然、远离喧嚣,更有回归传统、回归精神的价值取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中国式田园生活的象征意象。乡村不仅有田园牧歌的自然风光、浓郁生活气息的农事耕作、古老神秘的乡土风俗民情,还有历史名人的生活足迹。

名人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时代的产物。“名人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传承和光大。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但弘扬了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而且抢救、保护了无数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把乡村名人文化与乡村旅游进行一体化开发,找到文化与乡村旅游市场的契合点,创建集休闲、时尚与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形式,不仅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品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一、朱子文化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一) 朱子文化的地位

武夷山被誉为“道南理窟”、被评为“双世遗”,皆与朱熹是分不开的。朱熹(1130-1200),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朱熹以儒家经典为根本,融合了道、佛两教的部分理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理学思想体系。他编撰的《四书集注》,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成为后来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台湾著名学者钱穆高度评价朱熹在中国理学史上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最大光声,留下莫大影响。”[5]朱子文化不仅是闽北的,也是中国的,乃至世界的。

(二) 朱子文化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分析

朱熹在闽北生活、讲学、著书长达50年之久,其足迹遍及闽北乡野。朱子遗迹在闽北尚存的主要有朱子故里五夫古镇、四大书院遗址、朱子墓、摩崖石刻15处等。五夫古镇地处偏远,受到战争、人为等破坏较少,大多古迹保存较好。朱熹在闽北先后创建了寒泉书院、云谷书院、武夷精舍、考亭书院四所书院,如今书院断壁残垣依稀可见,引人怀思。朱子墓是朱子与其夫人的合葬墓,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园保护面积约1.5万平方米。墓园建有顺宁庵、翠如亭、宰木亭、思源亭、朱子祠、朱林公馆等小品。此外,朱熹著书讲学之外,还喜欢游学问道于武夷山间,在闽北留下了15方的摩崖石刻,展现了朱熹的书法艺术及理学思想。

目前朱子文化旅游主要集中在五夫镇。这里依托朱子故里、理学摇篮的区位优势开展古镇观光,农业观光游。每年举办为期三个月的“荷花节”,辅以朱子文化节、朱子家训、朱子婚礼、朱子家宴内容等,在周边具有一定的影响。朱子墓作为名人纪念地,尚未得到开发。陵墓地处深山,前往探访、凭吊者虽不乏其人,但主要是朱子研究者及零散的游客,且道路交通不便,产品功能单一,没有门票收入,没有形成经济意义上的旅游产业。四大书院只有遗址,尚未得以重建。可以说朱子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率极低,普通游客只知道武夷山水和武夷岩茶,朱子文化对游客尚为陌生,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品牌,没有市场影响力。打造朱子文化与乡村一体化旅游,要对朱子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进行多层次的立体旅游产品开发,以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组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朱子文化资源的主要内容

(一)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朱熹在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以及为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忠孝和友为本。他是典型的孝子,“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谨从父愿,悉听母教。14岁依礼守父丧,丧期朱熹参考各家的礼仪书籍,专门撷出祭礼的部分,修订出一本《诸家祭礼考编》。朱熹的父亲朱松是攻五经的《礼》的,朱熹修订祭礼既是对祭文的完备,更是对父亲的追思。朱熹晚年为完成父亲遗愿,迁居考亭。少年朱熹,每天早早起床,洗漱后轻提衣襟到母亲房间为母亲摆好盥洗之器,服侍母亲洗好后撤下盥器,退回房间读书。第一天去六经堂读书,母亲端来一碗莲子汤,朱子眼前浮动着母亲采莲子、剥莲子、取莲芯、烤莲子的忙碌身影。母亲告诉朱子:“莲一身是宝,莲藕可食也可制成藕粉,味苦的莲芯清热解毒,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我儿要去读书,要做有用的人,要做正人君子。”[6]朱熹终身谨记母亲教诲。母亲去世后,为了守制,朱熹在母亲的墓侧筑了间小屋,取名寒泉精舍,一边读书著书长达6年之久。

朱熹一生充满爱国情怀、浩然正气。他为官时间不多,但总是设法缓和社会矛盾,为下层人民办好事。乾道年间,他退居崇安,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朱熹力劝里中富豪,拿出家中存粮,以平价赈济灾民;同时请求官府开仓放粮以应救灾急需。次年朱子自办“五夫社仓”,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年间利用高利贷剥削农民。乡人为纪念朱熹惠民善政,称“五夫社仓”为“朱子社仓”。五夫社仓建成后,各地相继效仿。朱熹还组织人制定《社仓法》递交朝廷,痛陈官仓之弊。朝廷将《社仓法》“颁诏行于诸府各州”,五夫社仓因为开救荒先河,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

其次是尊师重道之风。游酢、杨时载道南来,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师道传承,朱熹尊师重道亦是楷模典范。老师刘子翚病了,朱熹每天都来榻前侍奉,默默祈祷先生的身体康复。老师在临终前传授朱熹三字符“不远复”,意即没走出多远就反思反省,则可返回正道。朱熹六次与李侗相会,是师生笃交的楷模,悄然流传于世。朱熹初入宦途,途中慕名前往拜谒前辈。李侗对好学善问的朱熹细心阐述万物皆一理的观点,令朱熹茅塞顿开。史载:“朱子感其言,故其精察妙契,著书立言,莫不由此。”[7]后又两次朱熹徒步数百里,从五夫奔赴延平求道。朱熹晚年为报答师恩,他把前后六次向恩师求教的实录编成《延平答问》一书。朱子一生热衷教育,创办书院著书讲学,所至必兴学校,明教化。他一生读书讲学60多所书院,其中在闽北创建4所书院。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晚年往返考亭与武夷之间著书讲学。在这过程中,朱熹以兴起圣学为己任,奉孔子为先师,每天都带领学生向圣人孔子敬礼,严格遵循对老师的尊敬。朱熹不论求学还是授徒,都有强烈的尊师重道的思想意识。

(二) 彰显闽北地方文化

朱熹与茶有不解之缘。朱子文化与武夷茶文化相融合,更增加了耐人寻味的韵味。“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武夷岩茶享誉全球,大红袍被称为“中国茶王”。他的祖父负责征收茶税,其后裔被尊为“婺源茶院朱氏一世祖”。朱熹不仅品茶、论茶,还亲自种茶、制茶、煮茶、斗茶、咏茶,乐在其中。朱子将“中庸之德,君子仁人”用来评价建茶。“他以茶道传理学,把茶视为中和清明的象征,以茶修德,以茶明伦,以茶寓理,不重虚华,崇尚俭朴,更以茶交友,以茶穷理,赋予茶更广博鲜明的文化特征。”[8]朱子“年少时,曾戒酒,以茶修德”。与开普寺元悟大师品茶论禅。朱熹还常引茶入文,撰写有关茶的楹联,“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林”。写《劝农文》为父老乡亲推广茶叶的栽培种植。

其次是闽北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与朱子天人合一的养生文化融合。武夷山民间小吃独具风味,大多利用稻米或当地常见食材做出。如清明粿、乌饭、饴子、米塔、麻糍粿、豆渣饼、笋饼、灶头腊肉、酒糟腌肉、岚谷熏鹅、烤鱼干、泥鳅粉等。朱子注重礼仪,热情好客,常以地方特产为原料制作美味可口、经济实惠、独具特色的朱子家宴。其中有一道美食在民间流传了800多年,这道美食取自朱子谥号,被人们敬称为“文公菜”,是闽北学子去参加考试前必吃的一道菜。此菜相传为朱子亲自创作,把炊饼碾成粉,五花肉剁烂,加入适量的地瓜粉、香葱、料酒等,揉成椭圆形丸子。再取鱼豆铺入碗底,把肉丸子叠成数层,每层中间以一层香菇一层蛋皮一层五花肉,层层相隔,装成塔型,置屉笼蒸熟。因以十样土特产做原料,又叫“十锦秀才塔”,象征着前程似锦。朱熹崇尚朴素的饮食,以素食为主。喜欢糙米饭、蕨菜、笋、芋头、木耳等自然食材。朱熹精通《易经》,鼓励人们把它当做功夫修养的书,并在饮食上按照太极阴阳图自创“太极八卦宴”。

(三) 再生朱子精神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700余年间占据着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成为官方哲学。他的理学核心即一“理”字。首先,他认为“理”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天即理、性即理、礼即理。符合天道、符合人性、符合礼仪即为理。社会秩序都统摄在天理之下,天理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只有去发现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的。人类社会中礼和礼制秩序,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就是天理的反映。其次,主张格物致知,阐析了知与行的关系,理是行动先导,穷究事物的道理,才能通达至极。再次是存天理,灭人欲。存人性中善的部分,灭人性中恶的部分。

朱子主张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小事件中去体察天理大道,从细节处修养身心。从朱子生活起居、办学理念、求学问道、修养身心等过程,可窥其一斑。朱子以礼修身齐家,撰有《朱子家训》,他从治家的角度谈了饮食、婚姻、交友、为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核心是要让人成为一个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善良宽容的人。在办学过程中,他制定了一整套学规“五教之目”,要求学生按学、问、思、辨的“为学之序”去穷理、笃行,指明了修身、处事、接物的准绳。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要人们按儒家经典,读书穷理,修己治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朱熹提出“存理灭欲”的观念,体现在饮食上,朱子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9]满足身体需要的饮食、让人精神愉悦的美食,皆符合养生之道,而过分的贪欲却是不可有的。

朱熹主张身心兼修,以德养心,心静随和,祛除贪欲。用道心去改变人心,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朱子“以公更私、以理统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朱子文化资源在闽北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利用

名人的层次越高,影响越广泛,吸引力也越大。闽北是朱子文化的摇篮,朱子遗迹分散在闽北村野,适合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开发。目前朱子文化旅游正处在起步阶段,要依靠朱子文化产生丰厚的衍生价值,必须根据资源的特点,在开发中分层次进行:首先是再现物境;其次是打造情境;再次是营造意境;并在朱子文化开发的三个层次之间,穿插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乡村度假、乡村旅居等乡村旅游项目。

(一) 再现物境:打造朱子遗迹核心产品

文化遗产分为有形的物质文化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物质实体的存在以及与之相关的文献证据是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在旅游开发中是旅游产品品质的保证。”[10]有形资源可为旅游者提供观光游览,唤起旅游者对名人生活的兴趣及感知,为进一步了解名人精神奠定基础。朱子的故里、故居、墨宝、使用过的物品、曾到过的地方、墓碑等皆为有形的物质文化。五夫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是弘扬、交流、体验朱子文化的第一重镇。这里应推行开发与保护并行、多角度、多方面地推进开发。保护古街、征集遗存、恢复书院、修缮紫阳楼、朱子社仓、刘氏家祠和文庙崇圣祠等一批文保单位。结合乡村旅游开发农业观光、乡村民俗、乡村美食、乡村购物等旅游项目。如以“朱子故里”为核心开发一系列旅游产品包括国际朱子文化节、朱子故里修学游、朱子传统婚礼等;旅游纪念品有朱子著作及研究、朱子文化普及读物等书籍、朱子书法作品摆件等;地方特色产品有朱子家宴、五夫白莲、朱子孝母饼等,并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如荷花节、美食节、闽北民俗傩戏等,做好“食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形成文化与乡村结合的大旅游产业发展链。

(二) 打造情境:开发朱子文化体验产品

“情境是在尊重名人资源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名人的文化内涵,打名人文化牌,实现传统形态的观光旅游向现代模式的文化旅游跨越。”[11]名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是有限的,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是无穷的。开发朱子文化乡村游的第二重境界即深入挖掘朱子文化中具有休闲特质、文化特色的内容,开发成为具有体验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压之下,人们渴望回归传统,寻找精神皈依。我们挖掘朱子文化,使藏在书本中、束之高阁鲜为人知的精神食粮,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可见可感可闻可品的旅游产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弥补现代文明之不足。把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关键是要找到恰当的载体。它既能承载文化的内涵又能满足游客休闲体验的需求。

朱熹喜欢家中端坐苦学,也喜欢游学四方、问道山中。他的足迹遍布白水、梅溪、九曲溪。他登舟涉水,访山中仙人。在中锋寺壁觅得柳永的诗句,三曲探船棺,解惑于高僧道谦。天游峰、悟源涧、山心寺、倒水坑、流香涧、章堂涧,一路走来,与万物为一,体悟大道。朱子在山水间遨游,流连忘返:“近山思无穷,临水心未厌。”朱熹在游学过程中留下了近80方摩崖石刻,其中闽北有15方。如在二曲朱子题刻楷书“忠孝”二字,体现他的家国情怀;五曲天然洲石上刻“茶灶”,当年朱子常与友人在此品茗论道;六曲响声岩镌刻下“逝者如斯”,反映了他追思怀古,叹时不我待之情。朱子《九曲棹歌》10首,亦刻于九曲溪旁。朱子遗迹资源可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探访朱子足迹、探究朱子精神的“朱子文化知性探索之旅”。

朱子墓位于黄坑镇大林谷,呈凤字形,周围古树参天、风光旖旎,墓园有五六个亭子。我们可以在已有的景点基础上,增加内容、丰富旅游产品。如修建朱子雕像、朱子纪念馆,朱子祠堂,多层次多方位打造立体名人文化体验游。朱子纪念馆可以借助书籍、图片或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传播弘扬朱子的生平事迹、爱国思想、民本思想、教育思想、理学思想等。朱子祠堂的修建,可以吸引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问祖,祭祀朝圣。结合自然景观打造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朱子墓地朝圣之旅”。

(三) 营造意境:融自然、文化于一体,打造朱子主题文化公园

“意境寄情于自然、名人资源及其综合关系之中,唤起以往生活片段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给旅游者以余味和遐想。”[11]历史名人遗迹多为保护文物,旅游开发利用有所限制。但原址或易址重建名人遗迹,开发利用空间将不受局限。利用原建筑的形式、名气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联想,并以此为契机,将名人的精神文化遗产物化、活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融合自然景观于一体,建构立体现代旅游产业链,这是对名人文化资源最高形式的开发。考亭书院是朱熹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朱熹在此讲学八年,终老于此。书院因年代久远已倾圮,政府于1998年在玉枕山之巅兴建朱子文公祠。考亭书院具有“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重要地位,成为海内外朱子后裔及朝圣者的“阙里”。利用考亭书院遗址,重新修建考亭书院,以周围宗教圣地青莲寺、圆通寺以及自然景观玉枕山、麻阳溪水库为依托,对山水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集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朱子主题文化公园”,开启朱子理学文化之旅新境界。对朱子的生平事迹可以采用群雕、回廊壁画和浮雕的形式展现其神韵。如朱熹成长故事有朱母煮莲教子、幼承家学、问道禅师、求学三先生、榻前侍师、金榜题名等;为官爱国济民事迹有五夫社仓、台州免税、拨粮赈灾、论战面圣、痛责秦桧、爱国三星聚首(陆游、辛弃疾、朱熹)等;传道论学故事有六会李侗、寒泉著述、鹅湖之会等等。开设朱子书法展厅,朱子书法沉着典雅,善行草,尤善大字。展现朱子书法艺术,发扬其理学精神。拍摄电影,以朱子学派形成壮大、被打为“伪学逆党”到理学昌明天下为线索,展现理学的成长之路;采用大型的舞台化的表演向游客集中展示丧葬婚娶之乡礼、日常生活修身之礼、尊师重道的敬师之礼等弘扬理学教化。重建考亭书院,举办朱子文化节、朱子研讨会、朱子庆典、朱子休学游等活动。依据宋朝建筑风格建设宋朝风情一条街,提供宋朝特色饮食、地方特色美食、朱子文化饮食等。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朱子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朱子书籍,所有的配套需紧密结合朱子文化主题,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互补裨益。住宿开发上可以打造客栈、酒店,也可以是民宿,复活朱熹田园环境下的人文耕读意境,真实还原朱子生活场景,通过演绎朱熹洒扫除庭、读书体悟、田园耕作的一天的生活,辅以田园风光、莲花荷塘、风水古树等环境打造文人耕读意境。朱子深谙乐理、精通书法,在乡村旅游中以朱熹的生平事迹为线索,用音乐、书法等方式怡情养性充实文化内涵,使旅居者体验朱子耕读修养的慢生活,享受“闻读感知乐购”的放松与愉悦。

乡村旅游群体主要是针对周边的城镇居民,但闽北依托武夷山自然景区以及朱子文化本身的影响力,游客范围可以是全国乃至世界的。打造具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朱子文化旅游品牌,不仅对树立良好的地方旅游形象、创建独特的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品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弘扬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让民众树立正确的自身修养观、家庭伦理观、社会交往观,创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 贺小荣.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0-94.

[2] Bill Bramwell, Bemard Lane.[M]. UK: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1994:7-21.

[3]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

[4] 刘雪珍,杨万娟,曹诗图.试论河南名人文化的旅游开发[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3(5):109-112.

[5] 方留章.武夷山文化丛书:道南理窟[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6] 祝熹.朱子传[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7] 黄宗羲.宋元学案:下册[M].北京:中国书店,1990.

[8] 陈志丹,孙威江.朱子茶缘[C]//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茶叶高峰论坛论文集.2008.

[9] 黎靖德.朱子语类:卷13[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 范红娟.七贤名人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开发策略[J].焦作大学学报,2011,25(1):55-57.

[11] 张丹.近代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境界[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6,31(3):133-136.

Utilization of Zhu Xi Cultural Resource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 of Fujian

ZOU Ganhua

(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Min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ping 353000, Fujian, China )

Our rural tourism is in the ascendant and the public show extreme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Rural tourism has developed to the self-conscious stage from the spontaneous stage and become the tourism activity that adopts rural nature and humanity as the tourist attraction. Rural celebrity 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are developed in integration mode to find out the coherence point in the tourism market and create the tourism activity integrated with leisure, fashion and culture, which not only carries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improves the cultural taste of rural tourism significantly and promotes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studying the utilization of Zhu Xi cultural resource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 of Fujian, the work has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Zhu Xi culture, explored Zhu Xi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nvestigated th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Zhu Xi culture in rural tourism in the north of Fujian so as to make active attempts and exploration to the upgrading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north of Fujian.

Zhu Xi culture, rural tourism in the north of Fujian, utilization

2018-05-26

福建省教育厅项目“闽北乡村旅游研究”(JAS161115)。

邹赣华(1972-),女,福建武夷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地方文化与乡村旅游。

F592.7

A

1673-9639 (2018) 10-0089-05

(责任编辑 陈 俭)(责任校对 张凤祥)(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闽北朱子朱熹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朱子对《诗经》学旧说的自我完善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子深衣”与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