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三中学生课间操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8-01-28唐龙云南师范大学
唐龙 云南师范大学
一、研究结果分析
(一)课间操在学校开展的情况
株洲县第三中学课间操有跑操、广播体操、武术套路、健美操、眼保健操等一系列的体育活动。课间操一般在第三节课下课时侯进行操练,时间为20-30分钟。操作方法是将所有的操串联起来进行。在进行每一个操时前面都会有带头的,一般为体育委员或着是对此操所做动作比较好的人来领头。
为了要让同学们的动作更为标准,株洲县第三中学每个学期都会进行课间操的比赛。在比赛前的几周,学校都会安排体育老师,在体育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进行动作的纠正。在比赛中获得名次的班级都会给于一定的奖励,而且会将它纳入评优班级的项目中去。
(二)学校对课间操的重视程度
1.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为贯彻落实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对课间操的质量极其重视,每次在做课间操时,班主任或体育老师都会在旁边观察,提出意见和建议来完善课间操的操作体系。并且每个学期都会定期举行课间操的比赛,对获胜的班级都会给予奖励。
2.课间操的多样性
株洲县第三中学的课间操有跑操、广播体操、武术套路、健美操、搏击操、眼保健操等一系列的操种。通过一系列的操种是为帮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开展这种多样性的课间操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缓解在课间操前上课时所留下的脑疲劳,使得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有效率,事半功倍的学习。
(三)株洲县三中学生参与课间操的状况
株洲县第三中学的学生作为认识课间操的主体,所以对课间操的认识是必要的,充分的了解课间操开展的目的,进一步认识其中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参与动机,提高他们对课间操的积极性。
1.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
通过我们的调查得出,学生喜欢课间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第一位的是与同学开心交往、排在第二位的是放松身体、其次分别是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喜爱、课间操有趣、锻炼身体、能够减肥、提高运动技术和其他原因。虽然学生对课间操认识是多种多样的,喜欢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课间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学生长时间学习静坐带来的身体疲劳,出来活动可以积极休息,使大脑尽快得到休息,更好的进行下面的文化课学习,当然在其它方面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比如意志品质、情感等,当然中学生对课间操的认识更离不开有相关老师的正确指导。
2.学生对课间操的认知程度
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认为参加课间操活动对运动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只有少部分的中学生在课间操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认知是模糊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数学生还是能清楚的认识到课间操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课间操能对运动能力产生一定的作用,认识是到位的。
3.学生在参与课间操后的状态
学生参与课间操后的状态不仅反应出学校组织课间操的能力,学校对课间操的重视情况而且更能反应学生在课间操后对生理和心理产生的积极影响,特别是思维、想象、判断、心情等。因为这些能够影响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状态。我们通过数据的统计得出,在课间操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都有一定的提高,其中认为提高较明显的占多数,认为没有明显提高很少,而更差的几乎没有。所以在课间操后学生的记忆、思维、想象、或判断都会有一定的提高。进行课间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好。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校领导在学校的课间操活动的意义宣传力度不大。但对场地的利用率较高,以田径场为主,校园内部为辅;活动模式多样。
2.株洲县第三中学学生对课间操的内容多样,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中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的动机不强烈,学生大多数的动机主要是学校的硬性规定所要求;使效果不理想。
3.课间操的活动强度较好,能达到健身的效果又能使身体积极的休息;不过在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方面并没有达到理想中所要求的感觉,使得学生认为开展课间操并无什么实际意义。
(二)建议
1.学校要对学生无故旷操、老师占用课后时间等现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纳入考核中。
2.采用主动和强制相结合的原则,使班主任及其他参与管理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提高对学生的无形约束力。
3.利用班会或主题班会,宣传课间操开展对自身的生理、心理等产生的积极作用意义,提高中学生对课间操的认知,改变目前的参与动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