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情商的培养策略

2018-01-28王月芝东北农业大学

体育风尚 2018年10期
关键词:情商体育教师体育

王月芝 东北农业大学

社会竞争日趋激励,人类在工作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国内教育存在侧重智力教育忽视非智力教育的现象,导致在校学生的情商低下,在步入社会之后难以处理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心理素质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高校教育中实施情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由于人们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各类伤害性事故,使人们之间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进而实现对学生心理的有效调节,这就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安排应遵循一定的发展目标。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可促使学生产生情绪上波动,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拓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促进学生人际交往

高校体育教学中多项体育活动需要学生们协助完成,以此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现阶段大部分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和生活中难以实现与他人的良好沟通。而高校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安排团队竞技比赛,推动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最终实现对学生进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技巧的培养。

二、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情商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建设良好校园体育文化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学科的学习都包含一种不知不觉的、自动化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高校方面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并以此作为教育载体,促使学生进行社会性地发展内隐学习。例如,体育教师可协同互联网技术人员,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体育专题网站,协同学校相关人员设置体育文化展等,为学生创建一个内隐学习平台;或者体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织学校范围的小组赛、班级赛、年级赛甚至校际赛,为学生提供进行内隐学习的条件和时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社会环境的雏形,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社会生活的有效方式。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高效地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二)善用角色扮演开展教学

体育教学具备多个运动角色,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这些角色与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角色相似,运动员就与社会人才相似,教练员就与行业专家相似,裁判员就与法官、警察有相似之处等等。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现实社会的各种角色,从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而掌握相应的社会规范,并在角色体验中能够加强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体操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竞技性体育活动的对抗练习与合作联系、田径教学的接力跑等体育活动中,学生会随机与他人分配在一组,进行竞技合作。在此过程中,可拓展学生的交往范围,学习协调合作,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团体性运动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掌握不同角色所对应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从而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优势发展,增强自信。

(三)引导学生识别他人情绪

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如单人项目、双人项目及集体项目等,要求参与者自身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还要求和自己的队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配合默契度,以保证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样在体育教学中,有诸多联系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无论日常训练还是正式比赛,都要求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例如,在排球战术配合训练中,学生之间存在技术性差异,难免会有学生出现失误,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相互体谅、相互鼓励,以增强合作信心。在教学比赛中,若想使自己所在的队伍取得胜利,教师需教育学生提高核心凝聚力,做到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同时需要善于观察对方队伍的战略变化与失误,便于抓住时机采取有效的进攻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胜利。在集体性体育运动教学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攻防转换练习,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促使学生学会识别他人情绪,意识到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三、结语

总之,在高校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商是尤为重要的,其中以体育教学为甚,利用各项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实施情商教育能够取得良好成效,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应重视这一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各阶段的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促进学生情商素质的优良发展。

猜你喜欢

情商体育教师体育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二则
我们的“体育梦”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