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2018-01-28冯霞铜仁学院

体育风尚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应用型技能

冯霞 铜仁学院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不管作为必修亦或是选修课形式,其都时刻彰显出较强的竞技表演、教育健身、民俗风情等特征,不单单有助于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同时更可以衍生出独特的办学特色。而处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之下,有关院校仍旧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过分关注基础性体育技能和知识点的传授,没能同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技能,最终教学成效亦不尽人意。所以说,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开发的潜力,就要求我们尽快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和社会整体发展进程,同时全面提升高校的影响和竞争潜力,并且为社会各类领域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选择进行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显得势在必行。毕竟课堂教学始终是学生自我锻炼的核心平台,只有在其中完善个人理论、研习不同类型体育技能,学会和不同人员潜心合作实践,才能够不断接近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指标。由此,高校必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趋势、学校实际状况等,进行既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细致化调整,包括当中的教学指标、理论内容、引导方式等等。

除此之外,社会在针对体育专业予以评价认证时,经常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相关课程的实用性或是应用性方面,无形之中亦给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就是创造一系列支持条件,进而实时性培养一些具备可靠理论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善于创新和管理,且拥有较多特长的体育类人才,即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今后必须确保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契机,相继明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最新指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确保这类群体今后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二、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状况

如今有许多高校都凭借必修、选修等课程模式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目的就是在迎合现代教育多元化和特色化标准的基础上,满足每个学生特殊性的学习需求。不过,因为一系列现实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开始出现教学内容欠缺趣味性、技术技能教授过多、实践检验机会较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不强等问题,如若长期忽略,势必无法维持相对理想的教学成效。之所以会产生这些消极现象,主要原因便是教师沿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乏味,即习惯于在讲解完毕后安排学生进行机械式记忆训练;再加上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多元,教学研究深度不足,使得高校在组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时,能够借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愈来愈有限,根本不能针对学生参与学习和训练的所有动态流程,以及对体育课程的主观态度等,予以明确性反映。这些问题的具体细节起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不能紧密贴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加快高校教育事业转型和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调一致的必要途径,不过,基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培养理念仍旧在许多高校内延续,一时间出现了后期培养人才和社会发展需求相互脱节的不良状况。如实际教学中过分关注理论而忽略实践,使得学生步入岗位与社会后很难展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技能,严重情况下甚至直接威胁到他们的就业前景。

(二)课程内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存在明显差异

许多高校习惯于结合所在区域特色和差异性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筛选,欠缺应有的标准性,同时更会因为没有可靠的规范机制而令教学内容、体育专业紧密结合。毕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刻彰显出较强的特殊性,一旦说设置过分单一的课程内容、过少的训练课时,就无法将学生训练成为知识、技能、素养等并重的应用型人才,久而久之,开始出现和这类群体今后就业需求相互脱节,难以体现不同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缺陷问题。

(三)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进行课堂灌输,没能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一些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实践交流活动,学生在对当前市场动态、发展趋势等愈来愈陌生的情况下,便不能及时形成完善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有就是因为场地、专业器材等一系列现实因素限制,使得学生到少数民族村寨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学校也不能及时和知名企业合作来展开实践教学,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可靠性策略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拥有漫长的历史,尤其是项目类型丰富、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浓厚,加上表演、观赏、参与、体验等不同特性支撑,以及稳固的群众基础,使得其非常方便运用于推动交流。而面对上述教学理念转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等问题,要求我们尽快将具备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和训练等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基础上,将教学指标定位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践、倡导、传承主体。

(一)革新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意识

即督促相关教师在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改需求,进行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革创新既有的教学训练模式。具体就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内涵特征,适当增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实践活动比重,集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和从业技能。具体方法则是加大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结合力度前提下,凸显应用性。换句话说,便是集中传授学生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术技能,进一步为日后这类群体实践技能、综合素质提升,以及社会责任感强化等奠定基础。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考虑全面强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观赏性,适当弱化其竞技性;还有则是在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同时,为学生实践、套路设计、探究学习等提供丰富的支持条件,确保教师可以快速贯彻应用型人才转变目标,从而适应今后愈加复杂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环境。

(二)完善教学内容,集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只有确保教学内容合理,才能够持续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加快不同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速率。由此,在构建教学内容时,要确保紧密贴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前提下,依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特征和学生实际状况等,进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扩充调整,确保彰显出实践性、娱乐性、教育性等特征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和深入性地学习。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关注本村亦或是周边民族村寨等体育项目的开展动态,如此一来,不仅仅能够健全学生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认知结构,强化这类群体的需求意识和实践技能,同时更有助于充分落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创新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培养等目标。

(三)开展多元化教学,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机会

具体就是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全新教材内容、教学训练环境,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生活背景等,随后分别组织他们参与不同类型的学习和训练活动。在此期间,为了大幅度提升整个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亦可以考虑快速融入一些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理论成果和方法。

综上所述,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较为繁琐。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结合不同阶段实践经验予以有机完善。要注重为学生设计更多有趣且实用的指导教材、训练项目,令其充分感受到不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背后蕴藏的文化底蕴,大幅度提升个人的实践应用技能和综合素养,进一步朝着国家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方向不断靠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应用型技能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劳动技能up up!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画唇技能轻松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