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

2018-01-28王华信阳学院

体育风尚 2018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师

王华 信阳学院

我国高校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喜爱程度日益增强。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教学的核心,其移动互联网的融入对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效的体育教学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度还比较低,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成熟,所以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

(一)积极影响

1.获取信息便捷

移动互联网设备通常包括智能手机、iPad、笔记本等,这些设备的普及以及应用以其互动性强、时间空间限制弱等特点,为师生在获取相关体育知识方面,赢得了很大的便利。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体育知识交流,进而对体育课堂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在某高校体育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某教师为了避免体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弱化,便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了体育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地、全面地讲解视频的录制,之后将教学视频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堂间歇或是课后时间进行体育理论的研究,并通过互联网一旦设备与同学以及体育教师进行沟通询问,再通过课堂实践加以巩固,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2.网络互动延伸

教师可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及管理,为学生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清晰地了解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要达成的目标,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的所思,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体育相关知识的发布者以及分享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平台,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以进行互动的延伸,在此过程中,既可以进行交流与互动,又可以及时当前情况的了解,增进师生的感情,有利于对高校体育课的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和管理[1]。

(二)消极影响

1.碎片化课堂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加碎片化。这种碎片化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体育知识传授时,体育知识体系容易被分割成片面、不成系统的内容,增加了系统学习的难度,对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要求很高。其次,学生注意力的碎片化。移动互联网的涵盖内容广、有趣信息多,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特别是专注力差的学生,脑海中对体育知识很难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时间的碎片化。移动互联网可以不分时间、地点地提供体育知识,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从而导致了体育知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影响了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此外,学生长时间的体育大数据接收还会导致对课程的厌恶心理。

2.冲击传统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在理论教学时往往采取生硬地灌输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通常会使用移动互联网设备,进行游戏、聊天、阅读等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现阶段,没有实例证明网络教学的成效高于传统教学,但是网络的冲击对传统教学的影响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学方式的冲击,移动互联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感,也使得其更加厌恶传统教学方式。其次,信息实时性的冲击。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的全方位的成长平台,大多数学生喜欢在互联网上学习,而传统教学知识存在局限性,缺乏新鲜感。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最后,信息呈现方式上的冲击。互联网平台可以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内容呈现形式,而传统的图文教学很难满足学生们多元化的需求[2]。

二、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应用方法

(一)加强校园支持力度

要想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程度,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加强校园支持的力度是前提。校园的支持力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学校要研发自身校园的学习平台,为学生的移动互联网学习提供技术应用保障,而学习平台的搭建就需要人才、设备的引入以及培训工作的开展。也就是说搭建自身的学习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人才的培养力度。有了人才,技术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体育课堂应用才会更加科学。最后,设备的配置力度。移动互联网需要设备的支持,教师只有对设备进行了实际深入的了解,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移动体育课程。例如,某高校在进行网球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学校提供了先进的微课制作设备,教师事先通过动画进行了网球技巧的分析解读,进而进行了实际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实现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应用,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是基础。教师素质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知识讲座、互联网现状分析、互联网论坛等形式提高教师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通过各校之间的联合交流,提高教师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体育课程的融合程度,增强移动互联网体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好知识的引导者。移动互联网下的体育教学不再是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认清这一点,实现教学的“双主体”,做好自身的引导工作,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某高校在教授素质拓展时,教师可以参与到素质拓展中来,进行实地引导,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进行素质拓展教育,从根本上拉近师生的距离[3]。

(三)创建体育教学新形式

创建体育教学新形式是高校体育教学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必然结果。这种新模式的创建主要变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教学关系的确定。教师要根据移动互联网的互动性调动课堂的互动,根据互联网的实时性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时性,根据互联网的双向性,明确教与学的关系,实现体育课堂的“双主体”。其次,教学方式的完善。根据移动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入视频、音频等多元化元素,设立模拟情境,促进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最后,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是以实践为主,理论教学的移动互联网教学要有实践的价值,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视频以及音频的播放进行具体的实践指导以及氛围的营造,从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某高校的健美操课堂,某教师就利用了移动互联网进行了健美操的拍摄与播放,让学生们在视频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加强移动互联网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是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规避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需要,是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进步的需要。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各高校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实地进行体育教学的移动互联网方向优化,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们的“体育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