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2018-01-28胡志财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风尚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教师教学质量

胡志财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学生青春期的特点,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找寻到田径学习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身体素养以及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己任[1]。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致使重教不重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仍被大多数教师所运用,这将严重阻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所倡导的应当是素质教育,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高校田径教学中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具有重要积极作用。所谓“合作学习模式”,即是深度依托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进而达到预期的一种先进学习模式。将此融入到田径教学中既能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内容

所谓合作学习模式也被称作小组学习模式。其具体是指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促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协作完成学习内容的一种学习模式,即通过利用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与交互作用起到对于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使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获得更好地情感体验与学习收获。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支撑在于合作教育学,更加强调与学生的个性化、协同化发展[2]。其本质内涵是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团队协作因素以及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大大增强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实现需要满足的教学条件有:(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对于训练项目以及手段的选择。(二)完善知识信息教授。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或进行实际训练时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详细、全面与准确的相关信息资料,例如所选项目的历史发展、训练要点、训练注意事项以及学习价值等等。(三)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学习必然会为师生的交流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师应主动发挥自身教学引导者以及主导者的作用,才能充分突出教学中的情感效应,以情促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符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式以及学生之间交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学习往往只与个人有关,合作学习没有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既不利于学生关系的亲密化,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教育的目标不应当局限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的重心所在,故此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高校田径教学中具有可靠积极意义。

二、当前高校田径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田径教学内容的不适宜性

一些高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导致学生不喜欢田径课程或惧怕田径课程。例如,在现实中一些体育教师直接将跨栏、背越式跳高等高难度内容作为学生的学习项目,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学会。这些项目就连体育学院的学生都难以完成,更何况普通专业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出现抵触消极情绪[3]。此外,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陈旧性也会影响教学质量,例如掷铅球项目,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这项田径项目,已经能够熟悉掌握该项目的基本技术,这种不具个性化的教学内容选取,必然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田径教学的教学方式不尽合理

大部分教师在具体的田径课程教学活动中,往往还是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单一化,还着重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的枯燥乏味,这将大大降低学生田径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实现中仍然有很多学校的老师还是采用一种“我做你学”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学生一味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学生对于个性化的需求必然会抑制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从而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长此以往,一些学生还可能出现对于田径学习的抵触情绪,十分不利于高校田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田径教学的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现阶段,我国在体育教学中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上还是相对健全完善的,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以及最终评价的效果上还是不尽如人意的。诸多高校体育教师没能深刻地认识到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以及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为同样的考核标准往往会使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学生难以完成指标,渐渐就会失去田径学习信心。此外,在考核阶段大部分教师的关注点还是在于学生的显性成绩,忽视对于学生体育素养、体育价值观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与考核[4]。在这样的田径课堂上学生看不到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将分数看成评价自身的唯一标准,不利于学习热情的激发。

三、依托合作学习模式,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高校田径教师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前,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从而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信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田径的热情,构建优秀和谐的教学环境,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团结共进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多多运用4×100米接力等团队项目,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在教学中间接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意识。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意识到合作学习模式的“学生合作”还应当注重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例如体育教师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各项体育情况,然后再与学生交流传授相关的训练经验与体会,营造出和谐的师生互助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5]。最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是合作学习模式的重点所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时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学习。例如,当体育教师让学生进行跳高训练时,就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以学生的视野去指正学生的训练不足,不仅能够加深双方对于正确训练姿势的认识,还能在学生中形成亲密无间、互帮无助的优秀氛围,助推田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合理发挥教学指导作用,构建优良教学氛围

新时期的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而对于教师而言,其应当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以及开展者。鉴于此,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地位,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实际的田径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6]。此外,作为体育教师还应当依据不同学生的现实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宜的学习规划,指导学生运用合理、科学的学习规划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保障学生相关体育能力的稳定提升。例如,教师针对女生体能较弱的特点,最初的田径项目安排就可以以跑步为主,女子800米或1500米等等,都能对女同学起到有效的身体锻炼效果,促进女同学身体机能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与学习计划配套的监督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学习计划的同时,自身还需要不断加强对于学生完成情况的监督,确保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地完成各项任务,并获得相应的自控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三)运用合理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热情

教学评价是学生客观认识自身实际情况的重要工具,合理运用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并以此寻求改变,促进自身的全方位发展[7]。故此,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合理科学性,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田径的信心与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评价活动时,一定要注重运用全方位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相互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就能够更加全面与透彻地分析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获得发展[8]。于此同时,多方位的评价方式还能增进师生交流,在教学中营造合作共进的优秀教学氛围。

四、结语

大学生是我国的重要人才储备力量,切实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为我国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可靠基础。鉴于此,高校田径教学应当深度依托合作学习模式,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优秀教学理念,在高校田径课堂中营造出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学习气氛,相信定能大幅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教师教学质量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