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换训练法在中学短跑训练中的应用探究

2018-01-28陈勇中山市小榄中学

体育风尚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学生中学教师

陈勇 中山市小榄中学

目前阶段来看,我国中学生的短跑训练尚存许多问题,相比早期时候的单一教学能力,我国中学校园的短跑教学已经变得愈发多元化了,其中包含的变化训练法是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核心点,这关乎到中学生的身体成长以及锻炼过程。

一、目前我国中学体育训练之现状

从大范围来看,我国目前阶段的中学教育环境,依旧受到传统古旧的应试教育体制的约束,中学生的课程任务繁重,除了少部份的特长类体育生,很多学校几乎根本不重视学生的体育训练,在很多学校的体育训练体系当中,体育课的时间甚至会被其余的所谓“正课”所顶替,首先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以中学短跑训练而言,有些体育教师自己都搞不清楚什么是“变换训练法”,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短跑成效,这样的体育教学体系,其现状是令人堪忧的。

二、中学短跑训练需要的身体素质训练

(一)关于速度方面的需要

一个人在运动时需要充沛的能量进行补给,而这种能源补给可以通过两种训练方式达成:

1.耐力方面的有氧化训练。这是一种不太耗费体力的持久性轻运动,它可以很好全面的提升身体素质。

2.速度型的耐力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是通过无氧代谢的方式进行练习的。

(二)持久性肌力方面的需要

教师在进行综合身体训练时,并不是一定要安排专门的短跑项目以及其余的各种柔韧性训练,可以考虑慢跑的方式进行持久性肌力锻炼,具体训练路程可以设定在800-1000米左右,而且必须要在每次跑完都测试脉搏,每分钟脉搏为 150-170 次左右,而且训练的强度不可以超标,要具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安排训练。

三、变换训练法在中学生训练短跑中起的作用

所谓变换训练法,其包含的形式也有很多种:变换负荷训练、训练内容变换等等,简而言之,变换训练法可以依据中学生年龄阶段的身体素质需求,把多种多层次的训练法则结合到一起,中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科学分组进行训练,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使得小腿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预防局部肌肉出现损害,同时对于心肺耐力也有一定的帮助。现在的中学生,心思比较躁动,而且这种变换训练法每一次练习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与趣味性。

四、中学生训练短跑的专项技术要领

(一)重视中学生在短跑训练中的基础

良好的短跑技术,不能单一的只看重形态,关键的地方在于融合科学的力学结构。在平日的教学当中,老师一定会发现,当学生短跑基础没有打牢,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短跑训练成果。因为有些东西学起来难,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短跑基础,以后的短跑训练之路就会更加明亮。

(二)重视短跑训练当中的途中跑

短跑训练当中涉及的途中跑,因其在途中所花去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想要跑的轻松,更加自由,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迈步稳定自然,重心起伏不能太大。

2.保持高频率奔跑速度。在短跑的过程里,步伐连续动作要快,不可消极对待。

3.步幅大。跑的步子不仅是快,还要把两腿迈开,多做各种跳跃运动的练习。

4.保持正确的摆臂动作。在进行短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的摆动幅度大而有力、摆臂的方向要与下肢融洽的进行协调,避免造成运动伤害。

五、变换训练法的具体应用

变换训练法是短跑训练教学的重要部分,它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成果。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时期,老一套的短跑教学略显枯燥,学生一定不喜欢。如果把短跑训练的日程设置的太过密集,中学生肯定是吃不消的。因此之故,体育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训练课程,利用变换训练法则来进行训练,科学的变换各种训练套路,毕竟短跑训练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变换训练法的具体事例

很多人可能认为110米跨栏跟短跑训练没有什么联系,其实大错特错,短跑训练可以说是跨栏的必要性前提。一九九五年的夏天,12岁的刘翔进入到一个专业化的训练生涯。彼时的刘翔尚且处于少年时期,教练为了防止他的心思涣散,特意制定了变换训练法,具体通过以下五个训练手段达成目的:

1.通过急速下蹲、弓箭步跳,急速高抬腿、跳绳为短跑训练的准备活动,一定要保证每次都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30-45下。

2.完成“飞鸟动作、杠铃弯举、轻量卧推杠铃”这三个训练项目,而且每个项目对应的动作都应该满足15-35次,根据当天的体能情况设定完成时限。

3.这部分的训练内容包含平板支撑、仰卧蹬自行车、仰卧抬腿以及仰卧起坐这四个方面,其中除了平板支撑需要支撑40-100秒,剩下三个项目需完成30-55次。具体完成时间,可根据对应学生的体能进行详细设定。

4.分成两组,每组完成15-25次的快挺、纵跳以及立卧撑训练。

5.进行30-50米之间的快速短跑训练。

经过多年的练习,刘翔进入国家队并且获得了奥运会冠军,当时的国家队教练孙海平有这样一句名言:“刘翔的成功,除开他先天的运动天赋以及刻苦的训练态度,更是通过科学的变换训练法则实现的。”孙海平教练自己曾经提到过,在他的少年短跑训练生涯之中,他的教师一直机械性的重复给他安排短跑训练,10次100次,20次100米,反反复复的就是一直练,一直练,大幅度的训练量累积到一定时候,无形中对身体也产生了一定的损害。短跑训练不同于工厂里面的流水线工人,一直都是麻痹的重复那几个动作而已,短跑训练更应该追去的是真真切切的实际质量。由此例可以看出,变换训练法在短跑训练中的意义是如何的深远。

(二)变换学生短跑的距离,增加趣味性

1.设置30M、60M、80M不等的短跑距离,首尾让男生女生进行接力赛跑;

2.设置加速跑60M-100M不等距离的加速跑;

3.可以适量的设置行进间跑,距离分别为:20M、30M等,具体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换;

4.在跑道设立对角线,让学生线进行10M左右的短距离超速跑;

5.让学生听教师的各种信号,做短跑起动练习,训练距离可在10M--50M之间;

(三)交替训练小肌肉群,劳逸结合

1.放松式全蹲走训练

具体的训练要领:双手交叉,放在背后,自然的分开两条腿,脚跟提起,脚尖部位向前逞全蹲状,一定要注意放松,然后借助脚踝以及脚掌的力量往前缓步慢走三十米左右。

具体的训练要求:一定要利用脚踝以及脚掌的力量往前慢走,不要有太大的重心起伏,而且膝盖不可以随意伸展。

2.放松式全蹲跳训练

具体的训练要领:具体的身体动作参考上文全蹲跳要领,摆好全蹲姿势之后,用脚掌以及脚踝的力量往前跳跃三十米左右米。

具体的训练要求:脚踝以及脚掌为主要发力点,可以适量的放松膝盖的力度。

具体的小肌肉群训练法则还有很多,主要都是以放松学生小肌肉群为目的,教师可以自行在创造出更多的训练方式,短跑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劳逸结合。

六、结语

综上所概述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会比较强,但同时对于反复沉闷的短跑训练也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毕竟机械性的东西对谁都是一种耐性上的挑战。作为老师,不应该强硬的逼迫学生去进行短跑训练,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这种时候教师应该学会用变换训练法来为短跑训练增加实际的效用,提高中学生对于短跑训练的积极性。还是那句话,方法论是死的,活学活用才是硬道理。本文提到的许多短跑变换训练法的具体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变换训练法讲求的就是灵活性,每个教师都应该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的一套方案。文末,希望自己所写下的粗见能够为广大体教同仁提供一点参考。

猜你喜欢

中学生中学教师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最美教师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教师如何说课
在多解中学创新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