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理性思维培养

2018-01-28天津市海河中学许莉莉

天津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学理性思维

■天津市海河中学 许莉莉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今年秋季开始,由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以学科素养为核心。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理解并执行这一标准呢?下面,笔者针对其中的“理性思维”谈个人观点。

一、什么是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理性思维凸显了生物学的理科属性,是一种基本习惯和技能,是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问题。

二、为什么要培养理性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的教师对学生说学生物要多背诵,加强记忆。很多学生也觉得生物背一背、记一记就能提高成绩。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教师的高压下,学生通过加强记忆和大量习题训练,在考试中取得了令家长、教师和学校满意的成绩,考试之后皆大欢喜。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在高考三个月后,高三毕业生坦言,自己学过的生物学知识都快忘光了,用他们曾经熟悉的试卷再做一遍,所得成绩不及原来的一半。还有大学毕业后的学生,回到学校谈及自己未来的发展一脸茫然,要听家长安排,要看哪里待遇高,对自己的发展没有独立的见解和深度的思考。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到底我们做教师的要教给学生什么?

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教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追求什么,应该如何去做。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的研究经历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高中生物就是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中,理性思维会促进学生科学思想的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的确立也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三、怎样培养理性思维

1.教师有意识。

众所周知,人的思想支配行动,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有意识地去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备课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在《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一)的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列举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进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出发,组织学生概括出一般原理,实际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思维习惯。

通过介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于1925年用丙酮抽提红细胞膜结构,计算出红细胞膜平铺面积同其表面积之比为(1.8~2.2)∶1的事实,组织学生总结出脂质双分子层模型的结论。再通过介绍磷脂分子结构及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特点,以及细胞内外都是水环境的事实,组织学生推导出磷脂是双分子层且头部分布在两侧的结论。再有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发现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说明小鼠细胞膜和人细胞膜相融合,这一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通过组织学生依据实验结果推导结论的教学方法,替代简单地让学生识记的教学方法,这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习惯。

2.学生有训练。

理性思维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课堂上传授方法,还需要学生课下有目的地配合课上内容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熟能生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能够运用理性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到对学生的训练,很多教师常用题海战术的方法,认为只有学生多做题,平时见过各种题型,考试就能取得高分数,只有学生分数高,思维能力就强。这种方法具有片面性,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训练,我们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课上利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替代灌输式和说教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从而培养理性思维。在学生的练习和测验中,设计题目的难度要形成梯度,课后先选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习题,再选择一些需要判断、归纳、推理的题目,单元结束时阶段性练习再选一些综合性的题目,使思维训练循序渐进。

对学生的练习中的错题要及时组织学生订正,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及思考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讲出道理,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课上展开小组之间的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出怎样以理服人,从而建立理性思维。

3.各方有配合。

理性思维的训练,既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又需要各学科教师间的相互配合。最终,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要形成合力,这样效果才明显、持久。

如:打破传统的学科组备课模式,以授课班级为单位,各科教师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先统一思想,集体学习、讨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按照各学科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作业的检查方式也尽量统一。定期对学生情况进行交流,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及时对学生通过判断、归纳、推理、建立模型等方式所获得的学习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在班集体中营造通过思考获取知识的学习氛围。通过家长会或微信群,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求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让家长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及时肯定他们在学习方式上的用脑、用心。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才能落到实处。

4.成果有呈现。

教学成果能够使学生和教师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理性思维习惯的培养,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成果的体现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教师和学生耐得住寂寞,厚积而薄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尝到经过学习、训练变得越来越“聪明”的甜头。

如:可以以小组或班为单位开展小竞赛、小实验,让学生们攻克教师为他们设置的难题。也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面对“答辩委员会”的提问进行陈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校开放日,让更多的人看到学生的“小成果”。将学生的上述活动录制成微电影,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

这些“成果”的展示旨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理性思维培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续进行下去。

总之,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科书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需要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需要各任课教师分工协作,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密切配合,还需要教师为学生创建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使学生树立长期坚持下来的决心。只有我们这样坚持做下去,才能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具备理性思维,做一名不盲从、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

猜你喜欢

生物学理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